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洛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
《晉惠帝起居注》為晉代起居注一種,《隋書·經(jīng)籍志》沒有著撰者姓名,且云“梁有二卷,亡”,姚振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卷十五認為乃陸機撰。清人湯球和黃奭在古史的輯佚上成績卓越,今人關于眾家后漢書和晉書的輯佚皆是據(jù)二者輯本而成。湯、黃二人各有《晉惠帝起居注》輯本一卷,皆題陸機撰,今人喬治忠校注之《眾家編年體晉史》的陸機《晉惠帝起居注》便是由湯、黃二輯本而成。新近出版的劉運好先生的力作《陸士衡文集校注》,以體例完備,輯佚全面,??本珜?,資料豐富,注釋詳贍,考證謹嚴,被譽為“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的一部集大成式的陸機研究著作”,[1]但其亦將《晉惠帝起居注》十二則(其中有十則見于湯、黃輯本)悉數(shù)歸于陸機名下。陸機為西晉文壇巨擘,又卷入八王之亂的紛爭,《晉書·陸機傳》及《資治通鑒·晉紀》明載其卒于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十月,而《晉惠帝起居注》三種輯本中有三則材料皆發(fā)生于永興元年(304)九月(筆者案:湯、黃、劉三家《晉惠帝起居注》輯本剔除重復,共有15則。此外,筆者據(jù)《晉書》《通典》又輯得佚文二則,今所知《晉惠帝起居注》共有佚文17則),顯然非陸機所撰。據(jù)筆者考證,《晉惠帝起居注》有二種,一為陸機所撰,另一作者不可考。陸機書成于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六月至太安二年(303)八月間,無名氏書成于永興元年(304)九月之后,今所存《晉惠帝起居注》佚文多出自無名氏之書。
陸機《晉惠帝起居注》,《晉書》本傳未曾記載,《隋志》與新、舊《唐志》亦未曾著錄,該書撰于何時,姚振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認為撰于陸機為著作郎期間。[2]姚氏之說有何依據(jù),其書未載,但據(jù)魏晉《起居注》撰寫常規(guī)推之,似在情理之中。《起居注》是一種專載帝王言行的史體,嚴格來說并不是真正的史書而是舊檔案的一種,其撰者的身份也有特殊性——必須是文職近臣。對于魏晉南北朝《起居注》撰者的身份,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有明確記載:“晉武帝時得汲冢書,有《穆天子傳》,體制與當時起居注正同,蓋周左、右史之所錄也。漢武有《禁中起居注》,后漢明德皇后撰《明帝起居注》,然則漢時起居注似在宮中,為女史之職。魏、晉已來,皆中書著作兼修國史。元康二年,著作隸入秘書,別名著作省,歷宋、齊、梁、陳皆掌國史?!保?]杜佑《通典》作為我國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書對此亦有載錄:“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漢馬皇后撰《明帝起居注》,則漢起居注似在宮中,為女史之任。自魏至晉,起居注則著作掌之。其后起居,皆近侍之臣錄記也,錄其言行與其勛伐,歷代有其職而無其官。后魏始置其起居令史,每行幸宴會,則在御左右,記錄帝言及宴賓客訓答?!保?]據(jù)二書記載可知,魏晉時期的《起居注》皆出自著作郎之手,陸機撰《起居注》亦當為著作郎時。陸機為著作郎的時間,姜亮夫《陸平原年譜》認為有前后兩次,一次為惠帝元康三年(293)、另一為元康八年 (298),[5]劉運好 《陸士龍年譜》認為僅有元康八年一次,姜氏元康三年之說當有誤。