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鳳
我家住在南京近郊的一個小鎮(zhèn),每天傍晚若有閑暇,我就會步行到鎮(zhèn)外去看落日,親近大自然。
鎮(zhèn)外不遠處有一座小橋,橋下自西向東有一條河流。小河左邊是田野,種滿了油菜等蔬菜。再往左邊不遠處是一座山,山下低洼之處栽滿了桃、梨等果樹。
每當春天來臨,桃花燦若云霞,梨花潔白似雪,山上草木發(fā)芽,油菜花開金黃一片,立在橋上,遠遠看去,姹紫嫣紅,分外妖嬈,令我一度以為身在婺源。
美中不足的是,橋下的河水,不復往日的清澈。河面水位降低,淤泥裸露,到處生長著水花生等雜草。狹窄的河面上有垃圾袋、飲料瓶、廢棄的樹枝、泡沫、竹籃等物漂浮,滿目瘡痍,令人心痛。
我是在這條河邊長大的。小時候河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小河兩岸遍生雜樹,春夏來臨,美不勝收。河邊的人家,從這條河里擔水吃,大人淘米、洗菜、洗衣,孩子戲水,全在這條河里。這條河流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她是我們的母親河,伴隨我們長大。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河邊有了很多小廠,排出廢水,污染了水源。漸漸地人們安裝了自來水,對這條母親河也不再愛惜。隨手倒垃圾,扔廢品,這條原本美麗的河流日漸滄桑。
我的一位好友最近從加拿大探親回來,她告訴我,加拿大好美,藍天白云,空氣清新,尤其是河水清澈見底,游魚石子看得清清楚楚。為什么會這樣呢?他們重視環(huán)保。到過香港、臺灣等地旅游的人回來也有同感,感嘆那里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未受污染。唯一的共識是那里的人注重環(huán)境保護,每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愛護環(huán)境、珍惜水源,如果大家看到不文明的行為,會直接指出,決不姑息。
我母親說:“只有人臟水,沒有水臟人” 。就像一個人,每天都需要洗臉梳頭,愛美的人會畫點淡妝,這樣才能保持面容整潔端莊美麗,假如一個人長時間不洗臉梳頭,那會成什么樣子呢?假如我們愛護環(huán)境就像愛惜我們自己的面容一樣重要,那么,我們所居住的家園也會越來越美的。
現(xiàn)在河邊的小廠已經(jīng)陸續(xù)關(guān)閉了,只是垃圾淤泥還未清理,看著昔日美麗的母親河面目全非,讓人怎么不痛心!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凡事皆有因果,如果從現(xiàn)在起,我們開始行動起來,珍視水源,愛惜河流,讓母親河重現(xiàn)往日的美麗,還來得及。否則,長此以往,“人類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 也未可知。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存之根。有“水球”之譽的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蓋,其中97.5%為不能飲用的海咸水,2.2%為地下水和極地冰雪、冰川,真正能供人類直接使用的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總量的0.3%。節(jié)約一滴水,不需要多大壯舉,從水龍頭下手,從杯子接手,從身邊著手,從細節(jié)動手,從心入手。一滴水,雖然它很渺小,但匯聚起來卻有無窮大的力量。節(jié)約愛惜每一滴水,是一份心情和義務(wù),更是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