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芹
【摘 要】本文剖析了當前稅務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依然存在的問題,并對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作了比較深入的探究,對推進稅務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提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黨風廉政建設;問題;誘因
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大反腐敗力度,國家稅務總局先后出臺了多種規(guī)章制度來遏制稅務腐敗,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內(nèi)控機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兩權”監(jiān)督制度的逐步強化,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開展,稅務干部的廉潔意識明顯增強,部門不正之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廣大稅務干部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不斷提高,但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貪污受賄,以稅謀私等。河北省國稅局原局長李真、江西省國稅局原局長滕國榮、廣西柳州市國稅局原局長楊立峰等因腐敗紛紛落馬。2000年至2010年十年間,全國僅地稅系統(tǒng)因職務犯罪受刑事處罰的廳局級干部13人,處級干部141人,2009年至2011年3年間,北京市西城區(qū)檢察院反貪局查辦了國稅、地稅系統(tǒng)的職務犯罪案件3件10人,案件集中發(fā)生在稅款征收和稽查一線。
一、當前稅務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依然存在的問題
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對稅務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一直很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反腐倡廉工作也取得不少的成績。但是,在部分或個別稅務干部中與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不符的思想意識依然存在。
1、特權思想嚴重。由于稅務干部掌握著稅收征收與管理的大權,特權思想和特權作風在一部分稅務干部中逐漸形成,甚至在個別稅務干部中還比較嚴重,覺得自己高納稅人一等,以“管理者”自居,視公權為私權。對待納稅人就像主人對待仆人,對納稅人吆五喝六,凡是需要納稅人為其個人服務的地方,理直氣壯地認為理所應當。一些稅務干部在這種不良思想支配下,把國家賦予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拿著國家俸祿,卻不愿為人民和廣大納稅人好好辦事,而是利用手中權力,挖空心思謀私利,把權力當作商品、當作撈取財物的資本,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是一個稅務干部和國家公務員這一神圣稱號拋之于九霄云外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2、存有貪腐的欲望。一少部分稅務干部錯誤地認為時下社會風氣不好,貪污腐化已成社會的常態(tài),能貪的都在貪,能腐的都在腐,自己為何獨善其身?對納稅人的賄賂來者不拒,愉快笑納。對沒有對其物質表示的納稅人拐彎抹角地進行提醒。
還有個別稅務干部自認為組織上該給的職務沒給,該給的榮譽沒給該,該給的待遇沒給,心存不滿,就想通過違法違紀獲取經(jīng)濟利益,精神上的不愉快用物質和金錢添補,以達到心里上的平衡。
3、僥幸心里作祟。 一些稅務人員認為自己懂稅收業(yè)務,外行人弄不懂,只要行為隱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不露痕跡,監(jiān)察、檢察機關能奈我何;就算案發(fā),可以匿藏證據(jù),訂立攻守同盟,逃避檢查,或自恃關系網(wǎng)密,保護傘厚,認為事情可以“擺平”,自己可僥幸過關;而自己過去的犯罪事實未被發(fā)現(xiàn)又會進一步強化其僥幸心理。再看看周圍那么多人都有違法違紀行為,均沒被紀檢監(jiān)察部門查處,生活依然優(yōu)哉游哉,難道就偏偏查到“我”頭上了,不會的,進行自我安慰,沒事,只管整。有了第一次,接著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正,敢收、敢送、敢要、敢占,總是抱著“沒事,不會查到我頭上”的幻想。如眾人皆知的原河北省國稅局長李真,飛揚跋扈,公然挑釁法律,最終走上不歸路,僥幸心理就是促使其瘋狂犯罪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問題的誘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為什么稅務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開展了這么長時間,導致稅務干部違法違紀行為不斷發(fā)生的思想根源依然存在,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黨風廉政建設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內(nèi)形式化。個別稅務機關把制度當“擺設”,滿足于照轉、照抄、照搬,簡單的理解,被動的執(zhí)行,把印發(fā)規(guī)定、開會布置等同于落實,停留于喊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而未在抓落實、求實效上下功夫。 如個別稅務機關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簡單的讀一遍文件或學習材料,滿足于通過手機發(fā)送廉政短信,簽訂家庭廉政承諾書,開展廉政書畫展,創(chuàng)辦廉政畫廊,把廉政格言寫在了小扇子、撲克牌上面分發(fā)給稅務干部等這些表面文章,寫起黨風廉政建設總結來一套又一套,仔細閱讀實質性的工作沒有幾件,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走過場,真正從思想上改造世界觀、觸動心靈的教育微乎其微,真正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實遠沒達到。