[6]唐修《晉書》本傳沒有交代陸機任著作郎的準確時間,僅云在惠帝即位之后,但其《弔魏武帝文序》有明確交代:“元康八年,機始以臺郎,出補著作?!保?]機何時卸任著作郎,《晉書》卷五四本傳有交代:“趙王倫輔政,引為相國參軍。豫誅賈謐功,賜爵關中侯。倫將篡位,以為中書郎。倫之誅也,齊王冏以機職在中書,九錫文及禪詔疑機與焉,遂收機等九人付廷尉?!标憴C受趙王倫器重,卷入西晉八王之亂的紛爭,卷五九《趙王倫傳》亦可證明:“奉皇帝璽綬以禪位于倫?!莸鄢嗽颇杠嚕u簿數(shù)百人,自華林西門出居金墉城。尚書和郁,兼侍中、散騎常侍、瑯邪王睿,中書侍郎陸機從,到城下而反?!保?]《晉書·惠帝紀》和《資治通鑒·晉紀》皆明載,趙王倫于永康元年(300)四月癸巳發(fā)動政變,廢賈后,誅賈謐黨徒;甲午,為相國,掌控朝政;二年(301) 正月,趙王倫篡位。趙王倫為相國,大肆分封,陸機封關內侯及升遷相國參軍,當在永康元年四月倫為相國后不久,則陸機為著作郎當在惠帝元康八年(298) 至永康元年(300) 四月間。陸機《晉惠帝起居注》是否成書于這一時間呢?今存佚文否定了這種常規(guī)推論?!度龂尽堁鄠鳌放嶙⒁憴C《晉惠帝起居注》曰:“門下通事令史張林,飛燕之曾孫。林與趙王倫為亂,未及周年,位至尚書令、衛(wèi)將軍,封郡公。尋為倫所殺。”[9]
據(jù)《晉書》卷四《惠帝紀》與卷五九《趙王倫傳》,倫永康元年(300) 四月癸巳廢賈后、誅賈謐等,永寧元年(301) 正月乙丑篡位,四月為齊王冏等所誅殺;倫篡位后,為孫秀所讒,誅殺張林。另據(jù)《晉書·禮志》,“趙王倫篡位,三日會天泉池,誅張林”,[8]與《趙王倫傳》一致。趙王倫篡位前,陸機已為中書郎,而張林被誅,更在倫篡位后,其《晉惠帝起居注》不可能成于為著作郎時。陸機《晉惠帝起居注》既言“林與趙王倫為亂”,其書必然成于倫被廢之后。永寧元年(301)四月,趙王倫被廢,陸機受“代惠帝撰禪讓文”事件牽連送付廷尉待罪,賴成都王穎救助得免,從此追隨成都王,直至兵敗被殺。陸機廷尉待罪被免后,歷任成都王穎大將軍司馬、平原內史,直至太安二年八月,因討伐長沙王乂,升遷為后將軍、河北大都督,同年十月,兵敗被殺。陸機在生命的最后兩個月,忙于征戰(zhàn),不可能撰寫需要參考大量檔案才能撰寫的《起居注》之書。故而其《晉惠帝起居注》成書時間在惠帝永寧元年(301) 六月至太安二年八月(304) 間,即陸機為成都王穎大將軍司馬、平原內史期間。而據(jù)《冊府元龜》,陸機在任平原內史期間,“撰《晉紀》四卷,《晉惠帝百官名》三卷”,[10]而《晉惠帝起居注》性質與二書相近,極有可能亦撰于這一時期。
陸機《晉惠帝起居注》記事起始及成就如何,《晉書》沒有任何記載,后世論著中亦無記錄,我們僅能從其有限的佚文中推測其大致輪廓?!稌x惠帝起居注》明確出自陸機所撰者僅三則,見于《三國志》裴注與《宋書》,其文如下。
1.2.1 陸機《惠帝起居注》稱“頠雅有遠量,當朝名士也”,又曰“民之望也”(《三國志·裴頠傳》裴注)
裴頠出身魏晉高門河東裴氏,父為名臣裴秀,頠亦為西晉名士,朝廷重臣。據(jù)《晉書》卷四《惠帝紀》與卷三五《裴頠傳》,頠生于晉武帝泰始三年(267),惠帝即位(永熙元年[290]),頠以散騎常侍轉國子祭酒、右軍將軍,元康九年(299) 八月,任尚書仆射,永康元年(300)四月,趙王倫發(fā)動政變,頠與張華同時遇害?;莸奂次粫r頠僅24歲,之后賈后弄權,裴頠以賈后表弟而不黨同,痛批正始以來崇尚虛無之玄風,為名士、成砥柱,故被譽為“民望”,此則材料當系于惠帝登基至永康元年間(290~300)。
1.2.2 《三國志·張燕傳》裴注引陸機《晉惠帝起居注》載趙王倫誅殺張林事(案:前文已引)
前文已論,此事當系于惠帝永寧元年(301) 正月丁卯日。
1.2.3 傅亮《與蔡廓書》曰:“陸士衡《起居注》,式乾殿集,諸皇子悉在三司上?!保ā端螘げ汤獋鳌罚?/p>
