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凌 檀奕玲
牙脫位是牙受外力作用而脫離牙槽窩。隨著人們戶外活動的逐漸增多和交通事故的頻發(fā),外傷性前牙脫位逐漸成為口腔科急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尤以兒童、青少年前牙外傷性脫位最為常見。這是因為,前牙所處的位置及解剖特點,決定了前牙受傷后容易損傷脫位;前牙缺失不僅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也影響患者的容貌,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1]。外傷性脫位牙再植術是恢復完整牙列及咀嚼功能和發(fā)音、美容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2],牙再植是治療創(chuàng)傷性前牙脫位的首選方法。本文就2008-2010年接診的60例外傷性脫位前牙再植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病例為外傷所致全脫位前牙,共60例76顆。其中,男51例,62顆再植牙:上前牙44顆,下前牙18顆;女9例,14顆再植牙:上前牙8顆,下前牙6顆。年齡7~50歲。兒童青少年61顆(占80.3%)牙脫位時間最短20 min,最長11 h。術后定期隨訪,觀察3年。
1.2 方法 再植牙處理:用8萬μ/10 ml的慶大霉素生理鹽水反復清洗脫位牙至無污染。對于年輕恒前牙、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的患牙,盡量不刮除根面殘留的牙周膜,再植前亦不貿(mào)然拔髓;對于根尖孔形成的脫位牙,為節(jié)省治療的最佳時間,經(jīng)處理后放入慶大霉素生理鹽水(1:20)浸泡5 min后,以生理鹽水沖洗盡快再植。牙槽窩的處理:局麻下常規(guī)消毒清創(chuàng)后,縫合撕裂的牙齦,若伴有牙槽骨骨折的進行骨折片復位,以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沖凈異物及血凝塊,恢復牙槽窩至正常大小范圍,盡量不搔刮牙槽窩。植入、固定患牙:用輕柔的力量將脫位牙植入牙 槽窩,垂直方向輕叩牙冠使之完全復位??p合撕裂的牙齦乳頭以封閉牙頸部;以脫位牙兩側(cè)2~3個健康牙為基牙,樹脂夾板固定患牙。調(diào)合:以使再植牙得到充分的休息。術后給予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肌注破傷風抗毒素。固定患牙4~6周。
1.3 注意事項 脫位牙的處理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操作中盡量保留根面牙周組織,不搔刮根面,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使之清潔;牙齒復位時勿過分用力,以免根尖周組織損傷加重而不利牙髓存活。術后口服或注射抗生素5~7 d,保持口腔衛(wèi)生良好,一周左右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避免用患牙咬物;術后每周復查,及時調(diào)整咬合關系;每月復查測牙髓活力。觀察未做根管治療的牙齒是否變色,或有無牙髓炎癥狀。
1.4 術后復查 根尖發(fā)育完成的脫位牙,術后3~4周行根管治療;術后上頜4周下頜6周拆除固定裝置;對于完全脫位的年青恒牙,若就診迅速、復位及時、牙髓活力尚存者,可不做根管治療,術后4~6周拆除固定裝置;未做根管治療的牙齒變色,或有牙髓炎癥狀者,應行根管治療。所有患牙均于術后4~6周拆除固定裝置。檢查結扎有無松動,牙齒有無早接觸,局部有無感染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1.5 再植術的適應證 外傷性脫位牙無論離體與否,都是再植術的適應證。
1.6 療效評定標準 良好:牙色正常,咀嚼功能正常,無松動,無叩痛,無牙周袋,X線片示:牙根無吸收或牙根繼續(xù)發(fā)育;較好:牙色無明顯變化,咀嚼功能正常,無松動或Ⅰ度松動、無叩痛、無牙周袋,X線片示:牙根有少量吸收;差:牙色灰暗,一年內(nèi)發(fā)現(xiàn)松動,松動Ⅱ度、叩痛、咀嚼功能差,X線片示:牙根吸收明顯,呈進行性[3]。
60例76顆外傷脫位牙再植效果良好的占66顆,成功率86.84%,其中年輕恒牙60顆,成功53顆,成功率88.33%,失敗7顆;失敗率11.67%;非年輕恒牙16顆,成功9顆,成功率56.25%,失敗7顆。失敗率43.75%。
在一定條件下,創(chuàng)傷性脫位前牙經(jīng)再植術后,絕大多數(shù)可以保留下來并維持其正常的功能。
3.1 牙再植的時間、年齡與療效 再植牙療效與脫位牙離體時間長短關系密切,脫位牙離體25 min后牙周膜開始水腫、變性,25 min內(nèi)植入可能保持牙周膜活力,達到Ⅰ期愈合[4]。再植術后的愈合方式有三種[5],牙周膜愈合、骨性粘連、炎癥性吸收,而牙周膜愈合是最理想的愈合方式。脫位牙離體時間越短牙周膜正常代謝所受的影響越小;脫位牙的牙周組織所受的損傷越小,越有利于牙周膜和根尖周血液循環(huán)暢通,有利于保存牙髓活力和促進牙周膜的生長。從而減少牙根的吸收,提高愈合率。有研究證明,脫位牙應盡早植入,30 min以內(nèi)植入療效為佳[6]?;颊叩哪挲g與療效有著密切的關系,患者年齡越小再植效果越好[4],這可能與年輕恒牙根未發(fā)育完全、根尖孔也粗大、有利于來自牙槽骨的牙槽神經(jīng)分支及毛細血管經(jīng)根尖孔進入髓腔,使局部血運旺盛,修復再生的能力強有關。
