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加坡公民教育及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

    2013-04-07 12:40:55張國勝
    關鍵詞:新加坡公民德育

    張國勝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一、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歷史回顧

    1.殖民地和馬來聯(lián)邦時期的公民教育

    在新加坡沒有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時期,其教育的目標和政策都受制于英國。殖民政府對新加坡的教育采取的政策有很大的隨意性,目標也只是為他們培養(yǎng)底層的公務人員,為英國的企業(yè)和商人服務,基本上沒有對新加坡的民族文化進行有效教育和傳承。因此,這個時期的新加坡公民教育的結果是教育出來的新加坡人只會說英語而沒有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新加坡的公民教育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殖民地和馬來聯(lián)邦時期的新加坡公民教育主要包括英國學校的宗教教育、儒家經典和伊斯蘭德育,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德,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進而使他們成長為有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好公民。

    2. 1965年至1997年的公民教育

    新加坡是一個具有多民族背景的移民國家,在1965年脫離馬來聯(lián)邦而成為主權國家之后,造就新加坡人對國家認同,以共同的民族文化、儒家道德、愛國情懷為主的公民教育誕生。新加坡于1967年把公民教育的實施范圍從中學擴展至大學,突出強調新加坡公民品格塑造與意識灌輸。1974年開設的《生活教育》課程,主要對公民加強愛國主義等觀念的灌輸。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發(fā)布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該書把公民基本價值歸納為以人為本、家庭為根、社會為先、胸懷祖國和放眼天下五個方面。1996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吳作棟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國民教育,成立國民教育委員會。1997年5月,國民教育計劃開始推行??傊?,這一時期的新加坡公民教育發(fā)展觀以公民道德教育為重點,取得了較大進步。

    3. 1998年至今的新加坡公民教育

    新加坡于1998年發(fā)布了新的教育三大政策: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信息科技教育與國民教育。據(jù)此,新加坡教育部向360多所學校擴展了公民教育計劃,使公民教育從簡單地促進種族和諧,進行國家認同、歸屬感的培養(yǎng)進入了一個更高的、更為系統(tǒng)的階段。這個計劃包括:增強學生國家意識感,讓每名國人在求學的10~12年內,能全面和徹底了解身為新加坡人的意義,加深學生對祖國的認識。通過20集電視教育節(jié)目、尋訪國家古跡、區(qū)域游學計劃、國家意識資料,加強小學生至高中生的國家意識感等內容。為了順應新加坡多元文化發(fā)展需要,1999年,新加坡對公民教育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但仍突出國家意識和對國家的愛與奉獻。李光耀曾提出“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德。這八德成了新加坡的“治國之綱”。后來,新加坡領導人以及一些新加坡學者將“八德”內容具體化,并賦予現(xiàn)代化和新加坡化的闡釋,使之成為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基本內容。我們從新加坡公民教育的課程大綱及其教材內容可以看到儒家思想道德在新加坡的具體化和現(xiàn)代化。迄今為止,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堪稱公民教育成功的范例。

    二、新加坡公民教育成功的主要經驗

    1.政府高度重視倫理道德教育

    新加坡自獨立以來,倫理道德教育就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推行。李光耀曾說,不舍得花錢辦教育的政府最沒有遠見,德育是諸多教育中最重要的,應該放在首位。多年來,新加坡以儒家提倡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等“八個德目”為主導思想,強調種族和諧和發(fā)揚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在繼承各種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同時提出了具有新加坡自身特色的道德價值觀念。結合具體國情,新加坡賦予這“八個德目”以新的豐富內涵。同時,新加坡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綱要將社會所推崇的價值觀歸結為14個方面35項德目,這14個方面包括:仁;孝;家庭和諧;禮;責任感;恕;忠;信;誠;勇;毅力;節(jié)儉與慷慨;義和睦鄰精神。除了德育課程外,新加坡還充分發(fā)揮各科日常教學的德育教育作用,通過滲透和整合,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

    2.突出強調公民國家意識教育

    自獨立以來,新加坡一直致力在多種族社會中建立“新加坡人”國民身份。新加坡公民教育政策的首要內容是宣傳愛國主義和捍衛(wèi)國家利益。盡管只有40多年的歷史,新加坡卻十分重視挖掘自己國家獨特的地方,培養(yǎng)國民對新加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fā)他們對自己國家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新加坡小學使用的《好公民》教材的目的在于向學生灌輸適合新加坡的東方道德價值觀;訓練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教導學生處世待人須為他人著想的道理;使學生明確身為公民的責任。在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前提下,公民教育的實施是要通過多種途徑的教育活動,使種族之間能夠互相親近、了解,對不同的宗教、文化等都能加以尊重和容忍,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種族團結,共同建設新加坡;使每一個新加坡人,每一個種族都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國家。此外,新加坡還讓學生了解到國家的局限和脆弱,懂得“負責任地使用有限的土地和水源”的道理等。新加坡清醒地知道,青少年是弘揚與培育愛國精神的重點人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就成為弘揚與培育愛國精神的重中之重。

