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瑩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中宣部、教育部規(guī)定的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總體是積極向上的:他們關心社會動態(tài),有較強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憂患意識,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能力培養(yǎng)。但是,在當前各種思潮激烈碰撞的環(huán)境下,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意志品質不堅定,責任感、使命感不強,甚至有個別學生的道德水準較低。一些大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也顯現了一個趨勢,就是談問題多,談理念少;感性討論多,理性思考少;批判性意見多,建設性意見少;關注小道消息多,關注主流媒體少等等。而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走向工作崗位后的表現及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決定著大學生能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棟梁。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按教學大綱對課本內容進行單向灌輸式的課堂教學。由于互動較少,照本宣科,課堂氣氛較為冷清,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同時又具有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yǎng)性。如在“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一章中,單純地講授理論,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需要激活教材內容,主觀構建教學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將自身的興趣、特長與專業(yè)相結合,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因此,要使“基礎”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時變被動為主動,就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除了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還可以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獨立感悟、思考和探索的潛能,努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的“雙元制”,并在“雙元制”的不斷改革中完善起來。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是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的教學,是全面地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法,強調發(fā)現性學習,強調師生、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共同探討,強調學生動機形成、核心能力培養(yǎng)。
筆者在“基礎”課的教學中,重點探索研究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未來設計法、實驗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中的“項目”最初是指具體的產品,但它的核心理念是設計和制定一項任務,并引導學生自己去完成。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予學生,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獨立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知識為本、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以能力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模式。
筆者在指導學生參加2011年我校的人生規(guī)劃大賽時采用了項目教學法:(1)籌備階段:第一次上課時,就要求每名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個人特點撰寫人生規(guī)劃作業(yè),并告訴學生,將按比例選拔優(yōu)秀作品參加本校的人生規(guī)劃大賽,并印發(fā)了基本的指導資料,交給每班的科代表,供有需要的學生查閱參考。(2)指導階段:在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和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等章節(jié)中,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結合課程內容,了解人生規(guī)劃的內涵。(3)篩選階段: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期限(開學后兩個月內)上交人生規(guī)劃作業(yè),并在其中按規(guī)定比例,篩選參賽作品。本校人生規(guī)劃大賽復賽時參賽選手還需結合自身規(guī)劃制作PPT,并進行講解,因此,在推薦參賽作品時不僅要注重規(guī)劃本身,還應考慮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PPT制作技能等因素。(4)比賽階段:賽前指導參賽學生提煉人生規(guī)劃內容,修改、完善PPT,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參賽,進一步明確了個人發(fā)展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在學習、生活乃至于未來工作、個人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追求。我指導的兩位學生分別獲得了該次人生規(guī)劃大賽的二等獎和三等獎。(5)總結評價:除了對參賽的學生進行輔導,我也認真批閱了所有學生的人生規(guī)劃作業(yè),并在課堂上對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了點評。
通過人生規(guī)劃大賽項目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三種能力:專業(yè)能力——文本寫作能力;社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現場演講能力;方法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角色扮演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先設計一項任務,然后要求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入規(guī)定情境,去處理各種問題和矛盾,其他學生當觀眾。扮演特定角色的學生表演結束后,“觀眾”對扮演者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運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從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并體驗各類人物的心理感受,訓練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達到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并靈活運用的目的。
在角色扮演教學法中,教師要認真?zhèn)湔n,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角色,挑選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啟發(fā)當觀眾的學生去評價“演員”。在整個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履行著導演的職責,駕馭著整個劇情的發(fā)展,做每個角色的裁判,最后要做出與課程設計思想、目標相符合的結論,完成預期的教學設想。
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和個人素養(yǎng),也是增加婚戀籌碼、規(guī)避單身的重要途徑之一?,F階段精準扶貧過程中,勞動部門舉辦了多次專門針對貧困農村青年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和就業(yè)輔導,農村青年應抓住有利機遇,積極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致富能力,擺脫經濟上的貧困,增強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降低單身的幾率。
