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禪宗職事稱謂及其文化印記

      2013-03-20 08:15:26鞠彩萍
      關(guān)鍵詞:禪寺侍者叢林

      鞠彩萍

      (常州工學(xué)院人文社科學(xué)院,江蘇 常州 213002)

      早期的禪宗僧人多寄居于律寺。由于禪宗走的是勞動大眾路線,吸納了較多的中下層平民,信仰者隊伍逐漸壯大,禪宗迅速興起,至隋唐時期發(fā)展到了頂峰。這種情況下,禪僧“雖列別院,然于說法住持未合規(guī)度”[1]223。 于是馬祖創(chuàng)立叢林,百丈設(shè)立制度。百丈懷海禪師于元和九年“始立天下禪林規(guī)式,謂之清規(guī)”(《釋門正統(tǒng)》卷四CBETA,X75/312b)①。 這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寺院管理制度,謂之曰《禪門規(guī)式》,后世則稱之為《古規(guī)》《古清規(guī)》。《古清規(guī)》是禪宗清規(guī)的典型和代表,對后世影響極大?!短撎煤蜕姓Z錄》卷九載:“百丈清規(guī),千古洪范。藏之則虛空絕跡,用之則綱令森嚴?!?CBETA,T47/1057a)可是由于諸多原因,《古清規(guī)》在五代時已經(jīng)不見原本,只能從北宋楊億的《古清規(guī)序》中了解其大致內(nèi)容,現(xiàn)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清規(guī)著作當是宋宗賾的(重雕補注)《禪苑清規(guī)》②,《禪苑清規(guī)》與《古清規(guī)》一脈相承[2]。此后又出現(xiàn)了六七種不同版本的禪宗清規(guī)在叢林流傳,如《入眾日用》《入眾須知》《咸淳清規(guī)》《至大清規(guī)》《禪林校定清規(guī)總要》《禪林備用清規(guī)》等,但大都源自《古清規(guī)》,多是在百丈叢林清規(guī)基礎(chǔ)上的修訂或補充。直到元代,由皇帝出面敕令德輝禪師將歷代清規(guī)加以整理重修,名之曰《敕修百丈清規(guī)》。該書遂成為歷代清規(guī)之集大成者,其歷史地位和對后世的影響可以與《古清規(guī)》媲美。

      伴隨著叢林制度的確立,禪林出現(xiàn)了名目繁多的職務(wù)性稱謂,我們稱之為職事稱謂。目前對禪宗職事稱謂研究的成果還比較少,這是因為禪宗自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專用術(shù)語且內(nèi)容繁雜瑣碎,有的職事稱謂甚至另有四五種別稱,如果不對這些稱謂加以梳理,就會給文獻閱讀帶來障礙。禪宗職事稱謂多集中體現(xiàn)在叢林清規(guī)類著作中,文章以楊億《古清規(guī)序》、宗賾《禪苑清規(guī)》以及德輝《敕修百丈清規(guī)》為主要考察對象,同時參考其他清規(guī),分析禪宗職事稱謂的主要構(gòu)成,從中剖析其蘊含的文化因素。

      總體來說,禪宗職事稱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級體系。

      第一級:住持

      處于禪宗職事最高層的當是住持,他是叢林的領(lǐng)袖與佛法的直接傳播者。往往由深孚眾望的得道高僧擔任,并且必須得到朝廷官府的認可。住持取久住護持佛法之義。一寺之中,地位之尊,權(quán)力之重,無出住持之右?!抖U苑清規(guī)》卷七:“代佛揚化,表異知事,故云傳法。各處一方,續(xù)佛慧命,斯曰住持?!盵2]94

      至于住持權(quán)職地位的歷史變化,謝重光、白文固指出:“隋唐以三綱管理寺院,便形成了寺主、上座、都維那互相牽制的格局,凡重大寺務(wù),三綱共同協(xié)議,一者持異,事即難成。唐后期以住持為禪院僧首,宋以來各寺院漸次廢三綱而置住持,便形成了住持獨尊的局面。”[3]175

      關(guān)于住持的得名,《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二住持章載:“佛教入中國四百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浸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風問道,有徒實蕃,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盵1]47

