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加岐(天津市大港太平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內(nèi)科,天津 300282)
急性肺栓塞以其發(fā)病率、誤診率和病死率高而成為國內(nèi)外重要的醫(yī)療保健問題。文章在簡述了國內(nèi)外對急性肺栓塞的一般診斷和治療措施的基礎(chǔ)上,重點介紹了近些年在本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如診斷中,血D-二聚體的檢測、螺旋CT及CT肺動脈造影、肺通氣/灌注核素掃描等,治療方面介入治療的新進展等。旨在共同探討以做到及時診斷合理治療提高其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zhì)量。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據(jù)報道,美國每年發(fā)生PE的人數(shù)達65~70萬,PE在心血管病中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1]。國內(nèi)阜外醫(yī)院連續(xù)900例尸檢資料證實,肺段以上PE占心血管病的11%,占肺血管病的第1位,60歲以上者高達20%[2-3]。其治療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能及時正確治療的患者病死率為6%~8%,而治療不當?shù)幕颊呖蛇_20%~25%[4]。PE極易誤診和漏診,PE的誤診率高達70%以上。因其早期癥狀不明顯或無特異性,故臨床易被忽視,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及時、正確的診斷及合理的治療可顯著降低其病死率。為提高PE的診斷率,筆者就近年一些PE的診斷進展綜述如下。
1.1 血D-二聚體:是一種交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血液中含量增高提示有血管內(nèi)凝血和纖溶。Homey報道檢測血漿D-二聚體對診斷PE的敏感性為94%,特異性為27%[5]。D-二聚體<500 μg/L可基本排除PE。LeGalG曾對1721例靜脈血栓患者監(jiān)測3個月的D-dimer,結(jié)論是如果D-dimer陰性,則近期患PE的風險較小[6]。但D-二聚體的水平受到正在使用的藥物、感染、癌癥、創(chuàng)傷和其他炎性反應狀態(tài)及年齡因素的影響也有可能陽性,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D-二聚體正常者僅有5%左右,而在40歲以內(nèi)人群中可以排除60%可疑患者[7-8]。小栓子或抗凝治療將會降低D-二聚體的敏感性。吳俊等研究發(fā)現(xiàn),D-二聚體是一個敏感度、陰性預計值佳,特異度、陽性預計值不足的指標,臨床上常用其敏感度、陰性預計值高的特點來排除PE[9]。因此D-二聚體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PE,較為合理的方法是結(jié)合驗前概率來排除診斷。
1.2 動脈血氣分析:當肺血管床堵塞15%~20%時即可出現(xiàn)血氧分壓下降,低碳酸血癥、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增大及呼吸性堿中毒。血氣分析檢查確診肺栓塞有其局限性,但綜合分析可提高對可疑肺栓塞的診斷敏感性[10]。
1.3 心電圖:典型的心電圖為SⅠ、QⅢ、TⅢ波形,但多為一過性,動態(tài)觀察比靜態(tài)心電圖對PE的診斷更有意義。對新出現(xiàn)的右束支傳導阻滯、肺性P波等需注意肺栓塞的可能。
1.4 胸部X線:PE典型病例常能從平片上檢出或提示,胸片可顯示:①肺動脈阻塞征,區(qū)域性肺血管紋理變細、稀疏、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②肺動脈高壓征及右心擴大征,右肺組織繼發(fā)改變,肺部炎性浸潤性陰影,尖端指向肺門的楔形陰影,肺不張或膨不全,患側(cè)膈肌抬高,少量胸腔積液和(或)胸膜肥下肺動脈干增寬或伴截斷征、肺動脈段突出以及右心室擴大;上述表現(xiàn)特異性較低,僅可用作提示肺動脈栓塞的可能性;還應結(jié)合臨床癥狀、體征和其他檢查診斷[11]。
1.5 螺旋CT及CT肺動脈造影:是目前首選的影像學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肺段以上的肺動脈血栓,尤其在中高度肺栓塞的可疑患者,其敏感性為63%~95%,特異性為75%~98%,對肺段以下得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有下降,其直接征象為半圓形或環(huán)形充盈缺損、完全梗阻及軌道征[12]。間接征象為血管斷面細小缺支、肺梗死灶、胸膜改變等[13]。
1.6 磁共振檢查:對中心型肺栓塞的敏感性高,對周圍型檢出率低,可顯示第4級動脈分支。研究表明磁共振的靈敏度為77%~95%,特異度為95%~98%[14]。避免了注射碘造影劑的缺點。但其檢查時間長,對危重患者,老年人、兒童等受到限制,對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禁用。
1.7 肺動脈造影檢查:是目前肺栓塞最準確的檢查技術(shù),其敏感度為98%,特異度為95%~98%,可以確定梗塞的范圍和部位,直接征像是肺血管內(nèi)造影劑的充盈缺損,伴或不伴有軌道征的雪柳阻斷。間接征像有肺動脈造影劑流動緩慢、靜脈回流延遲等。因有致死的危險性,臨床一般不用,僅用于介入治療的患者[15]。
