魏學寶
一些專家指出:真正的交流應該是和其他人的交流,而不僅僅單純是我們課本上的A、B學生對話。這種方式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真正的語言交流。如果我們想要真正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分析課文內容,學會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要求適當改變對話內容和形式。當然,在過去的幾年里,英語教學方式已經(jīng)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fā)展,但是,即使我們能夠記住很多單詞、表達方式和語法規(guī)則,這仍然是不夠的。因為學生還是不能和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者順暢交流。所以說,我們非常有必要找到一些改變這種局面的方法。當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很多方法來豐富課堂內容,筆者就自己理解的幾種教學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課堂提問
提問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展現(xiàn)出本課教師的教學重點,同時讓教師確認自己的教學效果。但是,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是一些設置不妥當?shù)膯栴}是達不到教學目的的。這就涉及到問題應該問什么,怎么問。
在英語課堂,教師總會提出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比如說“Whats this?”“Are you sitting under the tree now?”“I have closed the door,What have I done?”等等。實際上,這些問題的提出僅僅是為了引出一個句型或單詞,根本達不到語言交流的目的,所以盡量不要過度使用。我們應該多提問一些沒有唯一答案的開放性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準備,達到對知識點的應用和理解。比如,學習新單詞 “ruler”, 我們可以把尺子放在袋子里,讓學生猜袋子里面是什么。我們可以把“Are you sitting under the tree now?”換成“Are your good friends sitting under the tree now?”這種開放性問題能有效給予學生發(fā)揮的空間。
當然怎么問問題也要斟酌,很多教師通過“or-choice”,“Blank-filling”等問題方式提問,那么學生只能是做其中一個選擇來回答或者填空。這種方式反而減少了學生知識量的輸出。另外一方面,通過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教師普遍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很少,導致學生準備問題的時間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何不“慢一點”,再“慢一點”。
二、角色扮演
在課堂上,許多教師總是會采取這樣的方法:首先,讓學生簡單的聽磁帶或者教師的閱讀,其次學生分角色閱讀或者練習,最后教師給予知識點的解釋。結果,學生學會了很多“對話”,但是他們的技能仍然沒有得到提高。怎么提高“對話”教學?許多國外專家指出:在小學、中學,戲劇表演是一種有效的對話教學的方法。這樣的角色扮演方式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和應用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有意義的環(huán)境里對話,使語言有了生命。但是這種角色扮演也容易陷入到應試教育教學的套路當中去。比如說,有的教師把角色扮演錯誤地理解為讓不同的學生記住課文里不同的課文部分,然后再把他們記住的這些課文部分在課上“表演”出來。這樣的角色扮演不是我們所說的互動教學,因為學生仍然側重于課文已有的語言,而不能根據(jù)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語言。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己去改編成劇本,因為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性格對待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那么他們表演出來的劇本一定會是多種多樣的,語言才更有生命力。
三、合作學習
自從80年代中期以來,課堂語言的學習從教師為中心或者單純的教師滿堂灌向個性化和傳授能吸引人的知識內容轉變。鑒于這種轉變,課堂教學重點開始傾向于小組或任務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擴充自己的語言結構,擴展自己英語語言的社會范圍,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語言。
然而,許多人還仍然片面地認為這種合作式語言學習可能僅僅對合作方的好學生有益,或者相反的僅僅對基礎差的一方學生有益。一些權威調查研究顯示,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從這種指導或者被指導的合作學習中收到效果。而且,在我們現(xiàn)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里,這種合作學習更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以及交流的需要。
現(xiàn)在,不只是教師,很多學生都知道英語學習不只是學習語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到英語交流學習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已經(jīng)很難適應現(xiàn)在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調整。
【責編 閆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