      住持還有其他稱謂:1.長老。這是尊稱?!蹲嫱ナ略贰肪戆嗽疲骸敖穸U宗住持之者,必呼長老,正取《長阿含經(jīng)》,有三長老中,所謂了達法性,內(nèi)有智德之人,以訓(xùn)領(lǐng)學(xué)者?!?CBETA,X64/426a) 但“長老”也用作修行很高的僧人稱謂,不以年齡大小為標準?!洞笾嵌日摗肪矶骸八^長老相,不必以年耆。形瘦須發(fā)白,空老內(nèi)無德。能舍罪福果,精進行梵行,已離一切法,是名為長老?!?CBETA,T25/224b) 后生亦可稱長老?!段鍩魰肪硪蝗骸凹仁呛笊瑸樯趺磪s稱長老?”[4]2.方丈。方丈是住持的居住地,這是以住所而代稱。3.上方?!抖U林象器箋》:“上方本稱山上佛寺,而今呼住持人為上方,其所居在寺最高深處,亦可稱上方也?!盵5]《元潔瑩禪師語錄》卷一:“且道上方畢竟在那一頭為人?”(CBETA,J39/562a) 4.堂頭。原指住持居所,亦代稱住持。5.堂上。丁福?!斗饘W(xué)大詞典》釋為堂頭之異名[6]。此外,前任住持簡稱前住,現(xiàn)任住持簡稱為現(xiàn)住,后任之住持稱為后住,圓寂之住持則稱為故住。

      第二級:西序頭首和東序知事

      住持下面分設(shè)東西兩序,亦稱兩班,為禪寺中僧職第二層級,主要負責叢林中的具體事務(wù),類似于封建朝廷的文武大臣。西序有六位頭首,主要負責管理叢林中的“外務(wù)”。東序有六位知事,主要負責管理叢林中的“內(nèi)務(wù)”?!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兩序之設(shè),為眾辦事,而因以提綱唱道,黼黻宗猷。至若司帑,庾歷庶務(wù),世出世法,無不閑習。然后據(jù)位稱師,臨眾馭物,則全體備用,所謂成己而成人者也?!盵1]97

      頭首是西序主要職位,其職權(quán)在于統(tǒng)理大眾,與東序知事相當。包括首座、書記、知藏、知客、知浴、知殿六頭首。

      首座,也叫做上座、首眾。又稱第一座、座元、寮元③、禪頭、首眾等。寺院參禪僧眾中居于首位起模范作用者。可分為前堂首座、后堂首座、立僧首座、名德首座、卻來首座等數(shù)種?!洞笏紊仿浴肪矶骸笆鬃瓷献病>酉?,處僧之上,故曰也?!?CBETA,T54/244b)《幻住庵清規(guī)》卷一:“首座之稱,居一眾之首也。在叢林,與長老平分風月;在庵中,與庵主同展化儀。”(CBETA,X63/582c) 可見首座地位很高,僅次于住持。關(guān)于首座職責,《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載:“前堂首座。表率叢林,人天眼目。分座說法,開鑿后昆。坐禪領(lǐng)眾,謹守條章。齋粥精粗,勉諭執(zhí)事。僧行失儀,依規(guī)示罰。老病亡歿,垂恤送終。凡眾之事,皆得舉行。如衣有領(lǐng),如網(wǎng)有綱也?!盵1]97后堂首座職責同此。

      首座其他得名由來,所謂第一座,指位于僧堂前板的第一位;座元,系指僧堂座位的元首;寮元,取僧舍之首義;禪頭,乃僧堂舉行坐禪時,由首座號令而不由住持號令;首眾,意即大眾之首。

      書記,又稱書狀、記室、外史、外記。掌管寺內(nèi)文書往來之職。公文謝表、榜疏禱詞等均由書記擬寫?!豆徘逡?guī)》無書記之名,僅有書狀?!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書記,即《古規(guī)》之書狀也。職掌文翰,凡山門榜、疏、書問、祈禱詞語,悉屬之?!≡帜桓鹩浭覅④娭诙U林特請書記以職之?!盵1]98“書記”稱謂東漢已有用例,《后漢書·百官志》一:“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盵7]

      知藏,也叫藏主、藏司。主要負責掌管寺院所藏一切經(jīng)論典籍,此外也指導(dǎo)僧眾借閱典籍和學(xué)習。《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知藏。職掌經(jīng)藏,兼通義學(xué)。”[1]98又,前堂首座、后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合稱秉拂五頭首,有資格代替住持秉拂子上法堂開示說法。

