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雌雄同體”觀和生態(tài)女權主義為主要思想元素,通過分析伍爾夫重要意識流作品《到燈塔去》中莉麗與拉姆齊夫婦的關系,進而分析男性對女性的壓迫現(xiàn)象,即生活在維多利亞男權社會中的女性生活的種種不平等現(xiàn)象,揭示出“雌雄同體”觀與生態(tài)女權主義的關系與共性,從而總結出人們追求生態(tài)平衡的同時更要重視兩性共存意識,提倡男女平等的和諧社會。
【關鍵字】伍爾夫;男權制;莉麗;拉姆齊太太
一、引言:
《到燈塔去》是英國女性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杰作。莉麗在小說中是位畫家,在小說中,莉麗努力去通過繪畫的畫筆與色彩來改變對世界的看法,似乎只有通過繪畫的美感才能找到自我的真實世界。小說中莉麗是位畫家,置身于拉姆齊家的龐大客人體系中,她總是被其他客人所忽略,然而對于讀者來說,莉麗這個角色卻是相當重要的,同時亦是相當有重要意義的。伍爾夫在創(chuàng)作這個角色時是想挖掘出女權主義與美感的真諦。在小說的結尾部分,莉麗繼續(xù)并完成了她最初未完成的畫作。這個情節(jié)與拉姆齊先生的最后旅程是相一致、相呼應的。在這種一致的背后,代表著他們各自內心的希望與探索。莉麗的畫作最終代表著小說的藝術真諦。在莉麗的內心深處,對于她自己的畫作,她始終帶著猶豫與不安。我們可以看到她特殊的性格,甚至她的自我矛盾。因此,她只能選擇單身,雖然她極其敬佩拉姆齊太太,因為拉姆齊太太能將全部的愛獻給丈夫和家庭。對于莉麗來說,雖然拉姆齊太太內心有希望,但她卻無法改變維多利亞時期的男權制社會。與拉姆齊一家居住在一起,同時又面對著男性主導的家庭細節(jié),莉麗能理解女性的兩難與矛盾。她將全部精力放在她的畫作上,在她的畫作上既顯現(xiàn)出她對拉姆齊太太的愛,同時亦顯現(xiàn)出對拉姆齊太太無私奉獻的敬佩。從她的繪畫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出莉麗對女性的關愛。莉麗對拉姆齊太太的感情再一次體現(xiàn)出小說情景中對女性的心理分析。
二、男權社會與“雌雄同體”觀
“雌雄同體”觀是伍爾夫“以其女性小說家特有的直覺、細膩和機敏密切注視著婦女的辛酸歷史和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力圖用女性眼光、視角和筆觸重塑女性形象,提出了男女雙性同體(“雌雄同體”觀)的重要思想。
“雌雄同體”觀與生態(tài)女權主義是相輔相成,互相依托的?!按菩弁w”觀強調兩性平等、和諧共處。因此,伍爾夫的“雌雄同體”觀與生態(tài)女權主義共同的本質是反對性別霸權,推崇性別平等。
縱觀小說中莉麗的繪畫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創(chuàng)作藝術在本質上是為了反對社會壓力與社會習俗。不幸的是,女性筆下的文字或繪畫之藝術美卻不得不生存于并被控制在男權陳規(guī)之中。莉麗在內心將拉姆齊太太視為她的希望。通過用畫筆去描繪拉姆齊太太,使莉麗可以找尋到畫作背后所缺失的感覺與回憶。莉麗是想在持久的畫作之中找尋現(xiàn)實。雖然她的畫作保留了十年,而她本人亦在十年中有著重大改變。但在她的心中,拉姆齊太太的美卻依然存在,依然未變。她用畫筆描繪拉姆齊太太只要是要尋找現(xiàn)實中的真實。在她的畫作中,能找到一些空白之處,而這些空白之處代表著她內心的希望,即描繪拉姆齊太太的希望。而現(xiàn)實社會卻難以用畫筆或言語來表達。正如小說中所說,莉麗的“敵人”是“現(xiàn)實”。對于莉麗來說,只有拉姆齊太太才能創(chuàng)造永久與穩(wěn)定。當她與查理斯坐在沙灘上時,拉姆齊太太似乎要讓時間停止不前,“要讓這一時刻到永久”。(Wool£TotheLighthouse120)雖然十年后,拉姆齊太太已從現(xiàn)實中消失,但莉麗卻想在她的畫作中永遠保留拉姆齊太太的那份真誠與美麗。
