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新疆阿勒泰 836500)
吉木乃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北邊陲,西與哈薩克斯坦交界,南與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為鄰,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吉木乃縣城 (即托普鐵熱克鎮(zhèn))所處拉斯特河流域每年洪水上漲,洪水泛濫,水渠、公路常被沖毀,給城市居民生命財產(chǎn)、基礎設施造成很大損失。隨著吉木乃縣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洪水災害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愈來愈突出,群眾迫切要求對拉斯特河的洪水進行治理。由于該地區(qū)處地偏遠,無長系列水文資料,僅有較完整的長系列氣溫資料,故在洪水分析計算時采用積溫對洪水進行分析計算,在后期的運行實踐中說明該方法取得的成果是正確的。
吉木乃縣城位居拉斯特河流域,流域地理坐標為北緯 47°00'~ 47°59',東經(jīng) 85°33'~ 87°09'。河流發(fā)源于薩吾爾山脈的木斯島冰峰。山脈平均海拔 (黃海標高下同)3200m以上,最高峰3787.3m。山體南陡北緩,海拔3000m以上終年積雪不化,為現(xiàn)代冰川,冰川覆蓋面積18.4km2,山脈為東西走向。山體向下是受冰雪消融影響的分化活動地帶,往北依此為亞高山草甸的一級平臺、山地草甸植被的二級侵蝕剝蝕平臺和海拔1200~1800m草原植被地勢趨于平坦的三級平臺河谷。山體以下的三級平臺河谷是廣闊的山洪沖積平原。
拉斯特河流域面積837.5km2,河長79.7km。干流科克克也木也爾控制集水面積262km2,干流河長26km;干流科克克也木也爾至吉木乃縣城紅山頭,流域集水面積583.5km2,干流河長49km。拉斯特河水流經(jīng)吉木乃縣城,穿過阿克塔木流入北沙窩的科克舍木后,在戈壁沙漠中消失,年徑流量均值3858萬m3,流量均值1.22 m3/s。
拉斯特河自源頭至科克舍木,流域平均寬度4~12km,科克克也木也爾以上4~7km;科克克也木也爾至紅山頭4km;紅山頭以下12km。流域長度約80km。流域內(nèi)不同河段特性是:面積坡度Sf(m/km2)科克克也木也爾以上干流為8.7,科克克也木也爾以下干流在1.4~5.4之間;流域平均坡度SR(m/km)科克克也木也爾以上為79,以下為14.5~23,流域形狀系數(shù)0.13。
拉斯特河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氣候干燥,屬大陸性北溫帶寒冷高原性氣候。氣候特征為春旱多風,夏季涼爽,秋季短暫,冬季寒冷而漫長,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大,日照充足,無明顯的四季之分,僅有冷暖之別。
據(jù)吉木乃縣氣象站實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多年平均氣溫為3.5℃,極端最高氣溫37.2℃,極端最低氣溫-38.5℃,最熱月為7月,最低月為1月。吉木乃縣氣溫日變化顯著,氣溫的年平均日較差為11.4℃,最大日較差為24.4℃,累計年平均年較差為33.5℃,年氣溫各月及日差分配統(tǒng)計見表1。
吉木乃縣地處拉斯特河流域,南面為薩吾爾山脈,北部為北沙窩戈壁沙漠,自然降水少,且分布極不均勻,總的特點是:南多北少,隨海拔增加而增加,據(jù)吉木乃縣志,平均每升高100m,年降水量增加3~5mm,薩吾爾山區(qū)海拔1200m以上最大降水帶內(nèi)估計可達300~4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90mm,各月分配見表1。
表1 吉木乃縣年氣溫各月、日差分配統(tǒng)計及降水量統(tǒng)計
降水量大于0.1mm的天數(shù)為103天,大于5mm的為11天。
吉木乃縣境內(nèi)連續(xù)降水日最長達8天,連續(xù)無降水日最長達32天。降雪是吉木乃縣另一特征,據(jù)統(tǒng)計,年均降雪日數(shù)為51.2天,降雪量為55.7mm,出現(xiàn)日期在8月下旬至次年6月初,平均初日為9月29日,平均終日為5月11日??山笛┤諗?shù)225.4天。