      知客,也叫做典客、典賓、客司。主要負責迎送與應(yīng)接賓客,往往是叢林形象的代表。《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知客,職典賓客,凡官員、檀越、尊宿、諸方名德之士相過者,香茶迎待。隨令行者通報方丈,然后引上相見,仍照管安下去處?!盵1]99知客還兼有其他事務(wù),如維那告假不在寺中,則由知客代其行事,詳見《敕修百丈清規(guī)》。

      知浴,也叫做浴司、浴主。主要負責浴室、浴灶及柴薪等事務(wù)。

      知殿,也叫殿主、殿司。主要負責管理佛殿花燭及灑掃等諸事。《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知殿,掌諸殿堂香燈,時時拂拭塵埃,嚴潔幾案;或遇風起,須息爐內(nèi)香火,及結(jié)起幡腳,防顧使勿近燈燭;施主香錢不得互用;佛誕日浴佛煎湯供大眾;四齋日開殿門,以便往來瞻禮。”[1]100

      侍者,伺候寺院住持、長老或師父,聽從教誨、為其辦理雜務(wù)者。《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侍者之職,最為親密?!盵1]100《釋氏要覽》卷三:“侍者,即長老左右也?!?CBETA,T54/302b) 《敕修百丈清規(guī)》將其列于西序行列。嚴格說來侍者不屬于西序。李繼武指出:“侍者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方丈工作,而沒有獨立的管理職能,因此,侍者寮應(yīng)屬于方丈中的附屬機構(gòu),而不屬于西序中獨立的組織機構(gòu)?!盵1]317

      侍者有多種,服侍安置在僧堂的圣僧之像者,稱圣僧侍者;服侍住持的方丈侍者有燒香侍者(于佛前隨侍住持在旁點香、記錄法語等)、書狀侍者(代替住持負責書信往來及山門中一切文書)、請客侍者(負責接待住持之內(nèi)客)、湯藥侍者(供奉住持湯藥)、衣缽侍者(管理住持衣缽資具),合稱五侍者。其中燒香、書狀、請客等三侍者又稱為山門三大侍者。除衣缽侍者外,五侍者中其他四種須隨侍于長老之側(cè)(稱侍立),日后得繼任西序六頭首中之立班頭首,故又稱立班小頭首。住于侍者寮而不掌理侍者之職者,則稱不厘務(wù)侍者[8]。

      知事是東序主要職位。包括都寺、監(jiān)寺、副寺、維那、典座、直歲六知事。

      知事一職,姚秦(4世紀末)即有,也稱為維那、都維那、悅眾、主事、執(zhí)事等,后與上座、寺主合稱三綱。唐代以后才成為專門稱謂。

      都寺,又稱都監(jiān)寺、都總或都管。掌管早晚的香火、施主的接待、錢谷的收支出納等事。

      監(jiān)寺,古稱監(jiān)院、院主、主首、寺主,后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又一般俗稱為當家。也稱作權(quán)管?!抖U林象器箋》:“權(quán)管。蓋監(jiān)寺也,執(zhí)一寺權(quán)柄,而管領(lǐng)事務(wù)也。”職責和都寺相同,位置次于都寺。

      據(jù)《古清規(guī)序》,唐代僅設(shè)監(jiān)院一職以掌理全寺之事務(wù),到了宋代,隨著禪林事務(wù)的日漸繁多而置都寺及監(jiān)寺,分掌監(jiān)院事務(wù),甚至增設(shè)副寺。不久,監(jiān)院之名亦改為監(jiān)寺。都寺和監(jiān)寺居于知事之首位?!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古規(guī)》惟設(shè)監(jiān)院,后因寺廣眾多,添都寺以總庶務(wù)。早暮勤事香火,應(yīng)接官員、施主。會計簿書,出納錢谷,常令歲計有余?!庇郑骸拔魠擦质r,多請西堂、首座、書記以充此職,而都監(jiān)寺亦充首座、書記?!盵1]102