2、偏袒有問題的干部。個別稅務機關怕自己部門暴露問題太多,破壞部門形象,影響領導政績,便抱著“家丑不可外外揚”的想法,稅務人員出了問題總是內(nèi)部處理,即便查處違法違紀行為也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就事論事,低調處理,該深究的不深究,該立案的不立案,該移送的不移送,能瞞則瞞,能捂則捂,真出了問題甚至不惜組織出面“協(xié)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在納稅人方面,強調義務較多,而對其應有的權利則相對忽視了;在征稅一方,則強調權力與管理比較多,對其在執(zhí)法和管理中應盡的義務則宣傳不夠。因此,當納稅人和稅務機關因為某一涉稅事宜產(chǎn)生爭議時,不少納稅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通過找關系、送禮物等各種方式腐蝕稅務人員,毒化了稅務系統(tǒng)風氣,助長了不正之風的蔓延。
3、有違法違紀的潛在條件。稅收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給稅務干部違法違紀提供了潛在條件。法規(guī)不健全是造成尋租問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譬如,對劃分商業(yè)和工業(yè)、修理業(yè)中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標準不一致,增加了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伸縮性,削弱了稅法的剛性;在個人所得稅方面,設置納稅等級過多,而按應稅項目分類征收又造成有些單位編造項目化整為零;對個體納稅人的管理,起征點的界定很容易摻雜稅收征管人員主觀因素。并且,部分制度存在漏洞,嚴密性不強、存有盲區(qū)和死角,部分制度政出多門,制度與制度之間相互矛盾,容易給投機取巧之人鉆“空子”和打“擦邊球”;部分制度能“定罪”無“量刑”,只規(guī)定“不準”和“嚴禁”,但沒有明確違反“不準”和“嚴禁”如何處理,即使剛剛公布的《稅收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條例》的各項規(guī)定,仍然存在不好界定、無法剛性執(zhí)行的問題。部分制度主體不明,責任不清,致使部門橫向之間、干部上下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推諉扯皮,問題得不到處理,責任得不到落實,“板子”打不到具體人身上,制度最終喪失威信。制度的粗、空、虛,必然導致軟弱乏力,制度的約束力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
“稅收執(zhí)法權”和“稅務行政管理權”監(jiān)督制約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稅務人員在實施權利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自由裁量權,稅收法律方面的缺陷誘使納稅人及稅務部門征管人員鋌而走險,產(chǎn)生大量的尋租交易。
4、有違法違紀的土壤。一方面,受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征納雙方
管理與被管理、主動與被動、遵從與被遵從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觀念和行為。由此導致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官本位”意識較強,行政管理意識較濃,片面將納稅人看作管理對象,而不是服務對象,習慣于對納稅人發(fā)號施令。早在1941年8月時任陜甘寧邊區(qū)的財政廳廳長南漢宸就說過這樣一句話:“稅局是最易貪污的機關?!奔幢闶侵袊鴼v史上最廉潔的時代之一----延安時期,也有一部分稅務干部貪污受賄、腐化墮落??v觀幾千年的封建史,稅官以權謀私的行為是屢禁不止。
另一方面,當前社會不良風氣也在侵蝕著稅務干部。改革開放三十年,在我國經(jīng)濟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的同時,不健康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充斥著人們的思想,道德水準下降、精神空虛、思想混亂的現(xiàn)象在很大范圍的人群中存在,也包括部分稅務干部。與此同時,現(xiàn)階段我國收入差別很大,部分富裕階層的收入來源不合法,尤其是部分官員甚至是高級官員如薄熙來、王立軍等生活嚴重腐化,更帶來了人們心里上的不平衡,稅務干部也不例外。一旦有機會,就可能實施違法違紀的行為。
5、有違法違紀的機會。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鶎佣悇展ぷ魅藛T直接與納稅人、納稅單位有著密切的接觸,在這種接觸中,部分納稅企業(yè)為了少交稅甚至不交稅,首先想到的是把一線稅務工作人員作為進行權力尋租的對象,在一線稅務人員那里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時,就向其上級進行權力尋租。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納稅人通過與稅務人員有千絲萬縷關系的會計師事務或者稅務師事務所腐蝕稅務干部,為企業(yè)今后涉稅業(yè)務能夠順利辦結‘鋪路。可以這樣說,納稅人會尋找能尋找到的各種機會、各種途徑接近稅務干部,采取各種方法、各種手段誘惑稅務干部,抵制不了這些誘惑的稅務干部就被拉下了水,而且這些誘惑很難被抵擋。大家都知道,部分納稅人每到逢年過節(jié)就要給有權力的稅務干部送錢送物,然而,卻很難找到杜絕收受納稅人賄賂或把賄賂上交組織的、廉潔奉公的典型代表。只有有機會腐敗,才有可能腐敗。稅務干部是腐敗的高發(fā)人群,正是因為稅務干部有腐敗的機會和可能。
根據(jù)以上分析,當前形勢下,推進稅務干部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仍然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如何使稅務干部不想腐敗,不敢腐敗,也不能腐敗仍是我們廉政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百案說法——稅務人員違法犯罪案例選編》 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組監(jiān)察局 中國稅務出版社2010年12月.
[2]《稅收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guī)定》及《稅收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guī)定釋義》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組監(jiān)察局 中國稅務出版社2012年10月.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
[4]《稅務人員廉潔自律“十五不準”》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