在第五章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中,我安排了一個“禮儀互動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假設自己處在商務場合中,由幾名學生分別扮演業(yè)務員、經理、秘書,讓他們以社會人的身份體驗如何在工作中遵守社會公德,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促進工作成效和人際交往。之后再讓學生互相討論,發(fā)表意見,最后由教師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總結。
角色扮演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學生扮演角色時如果表演失當,容易被其他學生嘲笑與批評,教師需要加強臨場調控能力。有的學生在扮演角色時容易緊張,教師要及時安撫,保障過程順利進行。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一定要做適當點評。學生表演時,教師要注意記錄他們暴露出來的不足,最好先引導其他學生對表演進行評價,再由教師充分肯定,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再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有更大收獲,切不可走過場。
未來設計法圍繞特定課題進行教學,有幾個因素需要注意:一是要用卡片寫出關鍵詞;二是在大家發(fā)表意見(暢想)時不允許批評;三是所寫的卡片要與問題和目標有聯系。
在引導學生思考“理想”時,我先在課堂上講了相關概念,做了相應準備,之后安排了 “暢想10年后的自己”的體驗活動:(1)開題:播放悠遠輕柔的音樂,引導學生想象10年后的生活狀態(tài)。為方便學生瀏覽,將這個問題放在投影屏幕上顯示。(2)關鍵詞:10年后本人的居住環(huán)境、交通工具、工作情況、家庭狀況等。(3)收集意見: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言,并隨機抽取部分學生發(fā)言,要求學生圍繞關鍵詞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4)加工整理:學生發(fā)言各有側重,但都對10年后的感情、工作、生活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邊聽邊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我,并作好相應記錄。(5)總結:理想是美好的,我們應該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并明確自己的目標,為之不懈努力。
未來設計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實驗教學法有計劃、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一定條件,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現象,以驗證或闡明某一現象。簡單地說,實驗教學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觀察、驗證某一現象。
首先,在進行實驗前教師必須講清基本理論,使學生對所學專業(yè)課程的理論體系有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和初步的把握。這是進行實驗的基礎。
其次,以學生自身為實驗對象。如在講授“認識自我”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我的素描”,要求學生以自身為實驗對象,思考“別人眼中的我,我理想中的我,我重視的理想與信念”。通過這個實驗,結合課程內容,學生可以對自己進行基本分析,明確自身的使命與價值觀,初步了解“認識自我”的內涵。
再次,獲取信息后,進行討論和交流非常重要。如學生對社會現狀都有自身的看法,信息冗雜,意見不一。在講授“道德”的內涵時,為強化學生評價信息的思維能力,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針對“社會道德是否滑坡”,學生暢所欲言,驗證課本知識的同時,也強化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圍繞某個教學案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探討、交流實踐性教學形式。案例教學的關鍵在于案例設計,要求案例來自實踐,同時又要經過加工提煉,教師有選擇地將案例提供給學生。特別是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直觀立體式地展現案例是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最典型的特點,無論聲音、圖片、文字、視頻,通過多媒體技術都可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案例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案例的學習層次。教師只需在課前利用計算機優(yōu)化設計案例,授課過程中按需要隨意控制案例進程,十分方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輕松地保存教學內容,方便自己學習,所有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引入案例:在“公德”內容的授課中,我先引入主題,再播放公德系列動畫,要求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該短片中列舉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有哪些”。
分析案例:講授《環(huán)境保護法》時,播放了嵩山環(huán)境治理的視頻,教師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描述和分析案例,鼓勵學生發(fā)言。
歸納總結: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獲得真理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因此,在學生都做了充分發(fā)言,表明了自己的見解和態(tài)度后,進入教學的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把學生分散的見解和認識集中起來,進行系統(tǒng)化,對整個教學的知識點做細致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案例教學的整體質量。
我在“基礎”課教學中探索應用行為導向型教學法,學生表現出了較強的學習愿望,在課堂中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互相合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既掌握了與學科有關的知識點,又培養(yǎng)了社會能力,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責任感、使命感和理性思考意識,達到了強化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的課程目標。
[1]彭未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優(yōu)秀教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素芳.思政課實踐教學之探析——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6).
[3]徐杰舜.大學文科實驗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7).
[4]張加明.論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 [J].學理論,2010(12).
[5]張阿蘭.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09(14).
[6]楊柳.淺談參與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7]馬福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yè)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23).
[8]陳小雁.職業(yè)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法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1).
[9]陳曦萌.“行動導向”職業(yè)教育教學的沿革及內涵[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