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濕敷是皮膚科治療急性皮損期,具有糜爛、滲出、紅腫時常用的方法,常用藥物為硼酸、呋喃西林等。在臨床中,部分發(fā)生于顏面,且病情控制需要時間較長的患者,使用上述藥物后病情若緩解慢或糜爛、滲出有加重的患者,往往產生情緒波動或焦慮,使得用藥依從性降低,甚至出現(xiàn)醫(yī)患糾紛。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筆者應用食用鹽水溶液濕敷治療顏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及部分其他紅斑、糜爛性皮膚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共62例患者,男15例,女47例,年齡14~62歲,平均28.4歲。其中激素依賴性皮炎41例,接觸性皮炎14例,濕疹4例,其他3例。入選患者皮損均發(fā)生于顏面或以顏面部分布為主,具高度腫脹、紅斑或有糜爛、滲出,病程1d至2年,平均為3.4個月。
2 方 法 明顯診斷后,向患者詳細交待病情,重點交流皮損可能在短期有所加重(尤其是激素依賴性皮炎),減少患者由于病情發(fā)展產生的不必要緊張和焦慮。根據(jù)病情選用抗組胺藥物如賽庚啶、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內服使用,其中6例病情較重患者系統(tǒng)短期使用了糖皮質激素。使用煮沸后的自來水,加入適量食用鹽(濃度約0.9%~1.1%),可自行嘗一下,比正常吃飯口味微咸即可。待食用鹽水溶液在室溫下自然冷卻后,用4~6層紗布或2~3層白色、柔軟的棉線毛巾在食鹽水溶液中浸濕,然后擠干以不滴水為度,緊貼于患處或以繃帶固定,以后每10min,用噴壺在濕敷紗布(或毛巾)上噴灑溶液(仍以不滴水為度),保持紗布(或毛巾)適當?shù)臐穸龋?]。天冷時應注意適當保暖,建議每次30~40min,每日3~4次為宜。病情好轉后減少濕敷時間,腫脹明顯時延長濕敷時間,必要時可持續(xù)濕敷,濕敷間期使用2%氧化鋅軟膏、維生素E霜等非激素類乳膏、霜劑外用[2],糜爛明顯時加用夫西地酸、莫匹羅星等抗生素軟膏外用。
3 結 果 痊愈為皮損消退超過90%,可留/或不留色素沉著;顯效為皮損消退超過60%不足90%;有效皮損消退超過30%不足60%;無效為皮損消退不足30%或繼續(xù)發(fā)展。總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計。62例患者療效滿意,無醫(yī)患糾紛。痊愈58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96.77%。痊愈患者在濕敷1~3d后腫脹逐漸消退,糜爛面愈合,皮膚干燥,脫糠秕樣鱗屑,此時減少或停止?jié)穹?,只使?%氧化鋅軟膏、維生素E霜等非激素類乳膏外用,經5~20d后痊愈,部分患者留少量色素沉著,多在2~6月內自行消退。
水溶性濕敷是治療糜爛、滲出、紅斑腫脹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皮膚病的常用方法,常用藥物有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作為清潔劑,此類藥物可清除局部滲出物、鱗屑、痂和殘留藥物,濕敷時可減少糜爛滲出、消腫、清涼止癢[3]。本組患者,多有使用激素類軟膏、化妝品等局部接觸史,對使用藥物心存恐懼,使用其他濕敷藥品后,若病情不能及時控制,可能引發(fā)患者更大焦慮,降低依從性,甚至導致醫(yī)患糾紛。筆者將濕敷溶液改為食用鹽水后,在療效沒有降低的前提下,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減少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了療效。筆者認為使用食用鹽的水溶液濕敷具有以下特點:①無藥物相關的毒副作用:食用鹽的成分以氯化鈉為主,是構成人體的正常成分,不會引起任何藥物相關的毒副作用。煮沸后的水中大多數(shù)氣體及礦物質多已析出,故此溶液可謂真正的純天然,當然不會產生藥物相關的毒副作用。②操作簡單,依從性極好:由于使用食用鹽患者可感知其不會有毒副作用,故依從性極高。使用紗布濕敷,如果再用繃帶固定,患者有時可能會感覺稍復雜,但僅以白色、棉質毛巾作濕敷,所有患者均感覺不像醫(yī)學治療,更像日常處理,更易接受,操作也會更到位。良好的依從性、簡單的操作,使得患者使用食用鹽水濕敷可以更好地按醫(yī)生的意圖操作,達到更好地療效。③獲取容易,成本低,不易浪費:濕敷藥物硼酸、呋喃西林等,使用量并不很大,在多數(shù)基層醫(yī)院經常缺貨,或者有藥但費用高,食用鹽是日常生活用品,價格低廉,而且不會出現(xiàn)患者使用后癥狀消退時,剩余大量藥物,造成浪費。
食用鹽水溶液濕敷治療顏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等紅斑糜爛性皮膚,根據(jù)筆者經驗,在顏面部糜爛,紅斑、腫脹為癥狀的急性皮損期,使用食用鹽水溶液濕敷,具有較好療效,更重要的是患者操作簡單,依從性高,不易發(fā)生醫(yī)患糾紛,可在臨床推廣使用。其確切作用機制、病理生理等,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1] 王俠生.現(xiàn)代皮膚性病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170.
[2] 王玉璽,王松巖.皮質類固醇激素依賴性皮炎[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9):570-572.
[3] 高嫚凌,孫 艷.冷濕敷初始液量及補充液量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9):18.
(收稿: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