3.2 妥善保存脫位牙 脫位牙的保存方式對再植牙的存活有重要意義。離體牙的牙周膜30 min后開始水腫變性,并逐漸加重,干燥環(huán)境尤甚[7]。因此應將脫位離體牙迅速置入濕潤的環(huán)境中,如牛奶、生理鹽水或口腔前庭中等,忌干燥。
3.3 損傷程度與療效 有學者研究表明,創(chuàng)傷性脫位牙如果創(chuàng)傷面積廣泛,達到牙根面20%,愈合后產(chǎn)生不正常的附著,會產(chǎn)生牙、骨粘連和替代吸收兩種過程[8]。臨床上的特片性改變?yōu)椋例X缺乏生理性動度,叩診呈濁音,發(fā)育中的牙齒表現(xiàn)為低合位,最終導致牙齒脫落。清創(chuàng)處理不當,銳器刮治牙槽窩,對骨折片復位時的暴力撬動等,都會對再植牙的愈合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對外傷性脫位牙的再植,應在無菌操作的原則下,盡量減少口腔外操作時間,手術手法輕柔,盡可能地避免創(chuàng)傷擴大。
3.4 根管治療的必要性及時機選擇 創(chuàng)傷性牙脫位后可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如牙髓壞死、牙根吸收等。對于年輕恒牙,其牙根發(fā)育未完善、根尖孔寬大、牙髓血管粗大、血運豐富、活力強,抗感染能力也強,是再植牙牙髓保有活力的有利條件,也是再植牙形成牙周膜愈合的有利條件。因此,對創(chuàng)傷性脫位的年輕恒前牙,不要貿(mào)然拔髓作根管治療。對于根尖孔閉合的脫位離體牙,由于血運差,再生和抗感染能力低下,在再植后3~4周行根管治療是最佳時期[9],以防止牙根吸收或根尖周病變的發(fā)生。因此,患牙根管治療時機的選擇,應根據(jù)脫位牙的不同情況作出不同選擇。
3.5 可靠的固定方法及消除咬合創(chuàng)傷是再植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再植牙在牙槽窩內(nèi)良好的固位和無咬合創(chuàng)傷,是保證再植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限制再植牙活動,避免外界的各種不良刺激,定期復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是營造創(chuàng)傷愈合的有利條件[10]。
3.6 再植牙失敗原因分析 脫位牙離體時間過長、受污染嚴重者;牙槽骨損傷程度嚴重,牙周膜破壞較多,血供差、局部抵抗力和營養(yǎng)較差,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患者未遵醫(yī)囑,提前使用患牙咬物而致松動,使牙再植失敗。
總之,牙再植是治療創(chuàng)傷性前牙脫位的最佳、首選方法,脫位牙的就診時間和保存方式是影響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固定方式及固定時的穩(wěn)定程度,有無合創(chuàng)傷是再植成功的關鍵因素;患者年齡是再植成功重要因素;脫位牙再植術中,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感染;手術手法輕柔、避免創(chuàng)傷擴大,是再植成功的必要保障。脫位牙是否根管治療,應根據(jù)其必要性,選擇合適的時機,靈活對待。
[1]王曉山,李衛(wèi)國,李友云,等.外傷性前牙脫位再植的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醫(yī)學,2007,6(38):388.
[2]楊紅良,翟軍,韓淑芬.外傷性脫位牙再植術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10):636.
[3]劉玉蓉.外傷性脫位牙再植40例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10(5):83.
[4]李秀華.40例前牙脫位再植固定一次性根管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2(4):45.
[5]金永哲.創(chuàng)傷性前牙脫位再植術2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5(8):3730.
[6]魏魁杰.自體年輕恒牙再植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口腔雜志,2005,21(5):295-296.
[7]唐建軍.78例離體牙再植術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6,5(10):940.
[8]敖凱.恒前牙外傷脫位再植69例臨應酬研究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7,11(4):346.
[9]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1.
[10]楊川永.外傷牙脫落再植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