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軍 譚麗
接受介入治療的癌癥患者,除了面對死亡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恐懼外還要忍受癌癥疼痛和治療疼痛,在護理患者過程中,根據(jù)患者各種心理變化進行分析,實施有效的心理咨詢讓患者消除精神壓力,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配合治療,減少術中并發(fā)癥,對患者正確的心理分析,得到的護理,能更好地發(fā)揮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介入手術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34~64,平均年齡(42.5±2.3)歲。
1.2 方法
1.2.1 介入手術患者的心理表現(xiàn) 恐懼焦慮類型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在患者渴望生的欲望強烈,一線希望都不放棄,各種治療都想試試,但缺乏一定的醫(yī)學知識,擔心介入過程疼痛、出血,退化和其他問題,這樣的患者往往會焦慮和恐懼。悲觀絕望型主要表現(xiàn)在被診斷出患有癌癥晚期的患者,由于長期的疾病,使他們在精神、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或通過手術化療一段時間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顯著的患者?;颊叩纳眢w素質差,心情非常沮喪,憂郁、多沉默不語,失去信心治療,一些人甚至拒絕治療。
1.2.2 采取的措施 加強醫(yī)患之間的溝通。術前同患者認真的進行談話。介紹干預過程及意義,并評論介入治療方法和藥物注射效果,不良反應和預后,耐心傾聽患者和家屬提出的問題,熱情給解決方案和安慰。介紹操作機器,導入設備和操作環(huán)境,讓患者消除疑慮,保持平和輕松心態(tài)來接受介入治療。對陷入絕望的患者,要更加重視醫(yī)患關系的密切。這些患者需要更多的體貼、關注、理解和同情,介紹已經(jīng)有好療效的相同患者的情況,鼓勵患者恢復生命的希望,建立自信去征服癌癥,讓患者從被動到主動參與,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平和的心態(tài)進行介入治療[1]。
1.2.3 護理配合 疾病,除了由生物因素,與之有影響的還有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為每個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護理干預,對能否成功的對患者施行介入手術及療效非常關鍵。
1.2.4 術后護理 護理為了更好的進行術后的心理護理,我們在介入室之外也要對患者的予以同情和懷,通過隨訪,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劑和化療藥物的反應,在交談加深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成員和護士之間的了解、信任之后,提高護患之間的關系。做好心理護理,應該首先了解患者的詳細情況,了解患者的情緒波動原因,可以給與有效的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的不同心理變化,對癥下藥,做出積極、謹慎思考決定,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變化,如精神緊張、心理恐懼,絕望,絕望等,盡量使介入治療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
通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和心理及時疏導,消除了介入患者的心理壓力,均能以積極的良好心態(tài)配合治療,32例介入手術均完成順利。
隨著社會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怎樣提高患者身心整體健康水平已經(jīng)成為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這其中心理分析及護理就尤為重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在常規(guī)基礎上,對其心理進行分析和護理,臨床實踐結果顯示,了解分析介入患者的心理因素,施行了科學的心理護理,對介入手術有著積極作用。
[1]王小英,賓庚玲.護理干預在心臟介入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1(2):1194~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