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
“合家歡”,它是節(jié)慶期間親朋互助的熱詞,也是全家圍坐,梳理家庭相冊而憶往昔時,易發(fā)的感慨。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說:“家庭相冊展示的是真實的社會記憶,將過去的相片按照時間的順序來排列,也就是社會記憶的‘理性順序,它喚醒并傳承的是對各種值得珍藏的事件的回憶,因為所有的人都將展現(xiàn)其過去的紀年看成是一個加強凝聚力的因素,可以這么說,如今,所有的人都可以確認其過去?!彼械恼掌际莻€案,因此每一張都彌足珍貴。
十多年前的某個清晨,報國寺舊貨市場的一場“閑逛”,開啟了晉永權收集這些家庭相片的歷史。晉永權先生是知名攝影師, 可他說,“那布滿灰塵、絲綢緞面包裹的家庭相冊格外讓我觸目驚心。這些相片,在民間社會曾廣泛存在、流布,但因其草根、粗陋,而難以進入圖像正史或流通領域”。
故人亡去,家庭搬遷,諸多主客觀原因,使得這些記錄50-80年代歷史的家庭相片流落,它們有的是舊貨市場的“廉價品”,可在晉永權看來,卻意義非凡。
“報國寺、潘家園,只是大眾熟悉的淘寶地點,數(shù)十年來,我在所有去過的城市包括鄉(xiāng)村,都注意搜集這些照片,有的幾元錢,有的幾百,有的上千?!?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6/16/qkimagesbjqnbjqn201305bjqn20130516-1-l.jpg"/>
具體的拍照時間、地點甚至人物身份都是缺乏的,但僅僅看圖像,我們亦可以感受到它的體溫和情感。“我知道的,并不比你多,也許我們找到了圖像上的當事人,他也不能完全說明白當時具體的情景,也許你看到這些照片時,想要發(fā)出的感慨比當事人還多,這就是它的意義,你能說它不珍貴嗎?”
很多人會慶幸,自己的那幾本“合家歡”相冊還保存完好,打開看看吧,也許如今已經白發(fā)的父親,在上面正和他的戰(zhàn)友談笑風生;操持家務的絮叨母親,在相冊的記載中也還清純或者文藝;發(fā)福的父輩或祖輩,曾經瘦削;青春正當年的你,也有穿著開襠褲流著鼻涕的那段時光。
如今,大多數(shù)人手握單反,鏡頭里的世界比天地寬,曾經,那幾平方米的照相館就是鏡頭里的天地, 如今,面對鏡頭,耍寶、搞怪、賣萌,拍了刪,刪了拍;曾經,為了那一閃的快門,可能要思量半天嘴角微笑的弧度,頭傾斜的角度。
“我看了數(shù)十萬張,挑選購買了五六千張,對我來說,坐擁這些類型、年代殊異的民間相片,很自足?!睍x永權說。
這里展示的是這五六千張之中的十幾幅,看到這里,若有感觸,不妨為自家的相冊拂去塵土,再次端詳一番。
蛇年,合家歡。
《合家歡》探索了20 世紀50-80年代民間相片自身的語言、語法與邏輯,有關這類相片生成或消亡的內在理路,以及對這一特定時期內民間相片的個人化認知,試圖考察這一時期民間相片變遷的政治、行政、商業(yè)、物質、習俗、社會心理因素。涉及相片類型包括家庭照、親友照、集體照、個人照、標準照、異型照、戲劇照、電影照、年畫照、掛歷照、著色照、化妝照、婚紗照、美術照、演員照、仕女照、歌片照、花色照、風景照,還有那進入千家萬戶的領袖照片等等。
晉永權
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現(xiàn)為中國青年報圖片總監(jiān)、著名紀實攝影家。1968年生于安徽,199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1993年進入中國青年報攝影部工作,任攝影記者,圖片編輯,攝影部主任等職。主要著述:《最后的漢族》(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出三峽記》(三聯(lián)書店,2006)、《紅旗照相館——1956-1959年中國攝影爭辯》(金城出版社,2009)、《江河移民》(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塵世》(書田花香工作室,2011)。系列攝影作品“儺”、“出三峽記”等被法國國家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