    3.德育目標遵循公民認知規(guī)律

    新加坡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識特點進行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如新加坡各小學《好公民》課程內容隨年級而發(fā)展,不同年級有不同標準,低年級偏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思想品格;高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此外,新加坡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要求維持家庭的和諧,發(fā)揚社區(qū)精神和獻身國家建設的精神,等等。這些課程還包括50個德育目標,且每個指標下面都有具體的要求。如一年級:自治、友愛、好習慣、安全、服從、勤學等;三年級:愛家、互助、個人衛(wèi)生、恒心、愛校、尊師、勇敢等;五年級:禮貌、孝順、孝順、自律、公德心、民主、守規(guī)、質樸等;六年級:和諧、睦鄰、體諒、合作、愛國、了解、服務等。因此,新加坡中小學德育課程具有科學的層次性,操作性強。事實證明,新加坡這種循序漸進的德育方式收到了很大成效。

    三、新加坡公民教育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

    1.建構中國特色公民教育體系

    在新加坡的整個教育當中,公民教育占很大比重。“從狹義上看,公民教育是指一種協(xié)調個人與政府、社會關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實現(xiàn)個體的政治社會化、法律社會化、道德社會化,即是對每一個公民進行如何做合格公民的教育?!毙录悠戮幱喌摹逗霉瘛?,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公民應具備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和道德等知識,從而形成新加坡公民意識,養(yǎng)成新加坡公民行為,培養(yǎng)新加坡公民能力。相比而言,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沒有獨立開設“公民”科,目前不能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國家建設的實際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因此,目前,我們需要盡快建構整套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民教育體系,培養(yǎng)我國人民的公民意識,不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

    2.秉持“以人為本”的公民德育理念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突出“社會關懷,尊重個人”的思想,極其重視公民的民生問題。新加坡歷代領導人都認為,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須將公民道德教育與公民民生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解決。新加坡在顧及“社會為先”的同時,也能兼顧個人利益。讓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中重人、人際關系、個人內心的精神修養(yǎng)和西方價值觀的重民主、科學、崇尚知識理性相互搭衡。在文化融合中成長的新加坡人,既有西方文化長處又有東方文化精華,既有謀生本領又有做人規(guī)矩,既懂現(xiàn)代科技又保持東方倫理價值觀念,既倡導平等競爭、個人奮斗又奉行東方集體主義、國家至上。而在我國,堅持以人為本,既有中華古代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xiàn)新形勢下的迫切要求。中華文明歷來注重以人為本,以德為本。《尚書·五子之歌》中說:“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管子·牧民》中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孔子“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仁者愛人”;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民心者得天下”;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等等。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體現(xiàn)了樸素的重民價值取向。

    3.在改進教學中遵循德育教育規(guī)律

    新加坡在公民教育中,依據(jù)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更新德育目標,突出體現(xiàn)在教材的多樣化、科技化,對東西方德育融合的重視,對德育教育規(guī)律的嚴格遵守。為將道德教育課程貫徹落實好,新加坡教育部倡導學校提供“5E”輔助活動,即榜樣(Example)、闡釋(Explanation)、規(guī)勸(Exhortation)、環(huán)境(Environment)和經驗(Experience)。而在我國,存在許多沒有遵循德育教育規(guī)律的地方,對學生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似乎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對知識的掌握越牢固,這個學生就越優(yōu)秀,越有能力,對學生的評價也較單一,忽視學生個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公民教育的主要問題是學生觀念與行為脫節(jié),思想知道應該怎樣做,但不會或不愿意在行為上實踐出來;民主、法律意識有所增強,但缺乏自覺性、主動性,不能在生活中積極實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校教育上的,也存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更有社會轉型文化沖突、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

    [1]夏世忠,唐際昂.從操作層面看高校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J].中國成人教育,2006(3).

    [2]唐克軍.比較公民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龔 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王學風.新加坡基礎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5]馮增俊.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新加坡公民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論公民美育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學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小學時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沙坪坝区| 平武县| 常德市| 嵊泗县| 桐梓县| 根河市| 阿克陶县| 东乡族自治县| 龙海市| 青铜峡市| 富阳市| 饶河县| 灵山县| 湄潭县| 介休市| 崇仁县| 新邵县| 舟山市| 探索| 巴林右旗| 建德市| 罗甸县| 林周县| 隆子县| 马龙县| 潼关县| 西城区| 探索| 石台县| 桓台县| 盐城市| 陈巴尔虎旗| 浦城县| 泗洪县| 盐亭县| 兴宁市| 龙州县| 长寿区| 东港市| 射阳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