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暉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旅游業(yè)作為第四產業(yè),以其蘊含著的巨大經濟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為各國所看好和重視.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極力發(fā)展自己的旅游業(yè),各出奇招,來吸引來到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拉動該國經濟,旅游業(yè)是未來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在中國,也是如此.中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大好河山比比皆是,也是人們旅游的好選擇.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除了希望能滿足休閑娛樂的要求,還希望通過旅游能獲得文化上的體驗.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景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旅游產業(yè)也由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進入了升級系統(tǒng)的階段.不僅是在我國,各國旅游產業(yè)都想著文化旅游的方向發(fā)展.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在21世紀,自然風光旅游產品和文化旅游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兩者都將發(fā)生變化,前者會下降,而后者則會上升.當然,這并不是說休閑旅游產品不再受歡迎了,而是要將二者結合起來,使得休閑與文化結合起來,人們在獲得休閑的同時,也能收獲文化上的提高.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出現過的歷史名人不計其數,燦若星河.國人向來對文化名人有著一種崇拜的心理,在旅游途中獲得文化審美也是現今旅游者高層次的心理需求.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展文化旅游,挖掘名人文化的內涵,從而推進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在我國,開發(fā)名人文化資源已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山東省曲阜市發(fā)展的孔子文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他具有文化內涵的地區(qū),也可以沿用這種模式,來發(fā)展當地的文化旅游.李白是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李白的詩歌千古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對后代產生深遠的影響.曲阜以其孔子故里的名聲享譽世界,以此類推,馬鞍山作為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是人李白的終老之鄉(xiāng)和長眠之地,打造出依托于李白品牌的文化旅游基地,也是有可能的.與此同時,馬鞍山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是人們欣賞自然風光的好去處,在馬鞍山,可以將文化旅游和休閑旅游很好的結合起來,使二者產生良好的互動,共同發(fā)展.
李白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人,在我國文學史上,乃至是世界文學上,都占據著極高的地位.開發(fā)李白文化資源,一方面是有利于文化的傳承,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大國,文化的傳承對于現在的中國來說,特別重要.而開發(fā)李白文化資源,讓人們在旅游中,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有利于文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國民在旅游的過程中,接受的一次文化的洗禮,有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馬鞍山作為李白的終老之鄉(xiāng)和長眠之地,依然留存著很多李白生活的痕跡,供人們緬懷和追憶.在馬鞍上,關于李白的文化遺存,既有實物遺存,又有非物質的文化遺存.在實物遺存方面,很多實物由于年代久遠,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仍然有很多遺跡留存下來了.比如有著名的青山李白墓園、采石太白樓、太白祠、李白衣冠冢等,這些實物留存都具有著極高的藝術、歷史、文化價值,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應該很好的保護起來,建立起專門的旅游區(qū),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方式和手段.在非物質文化遺存方面,自然最重要的是李白留在的五十多首詩作,幾乎是首首膾炙人口,這些對馬鞍山來說,都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除了詩作之外,在馬鞍山,還流傳著很多關于李白的傳說,比如有騎鯨上天、醉酒捉月等,這些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因此,李白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有助于文化的傳承.
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馬鞍山作為我國十大鋼鐵工業(yè)基地之一,肯定是一個污染極其嚴重的城市.所以,當提到去馬鞍山去旅游時,往往會心存顧忌.而事實上,馬鞍山也是一個旅游城市,而且是我國的游戲旅游城市.馬鞍山本身是一個自然風光美不勝收的地方,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爬山,欣賞自然風光,一方面可以讓人們得到體育鍛煉,另一方面也放松了身心.當李白文化資源開發(fā)之后,人們在馬鞍山旅游時,還能獲得文化上的體驗,一舉三得.所以,開發(fā)馬鞍上的李白文化資源,可以幫助擺脫高污染的城市形象,而是已李白終老之鄉(xiāng)的形象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更具文化氣息,對旅游者而言,也更具吸引力.將文化資源與原有的旅游資源結合起來,使文化旅游與休閑體育旅游產生良好的互動,讓旅行者在旅途中能得到多重享受,自然能讓旅行者流連忘返了,也才能保持這個旅游之地的持久生命力.對于馬鞍山來說,一手抓李白,一手抓自然風光,兩手都要硬,李白文化旅游與休閑體育旅游互動,符合了未來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也有利于馬鞍山這座城市的發(fā)展,促進城市轉型和經濟發(fā)展.因此,開發(fā)馬鞍上李白旅游文化,是文化旅游與休閑旅游互動的一個很好的樣板,可以成為未來城市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的參照.