      副寺,古稱庫頭。負責掌管寺院一切收支出納。有上副寺、下副寺之分。或稱肩上副寺、肩下副寺。《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副寺,《古規(guī)》曰庫頭,今諸寺稱柜頭,北方稱財帛,其實皆此一職,蓋副貳都監(jiān)寺分勞也。掌常住金谷、錢帛、米麥出入,隨時上歷,收管支用?!盵1]104

      維那,舊稱悅眾、寺護,亦云綱維,其居所謂之堂司,故又稱為堂司。維那系梵漢合璧詞。維,綱維,統(tǒng)理之義;那,梵語 karma-da^na略譯,音譯羯磨陀那,授事,即以諸雜事指授于人?!蹲嫱ナ略贰吩疲骸熬S那,《寄歸傳》云華梵兼舉也。維,是綱維,華言也。那,是略梵語,刪去‘羯磨陀’三字,此云悅眾也?!?CBETA,X64/431b) 維那源于佛制,為掌管僧眾雜事之職。禪宗維那主要職責是引領(lǐng)眾僧誦經(jīng)誦律,舉行佛事,辨別度牒(按,政府發(fā)給得度僧侶的證件)真?zhèn)?,調(diào)解內(nèi)部糾紛,僧眾犯戒,觸犯叢林清規(guī),均由維那執(zhí)行,此外還安排僧人戒臘資次等?!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維那,綱維眾僧,曲盡調(diào)攝。堂僧掛搭,辨度牒真?zhèn)?。眾有爭競、遺失,為辨析和會。戒臘資次、床歷圖帳,凡僧事內(nèi)外無不掌之?!盵1]103

      典座,主管大眾齋粥等事務(wù)。典座之稱,系取自“典床座”一語而來。典座雖系掌理炊飯等雜役,但在叢林中很受重視,通常推舉志行高潔者任之?!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典座,職掌大眾齋粥,一切供養(yǎng),務(wù)在精潔。物料調(diào)和,檢束局務(wù)。護惜常住,不得暴殄。訓(xùn)眾行者,循守規(guī)矩,行益、普請,不得怠慢。撫恤園夫,栽種及時,均俵同利。二時就廚下粥飯,食不異眾。粥飯上桶,先望僧堂焚香設(shè)拜,然后發(fā)過堂?!盵1]105

      直歲,禪宗稱負責管理寺院一年的勞動、雜事者?!爸薄睘楫斨盗x。負責管理一個月或一天的則稱之為直月或直日。其執(zhí)管內(nèi)容比較繁雜。《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直歲,職掌一切作務(wù)。凡殿堂寮舍之損漏者,常加整葺。動用什物,常閱其數(shù)。役作人力,稽其工程,黜其游墮。毋縱浮食蠹財害公,田園莊舍,碾磨碓坊,頭匹舟車,火燭盜賊,巡護防警,差撥使令,賞罰惟當,并宜公勤勞逸必均。如大修造,則添人同掌之?!盵1]105《大宋僧史略》卷二:“或立直歲,則直一年?;蛑痹?、直半月、直日,皆悅眾也。隨方立之?!?CBETA,T54/245a)

      從唐到宋再到元,隨著禪寺規(guī)模的擴大,禪宗職事稱謂有些變化或調(diào)整,但百丈所創(chuàng)制的叢林總體格局未變。據(jù)楊億《古清規(guī)序》,百丈“置十務(wù)謂之寮舍,每用首領(lǐng)一人管多人營事,令各司其局也”[1]224。至于“十務(wù)”的具體內(nèi)容則沒有說明,《禪苑清規(guī)》承襲《古規(guī)》,所設(shè)立的主要僧職仍然為十個,有六頭首:首座、書狀、藏主、知客、庫頭、浴主。四知事:監(jiān)院、維那、典座、直歲。將《敕修百丈清規(guī)》與之比較,可以看出僧職設(shè)置的些微變化,《古清規(guī)》和《禪苑清規(guī)》西序六頭首中有“庫頭”而沒有“知殿”,“庫頭”則改為知事中“副寺”位。《古清規(guī)》和《禪苑清規(guī)》中“監(jiān)院”后來增設(shè)都寺,“監(jiān)院”也改稱“監(jiān)寺”④。見表1。

