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秋月
●護理園地
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樓秋月
常規(guī)甲狀腺手術需在頸部作一10~20cm切口,術后瘢痕影響美觀。腔鏡下甲狀腺手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手術方法,因術后頸部不留疤痕而深受廣大女性患者的歡迎。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開展胸壁入路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84例,現(xiàn)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患者中男3例,女61例,年齡18~45歲,平均32.6歲。其中甲狀腺腺瘤35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29例,伴有甲亢2例。
1.2 手術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手術經胸壁途徑建立手術操作空間,在兩乳頭之間胸骨前作1.0cm切口插入內鏡,左右乳暈上方各0.5cm切口,分別置超聲刀和操作器械。用超聲刀分離間隙,充入 CO2維持壓力4~6mmHg,建立手術操作空間。打開頸白線,切除部分或全部腺葉。標本經胸骨前切口取出。經右乳暈切口放一皮管負壓引流。該手術的優(yōu)點是頸部無切口,胸部手術瘢痕小,部位隱蔽,可被內衣掩蓋,美容效果佳[1]。超聲刀下手術出血較少,缺點是需要超聲刀、腔鏡等特殊設備。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操作技巧要求高。手術時間可能長于常規(guī)手術,費用稍高。
本組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28例,單側次全切除48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16例。手術時間45min~2h,術中出血15~40ml。1例甲亢因出血中轉開放手術。術后出血再手術1例;聲音嘶啞1例,3個月后康復?;颊咝g后住院3~5d出院,對手術及美容效果非常滿意。
3.1 頸部出血 術后出血常發(fā)生在術后24h內,多因術中止血不徹底所致。由于內鏡的放大作用,和超聲刀的卓越止血功能,使腔鏡手術的出血較傳統(tǒng)開放手術的出血少得多。但由于手術切口遠離頸部,不易觀察,且甲狀腺切口積血超過100ml即可引起壓迫癥狀。因此術后24h內應密切觀察呼吸、頸圍變化,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減少頸部活動,避免劇烈咳嗽、嘔吐及說話過多。保持引流管低負壓引流通暢,避免管道折疊、扭曲、受壓、堵塞,定時擠壓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液量及性狀變化,若術后起6h內引流量超過100ml,或引流量減少后又急劇增多,患者出現(xiàn)頸部腫脹,自覺呼吸困難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在胸前作小切口減壓引流,必要時可行環(huán)甲膜穿刺,作好緊急手術準備。本組病例術后引流量在20~80ml,術后1~2d拔管。1例術后出血患者,回病房后逐漸出現(xiàn)頸部及胸前區(qū)腫脹,在胸前作小切口減壓引流后送手術室再次止血。
3.2 呼吸困難和窒息 常見原因有血腫壓迫、痰液阻塞、喉頭水腫、氣管塌陷、雙側喉返神經損傷。注意密切觀察呼吸變化,病房內備齊急救物品如吸引器、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用物,一旦發(fā)現(xiàn)應配合醫(yī)生作緊急搶救。在術前預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詳細宣教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及目的,在術后加強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咳痰,配合霧化吸入可有效預防該并發(fā)癥發(fā)生。本組患者術后無呼吸困難和窒息發(fā)生。
3.3 神經損傷的觀察 由于腔鏡的放大作用,術野顯示清晰,神經損傷發(fā)生率較之傳統(tǒng)手術更低。由于全麻手術,術中不能測試患者發(fā)音、吞咽情況。患者清醒后應作簡短問答,正確評估患者的聲音。進食時特別是進水時,觀察有無誤咽、嗆咳發(fā)生,以及時發(fā)現(xiàn)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的存在。本組患者中有1例在術后出現(xiàn)聲音嘶啞,考慮為熱傳導神經損傷所致,經對癥治療,充分休息后3個月完全康復。
3.4 甲狀旁腺損傷的觀察 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面部、手足麻木、抽搐等癥狀,及時測定血鈣、血磷濃度。輕者可口服鈣劑,重癥者立即靜注10%葡萄糖酸鈣,可迅速緩解癥狀。告知患者飲食要適當減少含磷食物的攝入,如:牛奶、蛋黃、魚類。本組病例有1例出現(xiàn)手足輕微麻木,經補充鈣劑2d后癥狀消失。
3.5 CO2術野灌充并發(fā)癥的觀察 由于內鏡手術采用CO2維持操作空間,而這一人為建立的空間毫無密閉可言,亦無漿膜覆蓋,CO2的吸收遠大于胸腹腔的吸收,可致高碳酸血癥、酸中毒。如果CO2灌注壓控制不當還容易引起廣泛而嚴重的皮下氣腫,甚至縱隔氣腫,進而影響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2]。因此術后需嚴密觀察呼吸變化,有無皮下氣腫、縱隔氣腫。若癥狀較輕的,氣體可自行吸收,若縱隔氣腫張力過高而影響呼吸和循環(huán)時,立即取坐位,高流量吸氧,行胸骨上窩穿刺或切開排氣。由于頸部灌注CO2,頸靜脈回流不暢,加上術中二氧化碳吸收,部分患者發(fā)生術后腦水腫,主要表現(xiàn)頭痛。回病房后應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有無頭痛及惡心、嘔吐。疑腦水腫者予平臥位,頭側向一邊,保持呼吸道通暢,遵囑適當用降顱內壓藥物,同時安慰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減輕心理負擔,穩(wěn)定情緒,使之配合治療。我院采用CO2低壓灌注法,注氣壓力控制在4~6mmHg,未發(fā)生縱隔氣腫和腦水腫。術后監(jiān)測血氣分析,無高碳酸血癥發(fā)生。本組有8例出現(xiàn)肩部酸痛,予局部按摩,指導變換體位,在2~3d后癥狀消失。
3.6 皮瓣瘀血的觀察和處理 由于該手術方法的主操作孔離病灶位置較遠,需要較多的游離皮瓣,術后患者的胸前區(qū)可出現(xiàn)紫紅色瘀斑。應在術前告知患者是皮下出血所致,不必緊張。本組18例在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胸前區(qū)瘀斑,輕微發(fā)熱麻木感。在拔除引流管后,我們采用局部熱敷,紅外線燈照射,以促進瘀血的吸收和消散。2周后均完全消退。
[1]王平,李志宇.經胸乳入路內鏡下甲狀腺手術127例體會[J].浙江醫(yī)學,2007,29(10):1069-1071.
[2]袁嵐,宋民光,傅國強,等.皮下CO2充氣對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動脈血氣的影響[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5,1:44-45.
2012-12-05)
(本文編輯:田云鵬)
311800 諸暨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