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校報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微

      2013-04-10 12:43:32柏麗華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校報隊伍師生

      柏麗華

      我國高校校報有著悠久的歷史,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校校報現有1000多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規(guī)模和體系,已成為高校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和對外宣傳窗口。高校校報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發(fā)揮著傳遞黨的聲音、引導師生輿論、弘揚校園文化、彰顯學校形象的重要作用,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主流媒體。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校園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傳播手段的便捷性、傳播技術的先進性等,使高校校報的傳播力明顯下降,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前景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正確解決高校校報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積極探索高校校報改革與發(fā)展的新途徑、新舉措,已成為高校校報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重大課題。

      一、正確處理校內外各種媒體的海量信息與校報內容相對單薄之間的矛盾

      社會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通過書籍、電視、電波、門戶網等傳播途徑使社會信息海量膨脹。校園多元化、多類型、多功能的校園網絡、校園廣播、校園電臺、文學刊物等使校園信息大量涌現。而高校校報內容則顯得較為單薄,一般只有四版:一版為要聞版,主要反映校園內的各類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先進表彰等情況;二版為學術版,主要反映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或刊載校內外的科研論文;三版為校園生活版,主要反映師生的各類活動;四版為文藝副刊版,主要刊登師生的散文、詩歌、小說、雜文等。這種狀況改變了高校校報在校內大一統(tǒng)的傳播格局和一枝獨秀的生存空間,嚴重影響了高校校報的吸引力和可讀性。為使文化底蘊深厚、專家學者云集、青年學子匯聚的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高等學府,在校報這塊文化圣地上綻放絢爛的光芒,高校校報工作者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一)堅持“三貼近”原則,進一步擴大信息源,豐富信息量

      在校報的題材選擇上,要以師生生活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精神需求為重點,密切關注校園生活,將師生作為新聞主角,盡力滿足師生求知與成才的需求。在教師層面,要關注科研創(chuàng)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默默奉獻的辛勤園丁;在學生層面,要關注社團活動、黨團活動、教學活動、實踐活動及自立自強、樂觀進取的莘莘學子;在管理層面,要關注學生工作、教務管理、后勤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及與師生相關的重大事件。校報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才有取之不竭的信息源泉,才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二)完善校報的“橋梁”和“紐帶”功能,確保校內信息暢通

      校報工作者要確保校內信息暢通:既要通過校報的發(fā)行網絡及時將學校有關重要信息傳達到校內各個層面,保障師生的知情權,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又要關注師生的利益訴求,將師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寬容暢達的公共話語表達空間反饋給學校管理層,以利于及時化解矛盾,推進學校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三)整合校內媒體資源,增強校報的生命力

      校園主要有廣播、電視、網絡、報紙四大媒體。校園廣播具有形象、便捷的優(yōu)勢,有線電視能增強校園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校園網絡能有效地整合文字、圖像、聲音等多媒體資源,而高校校報受到紙質媒介承載量的限制,內容較為單薄,形式較為固定。因此,高校校報只有充分整合校內各媒體的人力資源、新聞資源、受眾資源,實現媒體互動、資源共享,才能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四)積極營造有利于校報生存和發(fā)展的良好氛圍

      學校要大力營造“人人關心校報,人人參與辦報”和“我以辦好校報為榮,我為辦好校報出力”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多種活動激發(fā)師生的愛報熱情,鼓勵師生踴躍投稿。校報工作者要改變以往單項式居高臨下板著面孔說教的冰冷姿態(tài),要以平民化視角和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設互動交流欄目,提高師生的參與度和閱讀興趣,努力將校報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受師生歡迎的思想平臺和輿論平臺。

      二、正確處理校內外媒體信息的快速傳遞與校報刊發(fā)時間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

      在信息時代,校內外各種媒體信息的快速傳遞已經形成了一個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受眾群體不同的多媒體相互交叉的社會媒體格局,其輻射面廣、競爭力強、影響力大。而高校校報的出版周期則相對較長。據調查,目前高校校報的刊期以半月或一月居多,周報、旬報或不定期出版的較少,在時效性上明顯落后于其它很多媒體。校園新聞經過采寫、編輯、校稿、主管部門審查,刊發(fā)出來再到師生手中,早已變?yōu)椤芭f聞”,吸引不了師生的眼球,傳播價值和傳播效果大為削弱。這種狀況使校報的生存和發(fā)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大大降低了師生對校報的閱讀期盼。為改變這種現狀,使校報發(fā)揮紙質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必須增強校報工作者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從根本上解決其思想意識問題。

