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師要站在美育的高度,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美的因素,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描繪和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在名家的作品里感知美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蘊藏著無比豐富的美育因素,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啟迪。單就作品創(chuàng)作本身而言,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安排、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天衣無縫的論證技巧、和諧悅耳的節(jié)奏旋律、啟人心志的先哲言行,無不閃耀著美的靈光,需要我們細細咀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田田的荷葉,美如裙裾,綠塘瀲滟;零星的荷花,綽約多姿,如星津熠熠,明珠乳白;風送荷香,吹動滿池碧水,脈脈含情不語。好一幅清新幽靜的月下荷塘美景!這種美,美得和諧,美得寧靜,美得讓人陶醉,無疑能給人一種審美的享受。在講授這類美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其中蘊含的自然美。
散文中自然美的因素較多,小說中則人性美、人情美的因素較多。這里有祖孫間相依為命的親情,有兄弟間真摯深厚的手足情,有男女青年之間純潔無私的愛情,有村民之間濃郁的鄉(xiāng)情,作家沈從文在《邊城》中為我們展開了一幅風格純樸、內涵深厚的人情美的畫卷。面對長大的翠翠,爺爺心中有難言的喜悅,也有隱隱的擔憂,所有的情感只濃縮為一個字——愛。大佬和儺送同時深愛著翠翠,為了成全翠翠和弟弟,陷入了愛情矛盾的天保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滿懷歉疚的儺送無法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一份愛情,于是選擇了遠離,只留下翠翠無言地守候,無盡地等待,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边@樣的結局在給人帶來無盡的遺憾的同時,也讓人感到一種憂傷的美麗;美好的人情與人物悲慘的命運之間的反差,讓人不勝欷歔,同時也讓讀者的心靈得到一次美的洗禮。
二、在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
不少學生認為,只有從影視中或書本中才可以發(fā)現(xiàn)美。但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睖嘏年柟?、潺潺流淌的小溪、草尖上晶瑩的露珠、如火的夕陽,是美的,人來人往的街頭、晨讀的剪影、充滿鼓勵的眼神、發(fā)自內心的微笑,也是美的。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美的靈光在閃現(xiàn),它們是生命快樂的源泉,也是人類得以健康地行走在這個大地上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捕捉,去發(fā)現(xiàn)。
在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上,學生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對夫妻在散步,他們是學校的退休老師,老大爺在輪椅上坐,老太太在后面推,幾十年如一日。我意識到這是教會學生如何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很好的機會,于是在一堂作文課上,我對這一動人的場景作了這樣的描繪:在夏日涼爽的清晨和寧靜的黃昏,不,應該說是在一年四季中每一個適于散步的好天氣里,時??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兩個年過花甲的老人,臉上帶著恬靜平和的笑容,漫步在校園長長的小徑上,與別人不同的是,他們借助的是一輛輪椅。每每看到這兩位老人,我的心中便充滿了敬佩與感激。是的,也許它是我在這個炎炎夏日所看到的唯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幅意蘊深刻的畫,關于健康,關于愛情,關于尊重與理解。這幅畫總是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仿佛看到兩棵生命之樹,歲月愈久愈是郁郁蔥蔥,盤根錯節(jié),枝葉相交。雖沒有山的偉岸,海的遼闊,但同樣讓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與卑微。
這樣一寫,學生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看似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是蘊含著許多令人感動的美的,關鍵是自己能不能發(fā)現(xiàn),會不會思考。
三、用靈性的筆尖描繪美
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理解美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美。在教學過程中,除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他們學會用審美的眼光捕捉美的鏡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外,還須引導學生謳歌生活,美化生活,寫出充滿靈性的美的文字來。
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描寫的景物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訴諸視覺的,有訴諸聽覺的。這些景物與作者辭官歸隱的心境高度契合,是人物內心需求的真實反映;與此同時,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也讓作者擺脫了心靈的羈絆,獲得了一種難得的寧靜。授課結束以后,我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吻合詩歌的意境,把這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部分擴寫成一篇富有詩意的短文。因為在此前講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學生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寫的技巧,所以這次學生興致很高,寫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習作。
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城市與鄉(xiāng)間,對望著幾多幸福、幾多艱辛。無非是方宅十畝、草屋九間;耕種的是悠閑自適,貯藏的是淡泊超然。桃李榆柳,一葉飄零,灑下片片的詩韻,剪開點點陽光,如淡雅的音樂,飛揚出淡淡的愉悅,然后又凝合成依稀的村落。幽幽的青霧煙籠,炊煙依依望眼,那裊裊升起的詩箋,如三月的柳絮,被飛鳥銜到天邊。斟一杯淡酒,擷一枝清菊,淡淡的清香里浸著淡淡的思緒,那優(yōu)美的旋律有誰傾聽?細細地品味,這淡淡的光影、淡淡的月影驚醒的晨曦,淡淡的風聲中含著的犬語,淡淡的晨霧里桑樹枝頭一聲雞鳴。
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一樣,這段文字真是貯滿了詩意。
讓我們以美的名義,去感悟,去品味,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一種別樣的美麗人生。
責任編輯: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