士衡為陸機字,據(jù)諸舊史及古注,陸機所撰《起居注》僅一種,故而此“陸士衡《起居注》”當為《晉惠帝起居注》。據(jù)《晉書》,晉惠帝不慧,僅有一子——愍懷太子遹,所謂“式乾殿集”當為追敘武帝時情況。
上述三則佚文,皆為惠帝朝事,記事止于晉惠帝永寧元年(301)正月。陸機《晉惠帝起居注》亡于何時?據(jù)《宋書·蔡廓傳》,傅亮為中書令,與御史中丞蔡廓討論廬陵王義真朝堂班次,二人因此有書信往來,時在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而《三國志》裴松之注在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完成,由此可知,在劉宋初期,陸機《晉惠帝起居注》尚有流傳,之后,未見有著錄者。
《晉惠帝起居注》湯球輯本七則、黃奭輯本十三則,皆題陸機撰。新出之劉運好《陸士衡文集校注》有《晉惠帝起居注》十二則,三者剔除重復,共計十五則。此外,筆者據(jù)《晉書》《通典》又輯得新文二則,今所知《晉惠帝起居注》共有佚文十七則。十七則中題陸機撰者僅三則,馀十四則皆不題撰者,其中有三則材料出自陸機被害后(筆者案,此三則于湯球、黃奭、劉運好三者輯本皆有輯錄)。
2.1.1 王浚乘勝追石超軍于斥丘,超持重不與戰(zhàn),以鹿角步安立營(《北堂書鈔》卷126,《太平御覽》卷337)
西晉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使得時局紛亂如麻,安北將軍王浚為這場亂局的重要攪動者之一。王浚以黨附賈后而升遷為幽州都督,成為晉朝東北地區(qū)重要的軍事力量,在之后以朝廷名義進行的討伐趙王倫、誅殺長沙王乂的軍事活動中其不良表現(xiàn)引發(fā)成都王穎的不滿,穎密使新任幽州刺史和演除掉王浚,結果事與愿違,永興元年(304)七月,朝廷有蕩陰之難,九月,浚殺幽州刺史和演,命烏丸騎攻鄴,此為王浚直接參與八王之亂的開始。同月,“浚以主簿祁弘為前鋒,敗石超于平棘,乘勝進軍”,鄴城震動,成都王穎奉惠帝向南逃歸洛陽,王?!笆篂趸隔芍熳诽芊f,至朝歌,不及。浚還薊”。[11]逃歸洛陽后,成都王穎失勢,石超作為穎之死黨亦受壓制打擊,二人在次年先后死去。自永興元年九月鄴城南歸后,石超與王浚未再有交戰(zhàn)記錄,二人對陣的機會只能發(fā)生于永興元年九月鄴城淪陷前。斥邱本作斥丘,后世避孔子諱改作斥邱,在今河北安成縣,為鄴城北部屏障。王浚從幽州南下攻鄴,必先拿下斥丘,故王浚與石超對陣于斥丘,當在惠帝永興元年九月。
2.1.2 帝至朝歌,無被。中黃門以兩幅布被給帝。(《太平御覽》卷707,《淵鑒類函》卷378)
太安二年(303) 十二月長沙王乂被殺后,成都王穎為丞相,派軍控制洛陽,身居鄴城而遙控朝政。永興元年(304)七月,東海王越帥百僚奉惠帝北征鄴城,“己未,六軍敗績于蕩陰,矢及乘輿,百官分散,侍中嵇紹死之。帝傷頰,中三矢,亡六璽”,成都王穎劫留惠帝及百司于鄴城。九月,安北將軍王浚殺幽州刺史和演,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于鄴城,穎奉惠帝南歸洛陽,因戰(zhàn)亂頻仍,倉促逃奔,供應艱難,狼狽之極,“宮人有持升馀粇米飯及燥蒜鹽豉以進帝,帝啖之,御中黃門布被”。[8]據(jù)《晉書·惠帝紀》,帝“御中黃門布被”在由鄴城逃往獲嘉途中,而朝歌在獲嘉與鄴城的中點位置,此事系于惠帝永興元年九月。《資治通鑒·晉紀》將朝歌稱作途中,余全同《晉書》。[11]
2.1.3 帝還洛陽,至陵下謁。無履,取左右履著,下拜(《太平御覽》卷697,《淵鑒類函》卷375)
據(jù)《晉書·惠帝紀》,永興元年(304) 九月,成都王穎奉惠帝由鄴城逃歸洛陽,“至溫,將謁陵,帝喪履,納從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9]。溫縣在洛陽斜對面,隔黃河相望,為司馬懿祖籍,乃晉皇帝祖陵所在地,位于今河南溫縣番田鄉(xiāng)三陵村西,三冢呈“品”字形排列。此事系于惠帝永興元年九月,《資治通鑒·晉紀》同之。[11]