      (一)增強責任意識

      高校校報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宣傳的窗口,也是反映師生心聲的喉舌,擔負著引導高校輿論的職責。校報工作者不像社會媒體那樣分工明確,往往要擔任新聞采寫、編輯、策劃、排版、印刷、發(fā)行等多項工作,事情繁瑣,責任重大。這就要求校報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為高校新聞事業(yè)努力工作的獻身精神。

      (二)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高校校報總體上趨于保守,角度較狹窄,形式較單一,嚴肅多于活潑,深深地打上了“官樣報刊”的烙印。為了激發(fā)校報應有的活力,使其展現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必須大膽創(chuàng)新。校報工作者要加強新聞策劃,做好深度報道,以更新的理念、更新的內容來提升報道的思想深度和理論高度,充分發(fā)揮深刻影響受眾思想的積極作用;要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采用消息、通訊、評論、圖片等多種形式對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作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式報道;創(chuàng)新報道版面,在欄目設置、標題制作、圖文編排等方面加入新元素,打造既嚴肅又活潑的新面孔。

      (三)增強精品意識

      辦報的取勝之道在于篇篇有精品,版版有亮點。校報工作者在打造精品校報的過程中,要力爭做到內容精博、內涵精深、欄目精巧、形式精美、語言精練、版式精活;要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使之既體現報紙的宣傳意圖,又表明編輯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還要抓住讀者的閱讀心理和審美要求,使其產生一種一讀到底的強烈沖動。

      三、正確處理校內外受眾媒介素質的不斷提升與校報采編隊伍建設不力之間的矛盾

      隨著我國新聞傳播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新聞媒介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媒介素質得到了普遍提升。特別是高校師生對信息的選擇、理解、思辨能力較強,對高校校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校報采編隊伍建設不力。編輯部機構設置不到位,部分高校校報編輯出版工作仍由宣傳部或黨辦、校辦工作人員兼任;采編人員配置不到位,有些采編人員除做校報工作外還要擔任學校其它工作,有些采編人員是臨時從學校其它部門抽來的;采編隊伍學習提升不到位,由于采編壓力大,學習、進修機會少,總體能力和水平與辦好高校校報有較大差距,嚴重制約著高校校報的發(fā)展。為扭轉這一局面,使高校校報發(fā)揮應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加大校報采編隊伍的建設力度。

      (一)選配得力有為的校報主編

      選派政治覺悟高、業(yè)務能力強,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校報主編是辦好校報的關鍵。主編要對學校領導和師生負責,并帶領采編隊伍高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增強向心力與凝聚力,激發(fā)采編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樹立團結協(xié)作、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團隊精神。

      (二)組建科學合理的校報采編隊伍

      組建科學合理的校報采編隊伍是辦好校報的必要條件。學校要在校內配備或校外引進足量的熱愛新聞工作、文字功底扎實的專職人員;建設一支工作責任心強、寫作水平高的教師通訊員隊伍;建設一支工作熱情高、寫作功夫硬的學生記者隊伍。在此前提下,采取以專職帶動兼職的有效途徑,積極推動校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三)加強校報采編隊伍的業(yè)務培訓

      加強校報采編隊伍的業(yè)務培訓是辦好校報的有效途徑。校報編輯部要定期組織校報采編隊伍學習最新的權威新聞刊物和書籍,訂閱與高校校報相關的報紙,利用假期分批進修或到當地大媒體學習,達到增強新聞敏感度,提高采編技巧,提升專業(yè)化水平的目的,切實保障校報采編隊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書寫校報發(fā)展的新篇章??傊m然高校校報存在著一些問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但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只要校報采編隊伍齊心協(xié)力、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以更嚴標準要求,向更高目標奮進,高校校報就一定能夠成為一道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校園文化風景線。

      [1]鐵錚.網絡時代的高校校報[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2]鄭虹.校報如何成為“校園第一媒體”[J].新聞與協(xié)作,2007年第8期

      [3]武猛.高校校報面臨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4]丁陸愛.高校校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校報隊伍師生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甘肅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融媒體背景下大學校報生存淺議
      近代《私立嶺南大學校報》足球報道內容剖析
      運動(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4
      新形勢下高校校報輿論引導困境及解決策略初探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中國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網絡時代高校校報面臨的競爭危機和發(fā)展對策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中國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大石桥市| 江阴市| 库伦旗| 通道| 迁安市| 龙江县| 周宁县| 如皋市| 儋州市| 青铜峡市| 青州市| 望都县| 万源市| 如皋市| 金川县| 石景山区| 武义县| 大悟县| 公安县| 安平县| 永康市| 重庆市| 比如县| 紫金县| 义乌市| 雷山县| 板桥市| 莆田市| 呈贡县| 岗巴县| 榕江县| 册亨县| 广州市| 岢岚县| 盱眙县| 民权县| 长子县| 弋阳县| 禄丰县| 拉孜县|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