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_ 張海龍
生活在別處—用攝影打撈詩意
圖/文 _ 張海龍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閃現(xiàn)/濕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边@是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所寫的巴黎協(xié)和廣場地鐵站印象。我熟悉這兩句詩,卻從未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鐵站遭遇過這種詩意。
一直到2011年我來到英國,在倫敦橋車站,隔著被雨淋濕的車窗,突然被一個模糊的身影喚醒記憶中的詩行。此時此刻的場景,正如1913年詩人寫下的句子一樣。我想,道理可能是反著來的,并非詩人摹寫生活,而是生活要像詩人寫的那樣過!那么,攝影到底意欲何為?如果攝影僅僅是“照鏡子”般的簡單復(fù)制,又有什么存在的價值?這個世界每天都會產(chǎn)生上億張照片,又有什么意義?如果照相只是“掠奪式占有”,我們該怎樣顛覆眼前的平庸現(xiàn)實?每張照片都向我提問—為何你要按下快門捕風(fēng)捉影?
于是,我用凌厲的詩行作為對照片的應(yīng)答。
臉書|2012 英國倫敦
從特拉法加廣場國家肖像畫廓走出游蕩在旁邊的卡文特花園
我端杯啤酒,站在白獅酒吧窗前
用手機連續(xù)盲拍過往路人一個小時
這是一次即興式“街頭影像采集”
所得數(shù)百張人物影像令人驚喜
幾乎也能獲得國家肖像畫
廊著名的NPG風(fēng)格—
鎮(zhèn)定、清晰、坦蕩、冷峻、疏
離、探尋、凝重、陌生
世間一切,盡在臉上
每張臉都有不一樣的憧憬和哀怨
影像就是隱喻,一切大有深意
這是我的臉書
你不能翻墻閱讀
半支煙|2012 英國利茲
路過利茲,但未進入利茲
投宿路邊一座孤零零的酒店
暮色收起一切喧囂
唯有道路伸向遠方
Leeds
這一串簡單的英文字母搭起的城市
如此簡單,如此陌生,又如此奇異
隨我指間煙霧而騰起新的抵達之謎
它就在手邊,又遙不可及
就像那座永遠無法抵達的城堡
我們和這世上許多事物都是這般關(guān)系復(fù)雜
一直出發(fā),又永遠在路上
如同此刻未燃盡的半支煙
晦暗不明
被M喚起的鄉(xiāng)愁|2012 英國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蘇格蘭第一大城,英國第三大城讓我總莫名想到一頭叫格斯拉的怪獸住在這里,每天往返愛丁堡,是一種奇異的穿越陌生風(fēng)景中,一頭撞見這個熟悉的M標(biāo)志此時此刻,這原屬異國的食物卻從胃部喚起一個中國人的鄉(xiāng)愁
我用手機拍下眼前稍縱即逝的影像夜幕將至,夕光正在此地作最后的鋪陳一個越過邊境的人在想象中已經(jīng)踏上歸程
雨一直下|2012 英國倫敦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閃現(xiàn)
濕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
雨一直下,在倫敦橋車站
在世上的所有車站
我似乎看到龐德這兩行詩句重現(xiàn)眼前
有些時候
你的生活正如詩人所寫的
照相只不過是對詩意的一種打撈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勞而無功
我們扣扳機般不斷按下快門
不斷掃射司空見慣的風(fēng)景
卻打不到幾只理想的兔子
雨一直下,仿佛一生過錯
仿佛洪水滔天
星光大道|2011 美國好萊塢
星光大道上的正午時分
陽光打在地上,偶像鐫刻在路上
游客們獵取影像,在好萊塢放膽做夢
地上這顆星屬于“天命真女”R&B女子組合
這個名字取自于《圣經(jīng)·以賽亞書》
她們曾以一曲感人肺腑的《No,No,No》
在美國和英國登上排行榜前十名
現(xiàn)在,這個名字被紛亂地踩在腳下
