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就把上學叫做讀書,把有文化的人稱為讀書人。就是現(xiàn)在,仍有讀小學、讀中學、讀大學的說法。杭州大學朱作仁教授早就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閱讀的實踐形成閱讀能力的活動?!敝醒虢炭扑鶑?zhí)锶粝壬苍f:“閱讀課上要把大量的時間用來讓學生讀書,使閱讀課真正成為讀書課、閱讀訓練課?!比A中師大楊再隋教授最近撰文曰:語文課就是學生的語言實踐,學生是通過讀書學會讀書,通過習作學會作文。課堂要做到“書聲瑯瑯”,要讓學生充分而有效地讀書,要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讓學生在反復(fù)吟誦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要研究讀的目的、讀的方法、讀的時機、讀的檢測,以提高讀的質(zhì)量。
一、重視讀的作用
1.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而“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只有讀出聲,自己聽到,才能把書面文字與其含義聯(lián)系起來。一篇課文,多讀一遍多得一點好處;多讀幾遍則體會得更深,感悟得更徹底。對于小學生來說,離開了朗讀這個中介,往往難以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難以體會思想感情。
2.讀有助于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培養(yǎng)語感。學生的口頭語言先于書面語言的發(fā)展。各地都有方言土語,口語不規(guī)范,不精練,不準確,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而課文中的書面語言是規(guī)范的白話文,所選擇的課文大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朗讀課文用標準的普通話,通過朗讀,課文中的書面語言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生的口語表達之中,語言規(guī)范了,寫文章語言也自然規(guī)范了。語感是指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是由語言文字引起的復(fù)雜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是人們自覺感受、領(lǐng)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讀書一項很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培養(yǎng)語感,通過多讀,讓學生接觸語言、品味語言、吸收語言,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
3.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課上的思想教育應(yīng)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試想: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學生能把課文,特別是重點段落讀得很有感情,不就說明他們自然而然受到感染了,還有必要再問一句:“你要向老班長學習什么嗎?”讀那些音節(jié)鏗鏘、朗朗上口的詩文,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音韻美,激發(fā)對祖國語文的熱愛之情,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4.讀是識記的需要,可以為寫作積累語言材料?!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豐富語言的積累”“重視語言的積累”“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掌握學過的語言,積累語言,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是閱讀教學的任務(wù)之一。沒有一定數(shù)量詞語的積累,語文能力的形成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學生通過熟讀背誦,課文里的好詞佳句、謀篇布局的方法、修辭手法等,就會在腦子里儲存起來,形成各種“范例”,寫文章時即可做到意到筆隨。
二、加強讀的訓練
1.要留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要讀得好,就得多讀。一節(jié)課只讀五六分鐘,學生怎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師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講了,應(yīng)騰出時間來讓學生讀書。另外,講也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讀,以精講助讀。保證讀的時間充分應(yīng)從兩方面注意:一方面讀的時間至少占上課時間的一半,另一方面每一次讀留給學生的時間要充分,讀這一段需要五分鐘,就要留五分鐘的時間,切不可只是做個樣子,草草收兵,要讓所有的學生讀完后再進行下一步教學。
2.讀的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教師要設(shè)計“初讀——精讀——熟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反復(fù)接觸課文,從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有感情地朗讀,到擇段背誦,以至背誦全文,“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指導思想和訓練的層次要十分明確。
3.讀的訓練一定要嚴格。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該本著“起點要低,要求要嚴,訓練要實,方法要活”的原則進行讀的訓練。要求當然一定要嚴格,如“正確地讀”是最基本的,做到“用普通話,聲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fù)字句”。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必須嚴格要求。
4.要加強對讀的指導。教師要明確《語文課程標準》對讀的要求,根據(jù)各學段的具體目標訓練學生。葉老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他說:“設(shè)身處地的,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边@是朗讀訓練的重點、難點,空喊讓學生讀出感情是沒有用的,光說這兒語氣要加重,那兒語速要放慢也是不夠的,要加強指導,教給他們讀出感情的方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yīng)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xiàn),不斷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多種形式,將他們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在豐富生活中積累知識。
責任編輯:徐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