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紅孟 杰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危險因素研究
曾艷紅1孟 杰2
目的研究并分析ICU,即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危險因素,為探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方法提供參考。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3年1月期間共收治人工機械通氣患者136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的臨床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以篩選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機械通氣時間、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誤吸、激素以及抗生素聯合運用等均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有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兩種以上的抗生素聯合運用、人工機械通氣時間大于3天和誤吸等均是導致機械通氣患者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重要危險因素。結論ICU病房應加強病房管理,分析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原因并積極預防,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危險因素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簡稱VAP)是臨床常見的炎癥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人工機械通氣48h以上所并發(fā)的肺部感染。國外的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約為15%左右,其病死率為35%以上,是機械通氣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國內相關的研究報道顯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高達40%以上,而病死率則為50%~60%之間,是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威脅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1]。為了進一步分析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危險因素,進而積極預防,降低此疾病的發(fā)生率,我院特組織本研究,并做出詳細的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4月~2013年1月期間共收治人工機械通氣患者136例,將其作為本研究對象。排除標準如下:機械通氣小于48h的患者;機械通氣之前已經確診為肺炎患者;機械通氣72h之內死亡或出院的患者;因口咽或氣管等部位手術或運用機械通氣之前已經做過氣管插管的患者[2]。本組136例患者中,男76例,女60例,年齡為32~80歲,平均(51.2±2.9)歲。根據相關文獻報道以及臨床研究資料的分析,VAP發(fā)生的因素選擇如下:患者的年齡、性別、原發(fā)性疾病、住院天數、機械通氣時間以及進行機械通氣期間是否出現昏迷、非感染性肺部疾病、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腎衰竭、激素、鎮(zhèn)靜劑和聯合運用抗生素等。上述資料運用調查表法統一調查、統一標準。
1.2 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方法、基礎疾病與相關危險因素等,在統計資料的基礎上分析導致患者出現VAP的臨床危險因素。并對VAP發(fā)生的臨床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組136例患者中,VAP的發(fā)生例數為48例,發(fā)生率35.29%。單因素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機械通氣時間、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誤吸、激素及抗生素聯合運用等均與VAP的發(fā)生有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的分析結果顯示,兩種以上的抗生素聯合運用、人工機械通氣時間大于3天和誤吸等均是導致機械通氣患者感染VAP的重要危險因素。
機械通氣是臨床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機械通氣在治療患者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為患者帶來了較多不良后果。VAP是機械通氣導致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其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約為35%~50%之間,此并發(fā)癥是導致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了解導致患者VAP的相關危險因素,并對其進行積極預防,最大限度的減少患者此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的保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械通氣與兩種抗生素聯合運用是導致患者出現VAP的高危因素?;颊咴跈C械通氣期間運用抗菌藥物來進行輔助治療不僅不能降低且極易增加患者發(fā)生VAP的發(fā)生幾率。聯合運用抗生素極易導致患者體內菌群失調、耐藥菌群出現,進而致使患者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與病死率。
人工機械通氣氣道的建立破壞了患者原來口腔與鼻腔正常防御屏障,加之患者導管氣囊周圍的分泌物下漏與淤積,細菌極易進入患者的支氣管組織進而導致其出現繼發(fā)感染[3]。患者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越長,其氣道的開放時間就越長,病原菌入侵患者下呼吸道的機會越多,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械通氣大于3天的患者VAP發(fā)生率為35.29%,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械通氣3天以上是導致患者出現VAP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盡早脫機、早期拔管是預防此疾病出現的重要手段。此外,誤吸同樣是導致患者出現VAP的主要原因。相關文獻報道顯示,VAP的發(fā)生是存在于患者胃內的定植菌逆向定植于口咽部,再經誤吸等方式進入到其下呼吸道所導致的肺部內源性感染[4]。正常情況下,患者胃部由于胃酸的作用,幾乎無菌,但在機械通氣中,H-受體阻滯劑和抗酸劑等廣泛使用導致患者胃液PH值不斷上升,進而破壞其原有防線,致使VAP的出現。
綜上所述,ICU病房應加強病房管理,分析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原因并積極預防,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1] 莫柳軍,黃家宙.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22):3666-3667.
[2] 李冰冰,張淑杰,趙娟,等.危重癥監(jiān)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預防[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21):2892-2893.
[3] 鄧育芬,龔曉琪,黃淑萍.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和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2):67-68.
[4] 李小珍,胡正路,蘇健,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6):503-504.
R563.1
A
1673-5846(2013)02-0310-02
1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恩良醫(yī)院,遼寧鞍山 114100
2遼寧省盤錦市遼河油田婦嬰醫(yī)院,遼寧盤錦 124000
曾艷紅(1973-),女,學士,副主任醫(yī)師,從事臨床工作,所在科室: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