陸機于晉惠帝太安二年(303) 十月為成都王穎所殺,《晉書》有明文記載,而上述三則史料皆發(fā)生于惠帝永興元年(304)九月,顯然非陸機所作。上述三則出自《晉惠帝起居注》的史料為何人所撰,史亡其名,但我們至少可以由此得知《晉惠帝起居注》有二種:一出自陸機,另一作者暫未可知。
從今存佚文可知,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記事至少止于惠帝永興元年(304) 九月,因陸機書成于惠帝永寧元年(301) 六月至太安二年(303) 八月為平原內史期間,而太安二年十月陸機便被殺害,故而無名氏書較陸機書成書時間至少晚一年。
《隋書·經(jīng)籍志》作為中國目錄學的紀元性之作,其開創(chuàng)了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的先河,其不僅對初唐存世文獻做了全方位的考錄,對六朝圖書的變動亦有載錄,其搜羅完備,行文謹嚴,歷來備受贊譽。其所載“《晉惠帝起居注》二卷”僅一種,該書為陸機撰還是出自無名氏之手,答案應該是后者。首先,《隋書·經(jīng)籍志》行文謹嚴,書籍的卷數(shù)、作者,凡是可考者皆有著錄,若該書為陸機所撰,當不會不題撰者姓名。其次,沈約《宋書》(一次)《三國志》裴注(二次)引用陸機《晉惠帝起居注》,二書皆為常見史書,尤其是后者,成書之日便聲譽極高,為“前四史”之一,初唐史家對此等常見史料應該爛熟于心,陸機撰有同名史書,其應當知曉,知而不署撰者,顯然認為非陸機所撰。其三,陸機作為兩晉聲譽最高和六朝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其受關注度自然不言而喻。最后,《世說新語》劉孝標注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注之一,該書亦以搜羅完備、考證詳確著稱,但該書兩引《晉惠帝起居注》,皆不題撰者,顯然撰者當時已難以考證。
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亡于何時?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至少在蕭梁時已經(jīng)亡佚。然后世的引文證明該書似未曾亡佚。其一,晉惠帝即位時的《禪告文》十一種,中唐時仍存留完整?!锻ǖ洹肪砦逦遢d晉康帝時尚書奏曰:“按《惠帝起居注》,改永熙二年為永平元年,使持節(jié)太尉石鑒造于太廟。前朝明準,不應革易。如禪議?!倍庞幼⒁抖U告文》曰:“維建元元年正月日,子孝曾孫嗣皇帝諱,謹遣使持節(jié)兼太尉某官某甲,敢昭告于皇祖高祖宣皇帝,諱以眇身,屬膺明命,為兆人主。惟神器之重,夙夜祗勵。夫首元正位,改物承天,先王之典刑,建國之大禮。今改咸康八年,為建元元年。享祖宗之保佑,膺乾坤之休靈。敢薦告事,一元大武,薌合薌萁,嘉薦庶羞,清滌清酌,明告于皇祖高祖宣皇帝、穆皇后張氏,尚飧?!辈⒃疲骸案媸甲鎻R等十一室同辭也?!保?]所謂“十一室”,乃指司馬懿祖上七廟加上懿、師、昭、炎四帝。杜佑既言“告始祖廟等十一室同辭也”,其必然見過晉惠帝登基時的十一種《禪告文》,既然十一種《禪告文》能存留完整,《晉惠帝起居注》一書似無亡佚之理。其二,今存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佚文大半獨見于《太平御覽》。湯球、黃奭、劉運好三家未署撰者姓名的《晉惠帝起居注》共十二則,出自《太平御覽》者七則,其中六則宋代之前的類書及古注未有引錄,蓋自原書中摘錄也?!锻ǖ洹穼κ环N《禪告文》的完整著錄和《太平御覽》眾多的新出條目似乎標明,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在中唐仍有流傳,只是較為罕見,故而為初唐史家所遺漏。