吉木乃縣大于等于0℃的初日為4月7日,終日為10月21日。大于等于0℃以上的積溫為2822.3℃,最高年份為3543.2℃,最低年份為2521.2℃,大于等于10℃的初日為5月16日,終日為9月16日,大于等于 10℃的積溫為 2233.7℃,最高年份為2641.8℃,最低年份為1788.8℃。積溫的分布特點是由南向北遞增。地溫變化趨勢與氣溫基本一致,但地表溫度的振幅大于氣溫,隨深度增加,振幅逐漸平緩,時間滯后,地表最高溫度多出現(xiàn)在7月。
拉斯特河上游,曾設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觀測項目有水位、流量、氣溫、降水量等??瓶丝艘材疽矤栒揪嗉灸丝h城約21km,集水面積262km2,海拔1458.5m(黃海標高,下同)。該站于1980年9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水利廳設立并開始觀測,1993年停測,歷時13年。
1959年設立氣象站,原址在離吉木乃縣城32km的托斯特鄉(xiāng),1962年遷至縣城觀測至今。吉木乃氣象站為國家基本站,一級站,業(yè)務隸屬國家氣象局領導。觀測項目主要有氣溫、降水量、蒸發(fā)量、氣壓、相對溫度、地面溫度,風向風力等。自1962年至今,資料連續(xù)、完整,代表性較好。
拉斯特河徑流主要來源于降雨和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因此,拉斯特河的洪水成因也主要是夏季暴雨和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加上薩吾爾山冰川覆蓋面積較大,當遇高溫及連續(xù)性降雨時,即會形成較大洪水。高山永久性積雪和冰川的發(fā)育對拉斯特河洪水有一定影響。山泉、地下水補給雖占有一定比例,但其對徑流補給相對穩(wěn)定,不足以形成洪水。
拉斯特河洪水從成因和發(fā)生時間上可以分為:春季末期或夏季初期的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型洪水;夏季暴雨型洪水;降雨、融雪混合型洪水。積雪、融水型洪水多發(fā)生在5~6月,高山積雪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加速消融,形成融雪型洪水,這種洪水發(fā)生的頻率較高,但洪峰不大;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一般發(fā)生在7~8月,連續(xù)降雨和高溫天氣,造成上游冰雪融化,與降雨干支流迅速匯流,形成洪水,快速傳遞到中下游產(chǎn)生暴雨融冰雪混合型洪水,此類洪水發(fā)生幾率小,但洪峰大。
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有1981~1993年13年觀測資料,洪水資料系列連續(xù),基本上達到水文分析計算規(guī)范要求。經(jīng)調(diào)查,水文站上游基本沒用水分水情況,故不進行洪水還原計算。
2002年7月23日洪水: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洪峰流量為196m3/s,洪水到達吉木乃縣城河段,最大洪峰約為142m3/s,相當于50年一遇。
1948年洪水:吉木乃縣城河段估算洪峰不小于120m3/s,按河道削峰率20%考慮,反推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斷面為162.6m3/s,相當于30年一遇。
利用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實測的1981~1993年洪水系列并考慮調(diào)查洪水作為不連續(xù)系列洪水進行計算。
我國《設計洪水規(guī)范》規(guī)定,不連續(xù)系列的經(jīng)驗頻率也采用頻率次序統(tǒng)計量的數(shù)學期望確定,即a個特大歷史洪水的經(jīng)驗頻率為
式中 n——調(diào)查期 (長度為n年)。
由于經(jīng)驗頻率曲線外延困難,常借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學中的理論頻率來外延,以統(tǒng)一外延標準。計算中采用皮爾遜Ⅲ型曲線即P-Ⅲ型曲線。
采用適線的方法確定,本次適線也用微機適線。經(jīng)驗頻率、理論頻率及采用值為理論頻率計算值。設計洪峰成果見表2。
表2 拉斯特河科克克也木也爾站設計洪峰成果