1.8 肺通氣/灌注核素掃描:目前診斷肺栓塞最敏感而無創(chuàng)傷的方法,利用Tc標記的微球蛋白經(jīng)靜脈推注后,可掃描肺部的血流分布情況,典型的征像是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損并與肺通氣現(xiàn)象不匹配[16]。其敏感性為95%。研究表明對早期孕婦進行顯像掃描,對胎兒影響是相對安全的[17]。
2.1 一般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吸氧、止痛、糾正休克及心力衰竭、舒張氣管、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糾正酸堿失衡等。
2.2 溶栓治療: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時間控制在14 d以內(nèi),越早越好。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發(fā)布了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方案推薦意見:①大塊肺栓塞出血并發(fā)癥可接受范圍的患者。②次大塊肺栓塞又不利于預后的臨床證據(jù)(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呼吸功能衰竭、嚴重的右心功能不全等)。③對于低風險的肺栓塞伴有輕微的右心功能紊亂、小面積心肌壞死沒有不利于預后次大塊肺栓塞不推薦溶栓。④肺栓塞引起的心臟驟停患者不推薦溶栓[18]。溶栓的禁忌證有:活動的胃腸出血、2個月內(nèi)的顱內(nèi)出血、顱脊髓手術(shù)或創(chuàng)傷、活動性的顱內(nèi)病變、2周內(nèi)的胸腹部手術(shù)或卒中。相對禁忌證有:為控制的高血壓>200/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10 d內(nèi)外科大手術(shù)、穿刺、器官溶栓、分娩、心肺復蘇、出血素質(zhì)相關(guān)的肝病腎病等。目前臨床上常有的藥物有:尿激酶UK、重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等。UK首劑量4400 U/kg,10 mim靜脈推注,以后2200 U/(kg·h)維持12 h或20000 U/kg維持2 h方案。2 h方案起效快、溶栓率高。rt-PA 50~100 mg持續(xù)靜脈滴注2 h。
2.3 抗凝治療:是急性肺栓塞的基礎(chǔ)治療,適應證:①肺栓塞面積較小,右心功能正常;②溶栓失敗或不適于溶栓;③慢性栓塞伴有肺動脈高壓;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⑤腔靜脈濾器植入的患者;⑥肺動脈血管內(nèi)膜剝脫術(shù)的患者。常用的藥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藥物。①普通肝素:負荷量2000~5000 U或80 U/kg靜脈滴注,繼之18 U/kg持續(xù)靜脈滴注,根據(jù)活化的部分凝血酶(APTT)時間調(diào)整用量,應有肝素可以造成血小板減低,2~3 d檢查血小板計數(shù),若血小板計數(shù)迅速或持續(xù)下降大于50%,停用肝素,有嚴重出血的給予魚精蛋白治療。②低分子肝素:按100 U/(kg·次)或1 mg/(kg·次),1~2次/d。對于肥胖、孕婦應檢測Xa因子活性,1周后2~3 d檢查血小板計數(shù),將INR(國際標準化比值)達2~3倍。③華法林:2010年急性肺栓塞中國專家共識推薦,長期抗凝使用華法林劑量3~5 mg/d需和肝素治療重疊4~5 d連續(xù)監(jiān)測INR達2~3倍時停用肝素。抗凝時間最少6個月[19]。④磺達肝葵鈉:是凝血因子Xa抑制劑的代表物。劑量為體重小于50 kg的5 mg、50~100 kg的7.5 mg、大于100 kg的10 mg,不需要監(jiān)測凝血酶時間,可用于門診治療[20]。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禁用。⑤達比加群和利伐沙班:是口服抗凝劑,目前已應用于髖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和膝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后的靜脈血栓形成的一級預防,有望成為肺栓塞的抗凝治療藥物。
2.4 介入治療:隨著介入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對肺栓塞的患者實施的安全性增高,能夠取得良好的近期療效,在臨床上越來越多的開展。適應證:急性重癥伴有循環(huán)衰竭、休克或昏迷,溶栓禁忌證或無效,高齡者[21]。常用的接入方法有:導管內(nèi)溶栓、導管血栓吸取術(shù)、高壓血管球囊成形術(shù)、局部碎栓和局部溶栓聯(lián)合應用、導絲導管碎栓術(shù)、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shù)等。張來軍等對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動脈內(nèi)導管機械性破栓吸栓及接觸性尿激酶溶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2]。
適應于內(nèi)科治療無效、右心房或右心室內(nèi)有血栓、肺動脈造影確診肺動脈主干或主要分支有巨大血栓或騎跨血栓、嚴重血流動力學改變。常用方法有:肺動脈取栓術(shù)、肺動脈血栓內(nèi)膜剝脫術(shù)。