      表1 《古清規(guī)》《禪苑清規(guī)》與《敕修百丈清規(guī)》職事稱謂比較表

      第三級:辦事

      辦事乃禪寺中從事雜務(wù)者之總稱?!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列職雜務(wù)條舉及寮元、寮主、副寮、延壽堂主、凈頭、化主、園主、磨主、水頭、炭頭、莊主、監(jiān)收等職事,都歸屬于辦事[1]105。 又《禪林象器箋》:“忠曰:‘辦事無舊解所的指,余謂山門列職雜務(wù)人,總名辦事也?!?/p>

      辦事所涉列職雜務(wù)多隸屬于西序頭首或東序知事,如浴頭隸屬于知浴,供頭隸屬于知殿,飯頭、粥頭、米頭、柴頭、園頭等隸屬于典座。有的則無專門的隸屬單位,但從管理部門的等級來說,都屬于第三層級,當然該層級之下可能還有更小的等級,只分管幾位職事僧。限于篇幅,這里不再細分。具體說來列職雜務(wù)包括以下職事。

      寮元,這里的寮元指負責管理云水堂即上客堂中諸事雜務(wù)者。

      寮主,又稱直寮。指輔佐寮元辦事者。主要負責守護眾僧之衣缽。有的在深山叢林中還設(shè)有巡山寮主一職,負責保護山林,嚴防盜賊。

      副寮,輔助寮主辦事者。主要點檢寮內(nèi)之掃除及道具有無等事?!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寮主、副寮,凡安眾處,寮元照戒次自下而上請充之。寫定名字,預(yù)貼牌上,十日一替,佐寮元辦事。旦暮僧眾歸堂,巡視經(jīng)案。或有遺忘什物者,眼同收拾付還。及交點本寮什物,提調(diào)香燈茶湯。毋容外人止宿及寄賣物件。”[1]105

      望寮,為候補副寮之職。副寮若缺,即由望寮補上。

      延壽堂主,也稱涅槃頭。掌管延壽堂即病房內(nèi)一切事務(wù)者?!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看視病僧,湯藥、油燭、炭火、粥食、五味常備供須。公界倘缺,若自己豐裕,結(jié)緣應(yīng)付,或勸化施主措辦。床席、衣被狼籍穢污,為其洗浣,毋生憎嫌。八福田中,直病為第一也。”[1]106

      街坊化主,亦單稱街坊、化主,也稱供養(yǎng)主。禪林中指專門負責行走街坊,勸化檀越隨力施與以添助寺院者。又細分為粥街坊、菜街坊、醬街坊等。

      園主,也叫園頭,園夫。禪寺中負責管理菜園等農(nóng)事者?!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園主,不憚勤苦,以身率先。栽種菜蔬,及時灌溉。供給堂廚,毋使缺乏?!盵1]106

      磨主,也叫磨頭。禪寺中負責磨米雜務(wù)者?!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磨主,兼主碓坊米面,供眾極有關(guān)系,須擇有道心人,諳曉舂磨等事者充之?!盵1]107

      莊主,禪寺中負責管理田地莊舍等事務(wù)者。也稱都莊。職掌事務(wù)包括監(jiān)視田界、修葺莊舍、安撫莊佃等。《古清規(guī)》本無此職,乃后世所立。自立此職后,弊端百出[1]107。

      監(jiān)收,禪寺中管理寺院土地收入及租稅等雜務(wù)者。元代設(shè)立,隸屬于莊主。此職亦有若干弊端,參《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諸莊監(jiān)收條[1]108。

      塔主,禪寺中奉侍祖師木像、畫像、墓所之職事僧。即守塔僧,或掌管塔頭之人。也叫侍真。真,指祖師圖像。

      直堂,即當直。禪寺中輪流值守僧堂之職務(wù)者。《禪苑清規(guī)》:“直堂之法,從上間第二座被位為頭,次第輪轉(zhuǎn),終而復(fù)始。主看守堂中眾僧被位衣缽。早晨長板時,大眾集,持直堂牌,于當日上座前問訊,云:‘上座!今日直堂交牌訖?!瘑栍?,歸位?!盵2]51

      凈頭,又作圊頭、持凈。禪林中負責清掃廁所者。凈,廁所之別名?!峨沸薨僬汕逡?guī)》卷四:“凈頭,掃地裝香,換籌洗廁,燒湯添水,須是及時。稍有狼籍,隨即凈治。手巾凈桶,點檢添換。”[1]106