在一個流行的世界里,拒絕也是一種商品
她們其實并不能真正對人群說不
她們只能袒露在大地上
如同剛來到世間
所有的安娜|2011 美國紐約
黃昏,陰郁的天空和玻璃幕墻
她坐在街角,這里就是天然舞臺
來自烏克蘭或是俄羅斯
盛裝或是人字拖,沉默或是饒舌
這些都不重要,一言不發(fā)
她也是已經(jīng)開場的故事
她是所有的安娜,忍受著所有的告別她是所有的單純,匯聚成所有的性感
在喧鬧的NBA籃球賽開場之前
她獨享片刻安寧
我遠遠拍下她的影像
再放大記憶的像素
這是一張呆板的照片
并不能呈現(xiàn)她所有的歡笑與痛苦
我用快門間的全部光線
去想象一個女人
用1/60秒時間確認
她,就是他在劫難逃的女主人公
就像五月花號抵達新大陸
就像刺客的子彈抵達總統(tǒng)
注目禮|2011 美國紐約
沿哈德遜河而行,去看自由女神
這幾乎是司空見慣的紐約場景
無人大驚小怪
每個人都掏出相機拍攝
要把女神帶回家
要把自由藏在硬盤里
這顆頭顱閃現(xiàn)在我的鏡頭中,無法回避
我們都被擁護的人群卡在這個位置
她是一個道具,我是一臺機器
人群是一個蜂窩
影像在被動中完成,自由在觀看中稀釋
1886年到現(xiàn)在,一百多年間
對她的打量不計其數(shù)
落成之后,她被閃電擊中過六百次
這一次,沒有閃電,我仍被擊中
只因這一刻別無選擇的注目禮
樓頂?shù)男∠戎獆2011 美國紐約
曼哈頓,102層的帝國大廈
曾經(jīng)的世界第一高樓、美國夢的象征
從這里可以像金剛那樣眺望五個州,
也看得到曼哈頓島上數(shù)千座摩天大樓
我們排隊上樓再排隊下樓
躲在防護欄里欣賞樂高積木一樣的城市景觀
這是一座雄心勃勃同時又危險重重的大樓
從前,一架B-25型轟炸機在霧中迷失方向
以每小時320公里的速度
撞到帝國大廈北部第79層
樓頂那根避雷針,每年要遭受約100次雷擊
先鋒派藝術(shù)家安迪·沃霍爾曾導(dǎo)演過一部無聲影片
全片485分鐘,只有一個鏡頭,就是帝國大廈
這個正聽翻譯機解說的印度小女孩
對此一無所知
卻像個小先知一樣神情凝重
她一定聽到、看到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生活在別處|2011 美國紐約
他們是誰
他們從哪里來
他們到哪里去
這并不是個問題
每個人都活在現(xiàn)在
最酷的形象也會淹沒在紐約街頭
好似水消失在水中
好似鹽融化于大海
我路過他們身邊,暗自壓下快門
我觀看兩個陌生人
他們觀看另外的陌生人
羅伯特·弗蘭克說得沒錯
真實的確并不存在
你看你的,我看我的
我們的觀看歧路叢生
我們總在我們不在的地方
生活總在別處
拋物線|2011 美國洛杉磯黃昏,光線不足,動作模糊一個叫做鷹巖的地方,一座奧巴馬總統(tǒng)曾讀書的校園來自俄羅斯的美少女凌空擊出一只排球取景框里,這個動作被固定下來取景框外,一切會呈拋物線落下
她會經(jīng)歷怎樣的生活,她會成為怎樣的人沒人回答我,我也不會再遇見她她和我一樣,會慢慢老去走出所有相機的取景框
蒙古馬|2012 中國杭州
之所以把這張照片也稱為“別處”
全因為這兩匹馬來自2000公里之外的內(nèi)蒙古草原
用古代的游牧方式,巴特爾兄弟騎馬來到江南
他們唱著歌敬酒,身體劇烈彎曲,就像一柄彎刀
逐水草而居仍是他們的活法
騎馬跑一圈收費15元
蒙古長調(diào)中因此帶著憂傷
鋼嘎·哈拉的黑駿馬只是傳說
星光下他們一次次舉杯高歌
四散而逃的游客將酒視為畏途
巴特爾說,草原上騎馬的人越來越少
人們更愿意騎著摩托車東游西逛
沒變的,是這兩匹馬始終站著睡覺
隨時準備奔跑,和祖先們一模一樣
三個月后,在倫敦海德公園
我看見一尊5米高的成吉思汗青銅雕像
胯下正是這樣一匹蒙古馬
馬路|2012 英國利茲
此時此地
相機的閃光讓四周更加黑暗
只有這塊路牌在瞬間被照亮
一匹馬
一輛自行車
一條窄長的路
標(biāo)示出此地人的出行方式
第二天一早
我看見一個騎馬上路的人
這條馬路是真的馬路
這塊路牌是真的路牌
每個地方的日常生活
都有我們并不了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