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衛(wèi),毛得宏
(重慶市永川區(qū)中醫(yī)院眼科,重慶402160)
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干眼癥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169例,均為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重慶永川區(qū)中醫(yī)院門診患者。治療組102例(204只眼),男24例,女78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9歲,平均52.28歲;病程最長51個月,最短5個月,平均18.6個月。對照組67例(134只眼),男19例,女48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6歲,平均53.91歲;病程最長63個月,最短3個月,平均17.9個月。首診至1個月內作3次相關檢查,包括裂隙燈檢查、淚膜破裂時間(BUT)檢查、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角膜熒光素染色檢查。均表現為淚河帶高度減小,小于0.1mm,淚膜碎屑較多;BUT小于10s,其中93例小于5s;SchirmerⅠ小于10mm/5min,其中117例小于5mm;角膜熒光素染色檢查全部病例均表現為角膜不同程度著染。
診斷標準參照《眼表疾病學》[1]。①主觀癥狀有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疲勞感、畏光、疼痛、流淚、視物模糊、眼紅,具有前5項中1項或1項以上。②淚膜不穩(wěn)定,淚膜破裂時間(BUT)≤10s為異常。③淚液減少,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10mm/5min,乳鐵蛋白含量≤0.9μg/mL為異常。④眼表面?zhèn)?,熒光素染色?和(或)虎紅染色≥3。印記細胞學檢查表現杯狀細胞密度降低,出現蛇形染色質,鱗狀上皮化生增加。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時,具有1+2(≤5s)或1+2(≤10s)+3即可作出干眼診斷,如同時出現③及④則可加強診斷。
治療組:用菊花、決明子、桑葉、秦皮、薄荷、女貞子、枸杞子各6g加800mL水煎,沸騰后10min關火,用厚紙筒一端罩住藥罐,另一端對準眼部熏蒸,待水溫漸涼,即用干毛巾浸藥液敷眼、按摩,1日2次,每次15~20min,15日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玻璃酸鈉眼液滴眼,1日4~5次,連續(xù)治療45天
對照組僅給予玻璃酸鈉眼液滴眼,1日4~5次,連續(xù)治療45天。
顯效:主觀癥狀消失,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大于10mm/5min,淚膜破裂時間(BUT)大于10s,角膜熒光素染色消退。有效:主觀癥狀減輕,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增加,淚膜破裂時間(BUT)較前延長,角膜熒光素染色較前減少。無效:主觀癥狀無改善,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未增加,淚膜破裂時間、角膜熒光素染色無明顯變化。
治療組顯效41例(40.2%),有效54例(52.9%),無效7例(6.9%),總有效率93.1%。對照組顯效6例(9.0%),有效11例(16.4%),無效50例(74.6%),總有效率25.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和習慣的改變,視頻終端綜合征和濫用抗生素誘發(fā)的干眼癥患者增多[2]。干眼癥多見于50歲以上患者,女性較多。這可能與女性更年期內分泌功能紊亂,腺體老年性萎縮導致淚腺分泌功能減退[3]、淚液分泌過少有關。使用人工淚液治療雖能緩解癥狀,但點藥次數頻繁,停藥后會復發(fā)甚至癥狀加重。而多數人工淚液中的防腐劑BAK會損傷眼表,過于頻繁用藥反而將正常的淚膜破壞,從而加重干眼。
干眼癥屬中醫(yī)“白澀癥”、“神水將枯”范疇?!吨T病源候論·目病諸候》曰:“目為肝之外候。”淚液生成與排泄與肝的功能有關?!端貑枴ば魑鍤馄吩唬骸拔迮K化液……肝為淚。”《銀海金微》指出 “淚為肝之夜”。淚液有滋潤目珠的作用?!鹅`樞·五癃津液別》又說:“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本f明津液在目化生為淚,為目外潤澤之水,化為神水,則為眼內充養(yǎng)之液。病因病機為肺陰不足,氣陰兩虛,肝經郁熱。菊花、決明子清肝明目,桑葉、秦皮清熱潤燥,薄荷疏肝解郁,女貞子滋陰養(yǎng)血、柔肝明目,枸杞子養(yǎng)陰明目。全方有促進修復病變角膜、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作用,使淚液在質和量上得以改善,從而使神水滋生,目珠滋養(yǎng),澀癥自去[4]。
慢性瞼緣炎、瞼板腺功能障礙也是干眼癥的重要病因,熱敷、按摩眼瞼部能起到清潔瞼緣[5],促進瞼板腺分泌的作用,從而緩解干眼癥狀。
[1]劉祖國.眼表疾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張梅,陳家祺,劉祖國,等.干眼患者115例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2003,39(1):5-9.
[3]Jutta Horwath-Winter,MD,Andrea Berghold,PhD,Otto Schmut,PhD,等.干眼綜合征的臨床病程評估[J].美國醫(yī)學會眼科雜志中文版,2004,16(3):146-150.
[4]呂海江,裴玉喜.潤肝明目湯治療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學報,2010,25(2):337.
[5]王穎,張文華,潘志強.慢性瞼緣炎與蒸發(fā)過強性干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6,42(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