      水頭,禪寺中專管挑水、燒水等雜務(wù)者。

      炭頭,禪寺中負責掌管薪炭者。

      浴頭,也稱浴頭行者。供浴主差遣喚使,管理浴室事務(wù)者。

      參頭,新到參禪僧中的領(lǐng)頭人,多由年長者擔任。又輔佐參頭做事的僧人稱為副參,副參之候補者稱為望參。

      毛頭,管理發(fā)。

      門頭,負責門衛(wèi)。

      禪林中掌管某一事務(wù)者,常以“××頭”命名,如上述“凈頭、水頭”等,他皆仿此,有“供頭、飯頭、粥頭、湯頭、菜頭、姜頭、醬頭、米頭、麥頭、麻頭、谷頭、樹頭、茶頭、園頭、田頭、燈頭、火頭、柴頭、爐頭、鍋頭、桶頭、鐘頭、鼓頭”等稱謂[6]。此外禪林中還將誦唱楞嚴咒者稱為楞嚴頭,讀誦般若經(jīng)者稱為般若頭,講說華嚴經(jīng)以勸化檀越者稱為華嚴頭,等等。

      庫子,也稱庫司行者。禪林指司掌會計事務(wù)之職事僧。隸屬于副寺。《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副寺。……其上下庫子,須擇有心力,能書算,守己廉謹者為之?!盵1]104

      提點,指掌理常住金谷的職事僧。提點,點檢之義。原為宋朝官職之名,此乃襲用。

      火客,亦作火伴、火佃。禪林指專司灶火之責者。

      列職雜務(wù)中的職位多隨禪寺規(guī)模大小而設(shè)置,所以有些職事稱謂已經(jīng)漸漸消失了,如“彌陀頭”原為勸化讀誦阿彌陀經(jīng)之僧職,現(xiàn)今叢林多已不用。其他還有從事一些雜務(wù)之名稱,如“直廳、轎番、莊甲、作頭、人仆”等,不再一一詳釋。

      以上所述叢林職事稱謂見圖1。

      圖1 禪宗職事稱謂

      稱謂語的選擇使用能夠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一個民族或群體的傳統(tǒng)文化、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和管理制度等,可以說稱謂語是一面鏡子。作為特殊的宗教,禪宗職事稱謂也反映了禪僧這一群體諸多方面的特征。從中人們能夠管窺叢林制度以及禪宗僧團這樣一個社會群體的文化生活、生產(chǎn)狀況。其特點可以歸結(jié)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禪宗職事稱謂折射出早期叢林內(nèi)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諧的融洽關(guān)系?!豆徘逡?guī)序》載:“所裒學(xué)眾,無多少,無高下,盡入僧中,依夏次安排?!盵1]223唐宋時期世俗稱謂強調(diào)的仍然是宗法制度下的尊卑有序、長幼有序、尊長特權(quán)、男尊女卑。而禪宗稱謂中沒有所謂的謙稱卑稱、男女有別,所體現(xiàn)的是明確的職責分工,區(qū)分的是德行優(yōu)劣、悟道深淺、法臘長短??梢哉f平等原則是叢林職事稱謂的主導(dǎo)準則。住持與兩序以及辦事之間應(yīng)該說是圓形的而不是上下級的的關(guān)系。如果住持需要選拔僧眾承擔各種職務(wù),不是命令式的,禪林里叫請職,即住持以禮聘請,以征得本人同意。并且住持選拔的頭首或知事,也必定是得到大眾認可的。遇到重大事情,住持也必須請全體頭首和知事共同商議,有時還向諸山長老請教才最終裁決。雖然住持肩負著重要職責,但他在僧眾心目中的地位如同父母一樣,是德行的督導(dǎo)者,是修學(xué)的引路人。叢林經(jīng)濟收入與支出也是公開透明的,所有頭首、知事等管理者絕對不會動用公共財產(chǎn),因為叢林以私為戒并且奉行因果報應(yīng)觀念[9]。叢林的上下平等,還體現(xiàn)在所有僧人同吃、同住、同參、同勞動諸方面。同吃,所謂“齋粥隨宜,二時均遍也”[1]224;同住、同參,“闔院大眾朝參夕聚,長老上堂升坐,主事徒眾雁立側(cè)聆,賓主問酬、激揚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1]224;同勞動,“行普請法,上下均力也”[1]224。百丈懷海創(chuàng)立了農(nóng)禪制度,他身體力行,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則,禪寺僧人個個自食其力,人人參與到勞動中來,這為禪宗本身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chǔ)。禪宗僧人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從此不再是行蹤飄忽的托缽行者、苦行苦修的巖林隱士。