湯球、黃奭、劉運好《晉惠帝起居注》三種輯本十五則,三則出自陸機之書,三則出自無名氏之書,難確定者九則。九則作者難考訂之史料,僅一則時間難以考訂,另有惠帝元康元年和四年史料各一則,馀六則皆與慜懷太子、惠皇太孫有關,發(fā)生于惠帝元康九年(299) 至永康二年(301) 間,蓋皆出自無名氏之手。
陸機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縱橫文史,后人譽之為“太康之英”。陳壽《三國志》成書,時論頗佳,而陸機不滿其《吳志》之記,另撰《吳書》以補陳《吳志》之闕;參與《晉書》限斷的討論而為未登基但主宰朝廷之晉“三祖”以傳記之法立本紀,開辟史學寫作新模式,且首撰第一部晉 史——《晉紀》。以陸機之史學才干,其《晉惠帝起居注》若為完秩,后難有續(xù)書。晉惠帝于永熙元年(290) 四月登基,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去世,前后共歷17年,陸機《晉惠帝起居注》成書于惠帝永寧元年(301) 六月至太安二年(303)八月間,而陸機太安二年十月便遇害,此時距離惠帝去世尚三年有馀,故《晉惠帝起居注》實為偏記,因而后人敢于重新撰寫《晉惠帝起居注》。陸機《晉惠帝起居注》在劉宋初尚有引用,入蕭梁已無著錄,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蕭梁時猶存,入唐已極為罕見,但直至中唐仍有本子傳世。從《隋書·經(jīng)籍志》的著錄來看,兩晉各朝《起居注》共二十七種,無有重名者,《晉惠帝起居注》未題撰者,而《三國志》裴注與《宋書》對陸機《晉惠帝起居注》的引用使得后世的目錄學家和文獻輯佚專家誤將無名氏《晉惠帝起居注》視作陸機之書,由此可見,古書輯佚不得不慎也。
[1]余恕誠.《陸士衡文集校注》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614-615.
[2](清)姚振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 卷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唐)李林甫,等.唐六典[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
[4](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
[5]姜亮夫.陸平原年譜[M]//姜亮夫全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54.
[6]劉運好.陸士龍年譜[M]//陸士龍文集校注 附錄.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7](西晉)陸機.陸士衡文集[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123.
[8](唐)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9](西晉) 陳壽.三國志[M].(南北朝) 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北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1](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胡三省注.北京:中華書局,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