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邏輯
本書以簡潔、輕松的語言全面介紹了最有效的個人理財訣竅,詳細闡釋了MBA商學院100個最牛的理財方法以及家庭理財必須懂得的50條基礎(chǔ)定律。這些訣竅和定律可以解決個人投資與家庭理財96%的問題!而且在儲蓄、保險、股票、債券、基金、信托、黃金、外匯、期貨、房地產(chǎn)、典當、收藏、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都適用。
你對錢的認識正確嗎?
我們經(jīng)常提到“錢”,無一日不提到“錢”。“你這個月賺了多少錢?”“你現(xiàn)在的收入怎么樣?”“呀,你找到工作了,老板給你開多少薪水?”這種互相打聽收入的情景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
通俗來講,錢就是貨幣,是用來統(tǒng)計和支撐這個世界的經(jīng)濟運行的工具。但是,貨幣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你是否很清楚呢?
美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米什金在他的《貨幣金融學》一書中,對貨幣做出了一個很直觀的定義: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勞務(wù)的支付、償還債務(wù)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
人們都喜歡他這個說法,也接受他的這個定義,這是一種權(quán)威說法,但貨幣的真正內(nèi)涵遠不止于此。米什金只是總結(jié)了大眾對錢的直覺定位。實際上,貨幣的價值在于它的流動性。如果“錢”無法流動起來——不管以什么方式,如果只是待在賬戶或某一個地方,哪怕每天都在生利息,它也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比如說,我現(xiàn)在給你一筆巨款,數(shù)目足有100個億,但你只能存在某個銀行賬戶中,不能挪動一分,這筆錢對你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貨幣只有流動起來,對我們來說才是有價值的。
對于貨幣的本質(zhì),西方貨幣學史有兩種不同但又統(tǒng)一的看法:
第一種概括是貨幣金屬論,它定義了貨幣的職能。貨幣金屬論認為,在本質(zhì)上貨幣與貴金屬是一樣的,它們具有同等價值。而且,貴金屬決定了貨幣最終的價值,比如與黃金的掛鉤。
第二種概括是貨幣名目論,定義了貨幣的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貨幣名目論認為貨幣只是一個符號,它本身并不具備價值,因為人們使用它,它才擁有了實質(zhì)的意義。
兩種說法雖然有區(qū)別,但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馬克思對此總結(jié)說,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被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它主要具備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重要的職能。
只有認識了貨幣的本質(zhì),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財富的表現(xiàn)形式,知道財富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連貨幣代表的意義都不清楚,那么在理財甚至金融投資時,就很容易迷失,失去判斷力,成為金錢的奴隸,而不是它的主人。
每個國家都有由自己的中央銀行控制和發(fā)行的唯一幣種,這個幣種可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使用和流通,并與外界保持著某種受到限制的貨幣交換關(guān)系。這意味著,財富雖然在全球進行流動,但卻有著相對封閉的市場——財富流動的自由永遠是相對的,這是由貨幣的種類和性質(zhì)的不同,以及各國的保護心態(tài)和金融目的所決定的。因此,當你在認識貨幣時,首先就要接受這個基本常識。
關(guān)于金錢的本質(zhì)、作用和功過,從古到今,有無數(shù)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語來描述。我們常會看到,人們?yōu)殄X而興奮,努力賺錢,用對財富的欲望刺激自己,走上一條追逐金錢的不歸路。不過也有少數(shù)人極其鄙視金錢,痛恨拜金主義。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金錢,具備怎樣的態(tài)度才是理性的?
