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宏 徐建華
一直以來,我們對高效課堂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既然高效課堂是“我的課堂我做主”,是學生“生命的狂歡,人生的彩排”,于是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感到束手束腳,唯恐一開口就回到了傳統(tǒng)課堂的老路上。我?!八沫h(huán)節(jié)生本”高效課堂,在堅持高效課堂理念的基礎上,適時提出了“不惟模式”、“高效課堂中融入經(jīng)典元素”“教師高位點撥”的觀點,大有正本清源之效。高效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兩者不可偏廢。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質疑問難,但不能是虛假的繁榮。高效課堂中的老師,但并不意味著從此可以垂衣拱手,充當“看客”。教師絕對不能失語。恰恰相反,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在困惑時,或是課堂陷入無謂的爭論時,教師應當仁不讓地站出來,及時切入,進行有效的點撥。可以說,教師主導地位的充分體現(xiàn),乃至教師的素養(yǎng)和功力,全在于課堂上適時恰當?shù)狞c撥。
教師的點撥首先要觀點鮮明。教師不置可否,甚至閃爍其辭,其實比“灌輸式”更為可怕。對學生的評價要恰當,贊賞要適度,要具體說出理由,這樣才能讓學生由衷地信服。盡管對于某個問題的理解可能存在見仁見智之說,盡管教師的見解只是“一家之言”,但也應在課前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亮出自己的觀點。“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親其師,信其道”。說簡單點,就是看你的見解能否讓學生折服——“于我心有戚戚焉”;你的點撥,是否會讓學生有種撥云霧而見青天的啟迪頓悟。教師的點撥,不能總是簡單的重復或整合學生的觀點,這樣看似民主,尊重學生,實則是缺乏高位指導的體現(xiàn)。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從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汲取智慧?!妒套分?,孔子先是和藹的對弟子說:你們不要因為我是年長的,就放不開,“盍各言其志”。儼然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使人如沐春風。而在三人表明自己觀點后,孔子沒有放任自流,而是表明態(tài)度或一一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持己所學,陶鑄群倫。很顯然,孔子對子路的觀點是不以為然的,對他的輕狂是略有微詞的,而對冉有的觀點大體上同意的,對曾點則是擊節(jié)贊賞,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因為曾點處世謙遜低調,描繪了很具體的儒家理想的社會藍圖,正是孔子夢寐以求并為之畢生奮斗的。這一授課片斷,不妨看成是高效課堂最生動的圖景: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體現(xiàn)對話爭鳴,真正以人為本。夫子循循善誘,溫文爾雅,弟子卓爾不群,個性鮮明亦不乏君子之風。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寧靜之美。這一授課片斷還具有一種詩意美。尤其是曾皙用富有詩意、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描繪了春光明媚、惠風和暢、師生郊游的動人情景——“暮春詠歸圖”,委婉地表達了他的理想。那是一個風清俗美、和平寧靜、其樂融融的理想社會,表達了孔子以禮樂治國的崇高境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東魯春風吾與點,禮樂大同,正合我心。激起了師生強烈的共鳴?!奥劦烙邢群螅g業(yè)有專攻”,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肯定要比學生豐厚,因此教師應當仁不讓。
教師的點撥的關鍵在于相機誘導,循循善誘。什么時候該點撥?一是學生陷入無謂的爭論時,教師要果斷出擊。由于目前很多班級與課堂上學生展示質疑表現(xiàn)、得分情況和學業(yè)考核、過程管理直接掛鉤,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十分踴躍,因此課堂上呈現(xiàn)出虛假的繁榮,有溫度而沒有深度,用嘴巴思考而不用大腦思考。學生不深入思考,專事吹毛求疵找茬兒,語文課堂上,甚至質疑書寫、錯別字、標點符號等。本是砥礪爭鳴的思想殿堂,竟然淪為“回字有幾樣寫法”的雕蟲小技,淪為說文解字的文字游戲。這時,教師就應及時切入,進行點撥誘導,使課堂不至于駛離正常的軌道。二是點撥什么內容為宜。語文基礎知識不應點撥,而是引導學生點滴積累,查閱工具書,這是語文學習最起碼的習慣。教師需要點撥的主要是理解類、鑒賞類、評價類、探究類的問題。三是什么時候點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悱”是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一種積極思維狀態(tài),是“行至水窮處”時的一種困惑狀態(tài),此時,他們精力集中,思維敏捷,教師略加點撥,學生便能豁然開朗。教師切忌越俎代庖。古語有云:引而不發(fā)。真正的誘導應該是設置一定情境,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體驗感受,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和廣處,使學生登堂入室,攬九天明月,擷深海珍珠。特級教師胡明道授課《陳奐生上城》時,學生對小說主題“因襲的重負”很難理解,胡老師就引導學生們聯(lián)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巧妙地創(chuàng)設鮮活的情境,問道:你們身上有哪些劣根性?有哪些狹隘片面偏激的思想?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暢所欲言。胡老師適時小結“小農(nóng)意識、因襲的重負”的含義,不僅深入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且使學生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開始關注心靈,審視自我,關照自我,更加清醒的認識自我。無疑是給學生上了最生動最震撼的一課。她說,所謂人文關懷,不要認為多么高深莫測,無非是學生在力有不逮的情況下,鋪路搭橋,使學生通過,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喚起對于成功的渴求。
教師在點撥時,可采用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和廣處,“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一般可采用追問的方式,設置一系列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到對文本的理解??刹捎妙惐?、對比的方法,延伸拓展,舉一反三,加深印象。也可引導學生來條分縷析,歸納小結,形成知識體系和網(wǎng)絡??傊?,學生的發(fā)言,不乏獨到的見解,但往往是零碎的,表達也往往是不太準確的,這就需要教師整合、分類,精當?shù)奶釤?,就會有點鐵成金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