總之,肺栓塞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且缺乏特異性,漏診率與誤診率極高,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至關(guān)重要。隨著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手段不斷發(fā)展,臨床醫(yī)生應結(jié)合患者情況選擇不同的診治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
[1] 柳志紅,趙彥芬.急性肺栓塞的診斷治療現(xiàn)狀[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2,17(3):171.
[2] 孫 芳,陳美云.肺栓塞診斷新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5,11(7):630.
[3] 付 強,王 軍.急性肺栓塞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04,20(1):92.
[4] 劉 蕾,張俊利.急性肺動脈血栓栓塞癥12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27(23):1856.
[5] Homey E,Lagerstedt C.Evaluation of analyses to exclude suspectedthrombosis[J].Lakartidningen,1998,95(1):55.
[6] Legal G,Righini M.Value of D-dimer testing for the exclus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venous thromboembolism[J].Arch Intern Med,2006,23(2):176.
[7] 葉曉芳,劉 雙,楊京華.血漿D-二聚體水平測定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9,28(11):7.
[8] Righini M,Legal G,Perrier A,et al.The challenge ofdiagnosing pul-monary embolism in elderly patients:influence of age on commonly used diagnostic tests and strategies[J].J Am Geriatr Soc,2005,53(6):1039.
[9] 吳 俊,趙 杰,于貴杰,等.D-二聚體是篩除低臨床概率肺栓塞的有效指標[J].臨床薈萃,2006,21(21):1539.
[10] 王衛(wèi)忠,蔣宏輝,石 旺,等.血氣分析對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6):40.
[11] 韓 獻.肺栓塞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性醫(yī)學,2011,4(5):485.
[12] Stein PD,Yaekoub AY,Maatta F,et al.Resolu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on o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J].Am J Roentgenol,2010,19(5):1263.
[13] 李慧敏,連慶峰.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肺動脈栓塞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3):555.
[14] Stein PD,Sostman HB,Bounameaux H,et al.Chaueuga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Am J Med,2008,12(7):565.
[15] 宋志芳.實用危重病綜合救治學[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7:181.
[16] 丁兆勇,蔣悍東.肺通氣/灌注顯像、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yī)藥,2009,49(5):48.
[17] Meister R,Wentzeck R.Fetal outcome after technetium Scintigraphy inearly[J].Reprod Toxicol,2009,28(2):161.
[18] Jaff MR,Mcmurtry MS,Archer SL,et al.Management of massive and Sub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uciation,2011,23(16):1788.
[19]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肺血管病學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分會.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0,49(1):74.
[20] 黎成金,王 烈.急性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8,20(6):356.
[21] 宋杰明,王樂君.肺栓塞的治療進展[J].心臟雜志,2010,22(2):296.
[22] 張來軍,王淑君.急性肺栓塞導管介入溶栓抗凝治療臨床體會[J].河北醫(yī)學,2006,12(1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