第一條是黃金定律:錢不是萬能的,但離開了錢又萬萬不能。
第二條是白銀原則:賺錢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賺錢,理財毫無意義。
第三條是黑銅法則:欲望沒有止境,不要讓對錢的渴望綁架你的生活,否則你將成為金錢的奴隸,再多的錢帶給你的也只有痛苦。
記住并深刻地理解、運用這三條金錢法則,你就能抓住錢的本質(zhì),認識貨幣的作用,找到正確的理財方向。
大家都知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什么都做不了。尤其當你生活在城市中時,不僅打電話、走路、吃飯、睡覺要依靠它,甚至你的事業(yè)發(fā)展、人生質(zhì)量的提高,都有賴于金錢的增長。但同時你還要清楚,雖然錢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也不是萬能的。就算在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它卻無法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
總的來說,這就是本書的開篇宗旨。首先你要認識到錢的巨大作用,然后意識到賺錢的能力是你最需要提升的一個方面。貨幣本身是中性的,既不善也不惡,既不美也不丑。但當我們在生活中運作時,它就具有了白和黑的兩面性,重要的是我們?nèi)绾慰创褪褂媒疱X。
家庭支出的兩項基本原則:“需要”和“實用”
錢首先是賺來的,這對于賺錢能力特別強的人來說是成立的,他們消費水平高,但收入也多??蓪τ诓粔蚋辉G視簳r又沒有賺大錢機會的人而言,在消費時還是要有所節(jié)制,不必要花的錢最好省下來。所以,長期堅持記錄日常開銷,我們就能總結(jié)出哪些是該買的,哪些是不該買的,哪些是家庭最需要的和實用的。最終,就能形成一個在支出時遵循實用原則的好習慣。
窮日子要想富起來,在開始階段,就得學會“窮過”,而不是沒有節(jié)制地花錢。如果你想省錢,那么只需要買一些生活的必需品,遵照實用的原則去進行家庭支出管理,也能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那么什么才是我們的生活的必需品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第一個原則就是:“要想省錢,最好自己做飯!”這是北京一家公司老總的省錢經(jīng),他雖年入幾百萬,但卻始終保持一個驚人的習慣:每天下班后都自己去菜市場買菜買肉,回家和妻子一起做飯吃。在他看來,花錢少,還能吃出健康,這就是很實用也是很實在的事情。
你可以仔細算一下,如果這些細節(jié)(堅持買菜自己做飯)處理好了,每天就都能省出一筆不小的支出,把它存起來,就會積少成多。假設(shè)你每天晚飯節(jié)約10元錢,那么一個月下來,就可以節(jié)省300元,一年下來,就省下接近4000塊了。
金錢邏輯
蘇祺
同心出版社
2013-08 35.00
978-7-5477-0981-8
這位老總還說:“我喜歡判斷一筆支出是實用的還是非必要的,就連到超市也是。在進超市購物之前,我就會列一個詳細的購物清單,寫明需要買什么,以免沖動消費。必要的物品一定會買,但可有可無的我就不會沖動。同時,我還會去留意超市貨架的最頂層和最底層,這是一個小經(jīng)驗:通常擺在這兒的商品會稍為便宜。另外對普通物品,我也不喜歡名牌,只要實用即可。像有一些普通廠家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質(zhì)量也很好,但在價格上會便宜不少。”
聽了該公司老總的“花錢實用經(jīng)”,你是否已恍然大悟、有了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可能有人會說,一味地省錢也太委屈自己了。在這里我要強調(diào)一下,省錢的前提是不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省錢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比如,細心地規(guī)劃用水、用電和用氣——比方說不要隨便打開衛(wèi)生間的燈,假如實無必要。
比方說,你可以綜合用水:洗過米的水拿來澆花;洗過頭發(fā)的水存起來,用來沖馬桶。在家時,要隨時關(guān)燈,注意空調(diào)的使用時間。形成好習慣,堅持下去,一個月又能節(jié)省幾百元。這樣的行為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產(chǎn)生影響,為什么不能做呢?理財就是理錢,理錢就是要合理支出。省錢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其實,有很多富人也很注重節(jié)約,注意支出的“需要”和“實用”的兩個方面。比如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位地道的節(jié)儉高手,他有一個錢包用了近20年,不僅如此,他甚至不放過節(jié)約10美分。有一次,華盛頓郵報的發(fā)行人葛蘭姆在機場向巴菲特借10美分打電話,沒想到的是巴菲特竟然拿著25美分的硬幣到處去兌換。巴菲特的衣食住行十分節(jié)儉,現(xiàn)在他仍然居住在1958年買的舊房子里,所穿的西服也是舊的,開的車子也是舊的。
比爾?蓋茨可謂富可敵國,但他也會在乎節(jié)省停車費。有一次蓋茨去參加一個聚會,由于晚到一步,停車場沒有了停車位。和蓋茨一同去參加聚會的朋友要把車停到旁邊的貴族停車場(以分鐘為單位計費),而且說停車費由他來支付。但蓋茨認為費用太貴了,堅決不同意,最后把車開到了更遠處的停車場。
2009年的俄羅斯首富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是一位擁有143億美元的巨富,但他同樣也很節(jié)儉。2010年5月,NBA批準他去正式收購新澤西籃網(wǎng)時,有記者問他:“你的家是怎樣的?公寓還是別墅?”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回答說:“那是一個很小的套房,有大概35 年的時間我都住在45平方米的房子里,那真的是很小的?!?/p>
不僅男超級富豪講求節(jié)儉,女富豪們也十分節(jié)儉——你別以為她們一定會到處買昂貴的化妝品。例如,美國女性富豪們的生活水準都遠遠低于她們的收入水平,她們對于貴重的東西也沒有太強烈的渴求。有調(diào)查顯示,有一半的女富豪從來不買價格在139美元以上的鞋,或是超過399美元的套裝;58%的女性富豪依舊使用剪下來的優(yōu)惠券來購買日用品,還有許多女富豪都曾經(jīng)補過鞋,把家庭日用品修補一下繼續(xù)使用,而不是跑到商場一擲千金。
超級富翁們的節(jié)儉,給我們一個偉大的啟示:在節(jié)制中成就財富。知道了這一道理以后,我們就要堅決拋棄攀比,崇尚節(jié)儉美德,把它作為長期的人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始終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