文化旅游與休閑體育旅游互動發(fā)展,是人們對旅游提出的新需求,也是未來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馬鞍上正好可以在這種趨勢下,抓住時機,大力發(fā)展本地的旅游事業(yè),但是,目前將二者結合起來發(fā)展,還是存著一定的問題.本文中,依舊是以馬鞍山為例,來談馬鞍山來開發(fā)李白文化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馬鞍山近年來,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建設也不斷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馬鞍山的旅游業(yè)發(fā)展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方面的發(fā)展還不成熟.從經濟效益來看,全市的旅游總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和所占比重,都在逐年下降,這種形勢顯然不能繼續(xù)下去,需要改變.這說明馬鞍山在開發(fā)李白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觀念落后,對現代旅游思想的認識還比較缺乏,沒有意識到文化旅游的深層次意義,將文化旅游與休閑旅游結合起來發(fā)展的合力也還未完全形成.第二,是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旅游業(yè)歸根到底,也是發(fā)展城市經濟的一項產業(yè),依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促進旅游業(yè)的高效發(fā)展,但是目前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使得管理上缺乏活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不到優(yōu)勢.第三,是旅游業(yè)產生的經濟效益還有待加強,從旅游經濟總量上來說,與其他城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沒有將旅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充分體現出來.第四,李白文化資源的潛力還未充分發(fā)掘出來.馬鞍山在發(fā)展旅游的過程中,其核心資源是李白文化資源,它也是一個文化型的旅游資源.但是,對于游客來說,首先是希望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再得到精神的享受.目前這種觀光為主的旅游形式不能完全滿足游客的需求.馬鞍山本身是具備很多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的,可以發(fā)展多種形式的旅游,但是這種資源并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利用.將文化資源載體,轉化為物質性旅游產品,是眾多旅游景點盈利的方式,但是馬鞍山在這方面顯然做得不夠.作為馬鞍山旅游資源的核心,李白文化資源,事實上也未充分開發(fā)出來.李白墓園在中國有著極高的知名度,但是現在馬鞍山對其的開發(fā)也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些應有的潛力還未挖掘出來,這就使得景點的知名度與其開發(fā)現狀不相適應,前往參觀的游客,不免會感到失望,游客稀少,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馬鞍山在發(fā)展李白文化旅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白文化資源對于馬鞍山來說,是一個寶藏,有待挖掘使其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也是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李白文化旅游與休閑體育旅游的互動發(fā)展,是當前馬鞍山需要努力的方向.筆者認為,具體的發(fā)展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發(fā)展馬鞍山旅游業(yè),觀念先行.只有從觀念上開始改變,所有的社會實踐才有意義.對于馬鞍山的旅游業(yè)而言,最重要的也是觀念的更新.原來馬鞍山的旅游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觀光旅游,現在樹立起向文化旅游轉變的觀念.只有文化才是永恒的,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加珍貴,所以,文化才是旅游的靈魂.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再來開發(fā)李白旅游文化資源,才能讓馬鞍山形成一個旅游品牌,形成自己不可復制的優(yōu)勢.現在的旅游應該是保羅萬象的,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才能吸引游客.馬鞍山同樣要意識到這一點,樹立起“大旅游”的觀念,除了李白文化旅游之外,休閑體育旅游資源也要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起來.
旅游產品是人們在旅游途中,比較喜歡采購的物品.對于景區(qū)而言,他們更是靠著各種旅游產品來實現盈利.比如說,旅游演藝,很多景區(qū)都會采用這種形式來實現盈利,一方面,這種方式成本低,但是回報高,有助于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這種形式可以將文化資源更直觀的展示出來,讓人們更加了解那一段文化和歷史,比起單純的介紹和講解,旅游演藝這種形式也更為有趣、生動,游客也更為喜歡.馬鞍山可以借鑒這種形式,來開發(fā)旅游產品.李白的生平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色彩,為旅游演藝提供了很多天然素材.比如,還可以舉辦李白詩歌節(jié),吸引各種文人墨客前往,不僅可以打響馬鞍山的知名度,還可以給人一種高品位的感覺,提升了馬鞍山的檔次,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效應.
旅游已經成為各國發(fā)展經濟的重要產業(yè)之一,我國也投入大量精力發(fā)展旅游業(yè),現代人也越來越喜歡旅游,在旅游中獲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將文化旅游與休閑體育旅游結合起來,正好可以滿足現代人旅游的需求,也是未來旅游也發(fā)展的方向.
〔1〕孫乃娟.黑龍江省縣域旅游地管理模式比較研究[D].北方經貿,2006(10):107—109.
〔2〕朱桃杏,陸林.近十年文化旅游研究進展[J].旅游學刊,2005,20(6):82-88.
〔3〕馬鞍山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馬鞍山年鑒2002年卷[M].合肥:黃山書社,2002.
〔4〕馬鞍山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馬鞍山年鑒2008年卷[M].合肥:黃山書社,2008.
〔5〕陳智慧.旅游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實例分析一一以新疆為例[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