雖然莉麗是女性,但從心里角度來看,她卻一直渴望成為男性。莉麗在她十年后完成畫作之后才真正領悟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在這部小說中,正是莉麗這個角色才表現(xiàn)出伍爾夫的“雌雄同體”觀思想。一方面,莉麗想在男人中享有平等之位,但她卻經(jīng)常像其他女性一樣遭受著性別歧視。她渴望能和男人一樣做事情,但同時她又暗懷對男權的不屑與鄙視。莉麗認為拉姆齊先生自私、專橫、冷漠,他鄙視女性,認為女性愚蠢,無知,不能讀與寫,而這對于莉麗來說是一種侮辱。拉姆齊先生的男權意識使得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個貶低女性的機會。他的壓抑如此之強以至于有一次莉麗拿起她的畫筆,她感覺很害怕拉姆齊先生?!白屗?0英尺以外,讓他甚至不與你說話,讓他甚至不看你一眼……他改變了所有的一切。她看不到顏色;看不到帆布上的畫線,甚至當他的后背對著她的時候,她只能去思考……”(Wool£Tothelighthouse112)。小說中另外一個男性角色斯坦利先生,他是拉姆齊先生的學生,總是嘲笑莉麗的畫作,他總是重復說:“女人不能繪畫,女人不能寫作。”(Wool£Tothelighthouse35)因此,當莉麗想打破社會陳規(guī)時,很顯然她有著巨大的壓力與痛苦。不僅拉姆齊先生,莉麗身邊所有的男性都對女性存在偏見。另一方面,作為女人,莉麗壓抑著自己的感情與想象力。她驅逐了男權社會所期待的女性的理想意象。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看,一個女人就應該毫無例外地嫁人,而這種觀點正是拉姆齊太太所固有的思想,以至于拉姆齊太太認為未婚女性已經(jīng)錯過了人生的最好時光。然而,她的這種思想?yún)s沒能影響到莉麗要單身的想法。傳統(tǒng)的女性需要婚姻,她們將嫁給誰看成是女人一生的“必須”。對于莉麗而言,拉姆齊太太完全無法理解女人的命運。有時,她甚至認為拉姆齊太太是個愿意控制他人人生的人物。而另外一件莉麗無法理解的事情是,拉姆齊太太竟然將自己一生的全部獻給家庭及丈夫。拉姆齊太太奮力維持著全家的“規(guī)則”。盡管她的丈夫在家中專橫,傲慢,但她卻極其崇敬他。無論什么時候拉姆齊先生想要從拉姆齊太太那得到同情,拉姆齊太太都會成全他。在莉麗的眼中,雖然拉姆齊先生很專橫,但他內心卻很虛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總是需要妻子的同情與贊揚來掩飾自己的懦弱。當有人反對他或家里的氣氛變得很緊張時,他卻需要妻子去妥善處理好。
三、女性之希望與抗爭
當拉姆齊太太想幫她嫁給班克斯時,莉麗更加意識到女性的悲哀,同時內心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同情。對于莉麗來說,雖然女人們意識到父權制下的悲慘婚姻,但她們卻不得不成為社會陳規(guī)的寄生蟲。因此,莉麗不想將自己置身于這種不平等婚姻中而寧愿選擇單身,全身心地投入繪畫創(chuàng)作之中。莉麗亦不想成為不平等的受害者,對于女權主義者來說,女性應該享有教育、就業(yè)機會與獨立。正如伍爾夫所說的那樣,男權社會應該對女性不平等負責任。
莉麗從事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對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的一種直接反抗。在她的畫作中,她執(zhí)意要將樹的位置改變,這象征著她反抗婚姻的決心,“……一個想法掠過她的頭腦,她看見她的畫作,想,是的,我應該將樹放在中間的更遠處,這樣就可以避開那討厭的位置?!保╓ool£TotheLighthouse61)
和拉姆齊太太不同的是,莉麗認為在家中甚至在自己的畫作中,平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那個時代,莉麗是個“古怪”的女人。她深愛著、敬佩著自己的母親,但她卻從不想像她那樣。她認為一個女人的本性是不應該這樣的。她所看到的是父權制社會中被折磨、被扭曲的女性角色。她認為是男性主宰著這個世界,并將男性的信念強加給女性,迫使女性滿足于男權社會的生活。因此,她試著去批評男權社會并訴諸于繪畫。因為在她看來,繪畫是一門不受男權社會主宰的藝術,而就是這種藝術才能表達她對社會、對家庭甚至對她自己的理解之情。因此,當她想在男權與女權之間尋求統(tǒng)一與和諧時,她卻沒有足夠的信心讓自己對抗周圍的男權意識,沒有足夠的信心讓自己與男性平等。
四、結語
總的來說,男性擁有的是智慧與理性,但卻缺少敏感與洞察力,然而女性卻似乎是相反的。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沖突是通過莉麗這個角色來表現(xiàn)的。在男權社會的固有思想下,“女性是沒有任何位置的、沉默的‘不在場。女性作為歷史的陳述主體似乎先驗地缺席了。(王麗麗,63)”通過分析“雌雄同體”觀與生態(tài)女權主義的關系體現(xiàn)出生態(tài)女權主義的價值內涵,即既對父權中心體制有所批判,同時又體現(xiàn)出對自然平等的熱愛與追求,贊揚一直被忽視的女性的偉大價值,從而解構父權制,追求男女平等。
作者簡介:王歡(1980),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