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葵花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高安 330800
淺談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
盧葵花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高安 330800
目的:總結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措施與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35例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的臨床護理。結果:釆用心理護理、注射部位及手法改良等措施,能減少并發(fā)癥,增強療效。結論: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糖尿病足,可減少并發(fā)癥,增強療效。
低分子肝素鈣;糖尿病足;護理體會
糖尿病足又稱糖尿病肢端壞疽,表現(xiàn)為足部疼痛,皮膚潰瘍,肢端壞疽(2.8%~14.5%),致殘,截肢(7.3%),甚至死亡。低分子肝素鈣(LMWH)是一種低分子量的肝素,皮下注射能降低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形成。其利用率高,半衰期長,副作用小,治療糖尿病足有一定的療效,本文主要就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3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46歲,平均(55.9±7.2)歲。根據(jù)2002年WHO診斷標準[1],均屬2型糖尿病。病史9~30年,平均病程(10.5±9.5)年。糖化血紅蛋白8.8%~15.7%,平均(9.6±3.3)%。按wagner分級標準[1],1級5例,2級5例,3級15例,4級10例。入院時末梢血糖為14.2~31.4mmol/L之間,足部破潰至就診時間為3天~1年余,潰瘍直徑為1.2cm~6cm,潰瘍深及皮下,肌腱及骨膜。
1.2 方法
1.2.1 一般方法 (1)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餐前7mmol/L、餐后2小時10mmol/L以內(nèi);(2)予有效抗生素治療; (3)活血化瘀如丹參、疏血通、血栓通等治療;(4)擴血管藥前列地爾、丁洛地爾等治療;(5)局部清創(chuàng)換藥。
1.2.2 特殊治療方法根據(jù)病情及凝血情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10000U,治療3~40天,平均(11.± 8.6)天。
1.2.3 療效評定 創(chuàng)面愈合80%以上為顯效,40%~80%為有效,無改善或截肢為無效。
1.3 結果 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1.4%。
2.1 一般護理 (1)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緩解水腫。(2)從飲食、運動和藥液治療等方面入手,調(diào)控血糖,定時監(jiān)測血糖,根據(jù)血糖變化調(diào)整胰島素劑量。(3)足部創(chuàng)口常合并重度感染,有大量腐敗組織。用低分子肝素鈣后,凝血時間延長,部分新生肉芽組織易大量出血,應及時清創(chuàng)。(4)因活動不便長期臥床,致消化功能減低,腸蠕動減弱;又因并發(fā)感染、發(fā)熱、抑郁等,常食欲差,腹瀉或便秘,應密切觀察,發(fā)現(xiàn)消化道出血。
2.2 心理護理 可因感染、壞疽、足惡臭、截肢 (趾)后畸形、不能行走而喪失信心,出現(xiàn)自卑心理、焦慮情緒,需細心、適時疏導、安撫,解除思想包袱,可使截肢的發(fā)生率減少45%~85%。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鈣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的有效性及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如出血、皮下瘀斑、結節(jié)、疼痛等,可減少焦慮情緒,調(diào)動依從性;了解自身疾病,配合治療。
2.3 注射部位 以臍為中心,分4個象限(避開臍周1cm),4個象限輪流注射,同時避免當天胰島素注射部位,每個象限內(nèi)2次注射 (包括胰島素及低分子肝素鈣)相距2cm左右。這樣皮下注射后局部藥物濃度低,使出血及疼痛發(fā)生率降低,也有效避免因多次注射引起的恐慌,局部瘀斑引起的吸收障礙。
2.4 改良注射手法 棄傳統(tǒng)注射方法,改垂直進針法,即用左手拇指、食指提起腹壁皮膚,在皺褶最高點垂直進針,深度為針的2/3,注完后干棉簽按壓2~3分鐘。這樣,使注射痛感減輕,皮下瘀斑明顯減少[2,3]。
低分子肝素鈣有較好的生物活性和較長的半衰期,抗凝作用更為穩(wěn)定,日趨廣泛應用[4]。不僅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及高凝狀況,對預防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及下肢動靜脈血栓形成有顯著作用。因為糖尿病足感染的預防和局部處理是決定預后的關鍵,所以護理人員要重視和強化糖尿病足的護理和知識教育,提高認識,尤要注重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恐懼情緒,配合治療,對促進疾病康復,降低截肢、致殘率十分重要。我院通過加強心理疏導,創(chuàng)面觀察與清創(chuàng)等護理的同時,改變了注射方式及部位,有效增加了患者依從性,減少不良反應,取得了良好效果。
[1]許樟榮,敬華.糖尿病與周圍血管病變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23-31.
[2]蘇曉麗,張雪紅,付傳芳.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現(xiàn)瘀斑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0,12(5):702-703.
[3]李學書,姜洪福.糖尿病足的的防治與護理 [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5);391-392.
[4]張喜英,王滌非.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研究 [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14(15):1629-1634.
R473.58
A
1007-8517(2013)14-0155-01
20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