      作為一個群體,僧團內(nèi)部是以“和諧”為主旨的。禪宗的“和”有三個維度:個人身心的和,人與人之間的和,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有了心靈的和諧,才有社會的和諧;有了心靈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才有自然的和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以人為本,禪宗創(chuàng)立的叢林制度無疑作了很好的詮釋。建設(shè)人間凈土、莊嚴國土、廣種福田、利樂有情、眾生平等,在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中,禪寺叢林真正實現(xiàn)了“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無異乎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第二,禪宗職事稱謂體現(xiàn)出僧團內(nèi)部組織嚴密、管理科學(xué)的運行機制。在叢林內(nèi)部,僧徒為了一個共同的修行目標“頓悟成佛”而努力。為了這個共同目標,有必要分工負責。整個叢林形成了以住持為核心、兩序為輔助的管理格局。而兩序之下,又有辦事,分管各項雜務(wù)。有的還設(shè)有副職來輔助??傊鞣N僧職之間分工合理、職責明確,人人都恪盡職守,循規(guī)蹈矩,整個叢林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科學(xué)的人事管理體系。

      禪林中像凈頭、菜頭、飯頭、園頭等苦役,多為僧人主動請求出任此職。從禪宗史書中可以得知,一些名德高僧都從事過這些雜務(wù)。據(jù)《五燈會元》記載:雪峰在洞山作飯頭,慶諸在溈山為米頭,道匡在招慶為桶頭,灌溪在末山為園頭,紹遠在石門為田頭,智通在溈山為直歲,曉聰在云居為燈頭,嵇山在投之為柴頭,義懷在翠峰為水頭,佛心在海印為凈頭。所有這些都是苦行勞役之職。

      要實現(xiàn)禪林制度,必須有其嚴密的組織紀律性,人人遵循禪宗戒規(guī)。因此,禪寺內(nèi)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如有違紀者,維那負責監(jiān)察和維持禪律?!豆徘逡?guī)序》載:“或有假號竊形混于清眾,并別致喧撓之事,即堂維那檢舉,抽下本住掛搭,擯令出院者,貴安清眾也?;虮擞兴?,即以拄杖杖之,集眾燒衣缽道具,遣逐從偏門而出者,示恥辱也。”[1]224楊億認為這有四益:“一不污清眾,生恭敬故。二不毀僧形,循佛制故。三不擾公門,省獄訟故。四不泄于外,護宗綱故。”[1]224隋唐之后的禪寺廢除了僧侶貴族的特權(quán)和寺院的等級制度,確立了一個全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個正常有序、和平安靜的生活秩序,從而使僧徒能夠集中精力參禪修行。

      第三,禪宗職事稱謂反映了禪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作為中國化的佛教,禪宗之所以能在眾多宗派中脫穎而出,除了它所具有的更深廣的包融性接納各色階層外,禪宗本身是對傳統(tǒng)佛教的一個大膽革新。從禪宗百丈清規(guī)的制定以及所設(shè)立的多種職事稱謂來看,既有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繼承又有在此基礎(chǔ)上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內(nèi)容上看,禪林清規(guī)一方面改造、汲取了印度律學(xué)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吸收、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內(nèi)容,如儒家禮儀文化制度、儒家孝道思想。而“以住持為核心,兩序為輔助”的管理格局則是借鑒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中的組織形式。不過,禪宗在創(chuàng)建整個寺院制度的過程中更多體現(xiàn)出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路,從寺務(wù)行政、財務(wù)經(jīng)濟、監(jiān)督考察、外賓接待、修行教學(xué)、司法綱紀等方面創(chuàng)立了一套完全適應(yīng)禪宗自身發(fā)展需要的管理體制,充分體現(xiàn)了禪宗宗派特色。