吉木乃縣城所在的拉斯特河上,科克克也木也爾站僅有13年水文實測資料,代表性較差。經(jīng)分析,時段洪水洪量與洪峰和日最高氣溫有較好的關系。而洪峰則與日最高氣溫和年徑流量有良好關系。因此,首先點繪年徑流量與最大洪峰以日最高氣溫作參數(shù)的相關關系圖,以不同日最高氣溫建立回歸方程式,求洪峰值,然后由洪峰與不同時段洪量建立關系再求出時段洪量值。
(1)W年-Tm-Qm相關關系的回歸方程式:
當Tm≤32℃時,Qm=119.4W年-27.51,相關系數(shù)R=0.97;
當W年≤0.3億m3時,Qm=43.66W年-4.08,相關系數(shù)R=0.97;
當36℃ >Tm≥32℃時,Qm=141.1W年-30.06,相關系數(shù)R=0.98;
當W年≤0.3億m3時,Qm=49.38W年-2.43,相關系數(shù)R=0.98;
當Tm≥36℃時,Qm=121.4W年-7.10,相關系數(shù)R=0.98;
當W年≤0.3億 m3時,Qm=55.9W年+12.1,相關系數(shù)R=0.98。
以上式中 Qm——洪峰流量,m3/s;
Tm——日最高氣溫,℃;
W年——年徑流量,億m3。
(2)時段最大洪量系列的延長。根據(jù)科克克也木也爾水文站實測的1981~1993年洪水資料,選擇各年時段最大1日、3日、5日、7日洪量進行統(tǒng)計和計算。拉斯特河實測年徑流量、最大洪峰和日最高氣溫統(tǒng)計及歷年最大洪量計算結(jié)果見表3。
利用表3實際量算的洪量與洪峰分別點繪1日、3日、5日、7日相關關系圖 (圖略),然后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式。各時段回歸方程式如下:
最大1日洪量:W1日=0.00048Qm+0.0018,相關系數(shù)R=0.89。
式中 W1日——最大1日洪量,億m3;
Qm——年最大洪峰,m3/s,下同。
最大3日洪量:W3日=0.0012Qm+0.0024,相關系數(shù)R=0.92。
式中 W3日——最大3日洪量,億m3。
最大5日洪量:W5日=0.0013Qm+0.01,相關系數(shù)R=0.86。
式中 W5日——最大5日洪量,億m3。
最大7日洪量:W7日=0.0018Qm+0.0067,相關系數(shù)R=0.96。
式中 W7日——最大7日洪量,億m3。
經(jīng)回歸方程延長后的時段洪量系列見表4。
表3 拉斯特河年徑流量與洪峰、氣溫關系統(tǒng)計及歷年最大洪量計算結(jié)果
表4 科克克也木也爾站歷年時段最大洪量延長統(tǒng)計
根據(jù)延長后的時段洪量系列進行洪量頻率計算。
(1)設計時段洪量經(jīng)驗頻率公式。按連續(xù)系列的經(jīng)驗頻率,采用頻率次序統(tǒng)計量的數(shù)學期望確定,即
式中 P——經(jīng)驗頻率;
m——各項在系列中的位次;
n——系列項數(shù)。
(2)理論頻率曲線的選用。借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學中的理論頻率曲線外延,計算中采用皮爾遜Ⅲ型曲線,即P-Ⅲ型曲線,用微機進行適線。
表5 科克克也木也爾站設計洪量頻率參數(shù)及設計時段洪量頻率成果表
(3)統(tǒng)計參數(shù)W0、Cv、Cs的推求。由于時段不同,時段洪量的經(jīng)驗頻率參數(shù)和理論頻率參數(shù)也不同,計算結(jié)果見表5。
(4)設計洪量。通過經(jīng)驗頻率和理論頻率計算及理論頻率適線,統(tǒng)計參數(shù)采用理論頻率選值,計算結(jié)果見表5。
在計算中結(jié)合拉斯特河的流域特征,以充分利用實測資料和地形資料為前提,對主要水力要素的因子進行率定,并參考有關規(guī)范確定,經(jīng)用實測資料進行驗證,說明這些計算方法是合理的,對拉斯特河較為實用。
在計算方法中,充分利用拉斯特河流域的降水、氣溫資料,研究分析了徑流與降水、氣溫間的相互關系。發(fā)現(xiàn)徑流量與降水、氣溫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認真點繪徑流量、降水、氣溫的三者關系,建立它們之間的回歸方程式,對延長徑流量、時段洪量進行頻率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設計洪水計算成果包括年徑流、設計洪峰、時段洪量。設計洪峰是通過洪水調(diào)查和實測資料運用理論頻率適線,時段洪量和設計洪水流量過程運用同頻率與典型年縮放法求得,滿足規(guī)范要求,所采用的參數(shù)符合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河流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