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蔬菜單位面積上的產(chǎn)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對化肥、農(nóng)藥及其他化學產(chǎn)品的依賴越來越大,導致蔬菜產(chǎn)量提高,品質卻下降。無污染、無公害、綠色健康蔬菜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為滿足這一需要,文章從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栽培技術、種植方式、科學防治等方面提了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 基地建設 科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171-01
要生產(chǎn)無公害、無污染、綠色健康的蔬菜,要從基地環(huán)境建設、生產(chǎn)技術和產(chǎn)品質量等方面均要達到無公害標準化要求。
一、生產(chǎn)基地建設
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基地應選用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含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生產(chǎn)區(qū)域;盡可能遠離礦區(qū)、住宅區(qū)、工業(yè)城鎮(zhèn)、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等污染源區(qū);選擇大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區(qū);地勢平坦,排灌水方便區(qū);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結構通透性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生產(chǎn)區(qū)。
二、栽培技術
1.選用優(yōu)良品種
因地制宜,選擇抗逆性(抗旱、抗寒、抗病蟲害)強,高產(chǎn)優(yōu)質的蔬菜良種。
2.對種子消毒處理
溫水處理法:將種子放在50℃的溫水中,攪拌浸種15分鐘,即可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病菌;含水量比較小的種子應放置在60~70℃的溫水中處理72h左右,就可以防治多種病害的侵害和相互傳染。藥劑處理法:茄類、瓜果類蔬菜種子可以用高錳酸鉀、或用磷酸三鈉等溶液,40~50℃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洗凈后再用清水浸種4~5小時即可播種。
3.苗床應選擇
土壤結構良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通透性好、排水灌溉方便,不重茬的良田。床土可用65%敵克松、 40%的福爾馬林或50%多菌靈噴灑處理,噴灑后15天左右方可播種,同時可以利用7~8月份的高溫,對蔬菜溫室土壤進行高溫消毒處理。
4.加強田間管理
一、深溝高畦、三溝配套。二、輪作套種,合理密植。三、中耕除草,整枝去殘,清潔田園,精耕細作。
5.推廣設施生產(chǎn)
合理使用棚栽、軟管、滴灌、噴灌等科學的灌溉技術;盡可能地膜全覆蓋、使用多功能農(nóng)膜、遮陽網(wǎng)、防蟲網(wǎng)、氣肥、無土栽培等先進技術。
三、合理施肥、重視排灌
1.完善水利設施,健全排灌系統(tǒng)
天氣晴朗、炎熱時應多灌;天陰、天冷、多雨時節(jié)應少灌或不灌;葉片不萎蔫、或輕度萎蔫時少灌,反之要多灌。灌水應在早晨八、九點前或傍晚五、六點后進行,中午不澆水,以防止“感冒”。棚四周應有合理的排水系統(tǒng),棚內要有地膜覆蓋。盡可能使用滴管、噴灌、軟管等微噴灌技術,要把整個管道系統(tǒng)放置在地膜內。
2.改善土壤結構,增施有機肥料
選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廄肥、綠肥)等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根據(jù)產(chǎn)量指標,適量施用硝態(tài)氮肥,做到氮、磷、鉀、鈣、鎂等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搭配;推廣生物肥、實行無機、有機、生物肥配合施用;基肥、追肥、根外施肥有機結合?;室杂袡C肥和化肥混合后使用,苗期多施用薄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到了蔬菜生長初期要進行追肥,追肥時應注意氮、磷、鉀的配合比例;采收期前盡量少追肥或不追肥,追肥始終按“保頭攻中控尾”的原則進行。追肥時應注意觀察天氣情況及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溫度較高、天氣炎熱、多風少雨要多追肥;低溫、不刮風要少追肥或不追肥,追肥時應配合灌溉、中耕培土等技術。
四、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蟲品種、合理輪作、及時倒茬、科學栽培、優(yōu)質管理等綜合農(nóng)業(yè)措施,同時提高蔬菜質量,減輕病蟲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選用抗病蟲品種。二是對種子及苗床進行藥物處理和高溫消毒。三是適時播種、及時采收。四是采用溫室、營養(yǎng)缽育苗,并通過高溫煉苗促根,防止徒長。五是深翻曬地,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輪作倒茬。六是科學栽培,加強管理。七是對土壤及種子進行藥物處理,防治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2.物理防治
一是器械捕殺,如使用鉤殺天牛幼蟲用的鐵絲鉤、刮除卵塊的蟥斗、梳除松毛蟲繭子用的梳繭器等簡單的除蟲工具。二是誘集和誘殺,如燈光誘殺、食餌誘殺、潛所誘殺及作物誘殺等。三是阻隔法,如套袋、在樹干上涂膠、掘溝阻殺等。四是溫濕度的應用,如日光暴曬、烘燒殺蟲你、蒸汽殺蟲、沸水殺蟲、低溫殺蟲等,同時采用曬種、溫湯浸種、暴曬土壤,高溫悶棚、等處理。
3.生物防治
首先,充分了解各生物間的食物鏈,利用捕食性天敵,如常見的有蜻蜓、螳螂、步行蟲、草蛉、獵蝽、瓢蟲、蜘蛛以及捕食螨類等,這些天敵一般捕食蟲量大,可以有效的控制害蟲。其次,利用寄生性天敵:寄生蜂類如玉米螟、棉鈴蟲、大豆食心蟲、松毛蟲等;寄生蠅類大多寄生于蝶蛾類的幼蟲或蛹內,以其體內營養(yǎng)為食,使其死亡。第三使用微生物防治法:如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殺蟲劑。第四利用糖醋液、粘蟲板、燈光等進行誘殺。第五利用有益的生物,如益鳥,主要有大山雀、杜鵑、啄木鳥等;利用兩棲類動物如青蛙、蟾蜍等進行捕食。
4.化學防治
無公害蔬菜不是說完全不使用化學農(nóng)藥,化學農(nóng)藥仍是是防治控制蔬菜病蟲害大肆發(fā)生的最有效的手段,特別是流行型病害、蟲害暴發(fā)的時期??茖W合理地使用農(nóng)藥,將蔬菜中的農(nóng)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要做到合理使用化學農(nóng)藥,需要注意:一是清楚了解病蟲害種類及發(fā)生時期,二是熟悉農(nóng)藥的基本性質及科學使用方法,努力做到對癥下藥,不濫用、不超標過量。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農(nóng)藥,農(nóng)藥。
5.無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選擇好基地環(huán)境條件、改善田間生態(tài)條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還要做好以下二點:
5.1采收前自檢查看是否過多使用了農(nóng)藥;檢查肥料的安全間隔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用速測卡(紙)或儀器進行農(nóng)殘檢測。
5.2及時采收和分級包裝 要適期采收,采后要做到凈菜上市(符合各類蔬菜的感官要求,凈菜用水泡洗時,水質應符合規(guī)定標準),還要按品質、顏色、個體大小、重量、新鮮程度、有無病、傷等方面進行分級。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