      從職事稱謂的名稱來看,其內(nèi)容豐富,可以說基本上涵蓋了叢林寺院組織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稱謂名稱來自中土文獻,如“書記”,書記最初指文字、書籍、文章等,后來引申指從事公文、書信工作的人員。如《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謀出股肱,任切書記。”呂向注:“書記謂文學(xué)之士也。”“提點”,原是宋朝設(shè)置的官名,掌司法、刑獄及河渠等事。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既而許公自濱罷,擢提點兩浙刑獄?!甭毷路Q謂名稱更多的是獨創(chuàng),如上舉“頭”系稱謂,像凈頭、飯頭、浴頭等都是禪宗首創(chuàng)。“頭”本指人體重要器官,后引申為為首的人,但專門用作職事稱謂,中土文獻還不多見?!爸蓖瑯尤绱耍型廖墨I有知事、知府、知州等官職名,蓋“知”有“主持;執(zhí)掌”之義。禪宗由此類推創(chuàng)造出知殿、知藏、知浴等稱謂名詞。其余還有“主”系稱謂、“司”系稱謂等。此外禪宗職事稱謂中還用了大量處所詞來代稱,如西堂、東堂、直堂、蒙堂、堂頭、方丈、藏司、客司、堂司、浴司、殿司等,并運用大量動詞直接轉(zhuǎn)指職事稱謂,如住持、辦事、都管、都總、都寺、副寺、監(jiān)寺、當家、權(quán)管、侍香、侍狀、侍客、侍藥、侍衣等。正如禪本身是活潑潑的一樣,這些稱謂名稱同樣給人煥然一新之感,豐富了漢語詞匯,也透露出禪宗鮮活的生命力。

      注釋:

      ①本文語料來源于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CBETA電子佛典集成2011》,同時參照紙本《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所引佛典文獻標注格式為:“T”指《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X”指《新纂續(xù)藏經(jīng)》,“J”指嘉興藏,“/”前后的數(shù)字分別表示冊數(shù)和頁數(shù),“a”“b”“c”分別表示上、中、下欄。下同。

      ②《禪苑清規(guī)》最初刊行于崇寧二年(1103年),素泰二年(1202年)曾進行過重雕。

      ③禪宗“寮元”有二義:1.相當于首座,專門負責眾寮事務(wù)者;2.專門負責云水堂即上客堂中諸事者。

      ④都寺和監(jiān)寺職責大致相同,《敕修百丈清規(guī)》合于都監(jiān)寺下敘述。

      [參考文獻]

      [1](元)德輝.敕修百丈清規(guī)[M].李繼武,校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2](宋)宗賾.禪苑清規(guī)[M].蘇軍,點校.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3]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制度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宋)普濟.五燈會元[M].蘇淵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

      [5](日)無著道忠.禪林象器箋[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6]丁福保.佛學(xué)大詞典[K].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7]羅竹鳳.漢語大詞典:縮印本[K].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8]慈怡.佛光大辭典[K].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9]南懷瑾.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M]//張曼濤.現(xiàn)代佛教學(xué)術(shù)叢刊:第90期.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317-374.

      猜你喜歡
      禪寺侍者叢林
      叢林之歌
      安邸AD(2020年3期)2020-07-14 08:39:35
      雨中游禪寺
      公民與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56
      德云禪寺(楷書112cm×36cm)
      云南檔案(2019年7期)2019-08-06 03:40:50
      早已提前死去
      金山(2017年12期)2018-01-08 19:20:38
      東魏凝禪寺三級浮圖碑
      叢林大作戰(zhàn)
      東魏凝禪寺三級浮圖碑
      各有安寧
      國學(xué)(2014年3期)2014-03-20 20:27:18
      一起去叢林露營吧
      流行色(2009年10期)2009-11-16 02:48:08
      Pei Cotz 回到叢林
      流行色(2009年12期)2009-01-08 05:27:50
      沅陵县| 台山市| 会同县| 利辛县| 博湖县| 鹤庆县| 五指山市| 巫溪县| 都昌县| 建水县| 基隆市| 紫阳县| 南平市| 泸州市| 定襄县| 沁水县| 普陀区| 成安县| 新干县| 绥宁县| 长沙县| 手游| 云霄县| 洞口县| 长乐市| 海原县| 岑巩县| 通辽市| 宝兴县| 敦化市| 灵石县| 壶关县| 荥经县| 庆安县| 梧州市| 邹平县| 安泽县| 德兴市| 泗水县| 开封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