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玲
糖尿病是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該疾病發(fā)展后期的并發(fā)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生命形成巨大威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不僅需要醫(yī)生的正確診斷和合理治療,更需要患者的依從性,要求患者堅持治療、控制飲食、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只要控制得好,糖尿病患者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目前已有大量的證據(jù)支持肥胖與糖尿病密切相關,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影響因素。肥胖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預的依從性對其生命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強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預的依從性,改善生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將糖尿病患者分為肥胖組和非肥胖組,分別進行健康教育干預,比較干預前后的依從性,為制定相應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
按照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從某醫(yī)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1 002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按BMI分組,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隨機抽取BMI≥25的133人作為A組(肥胖組),然后選取BMI<25的133人設為B組(非肥胖組),入組對象均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
兩組糖尿病患者均由社區(qū)護士進行為期2年的營養(yǎng)健康教育干預,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健康教育干預包括:①營養(yǎng)健康教育。定期指導和調整飲食方案,監(jiān)督患者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繪制統(tǒng)一的記錄表格,社區(qū)護士指導患者記錄一日三餐膳食量。②運動療法。糖尿病患者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③家庭成員監(jiān)督和配合,定期對家庭成員進行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教育依從性。④患者自檢自測?;颊叨〞r監(jiān)測自己的血壓,定期監(jiān)測血糖,做好自我管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組內(nèi)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66名糖尿病患者年齡在3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44±13.22)歲。其人口學特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表 n
A組和B組患者在學歷、性別和文化程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266名患者的BMI和學歷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兩者間存在相關性(r=0.369,P=0.038),學歷高者體質量指數(shù)高。
2.2.1 組間比較 健康教育干預前,A組較B組控油差(χ2=8.932,P=0.003),其他指標 A組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干預后,A組和B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2 組內(nèi)比較 干預前后A組控油差、控鹽差和家庭成員支持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攝入總熱量、進食果蔬少、不運動或偶爾運動、運動強度不夠、吸煙、飲酒和熬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B組進食果蔬少、不運動或偶爾運動、家庭成員支持有明顯改善(P<0.05),其他各項(控油差、控鹽差、攝入總熱量、運動強度不夠、吸煙和、飲酒和熬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內(nèi)健康教育干預前后依從性調查結果 n
健康教育干預前,A組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A組的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均高于B組(P<0.05),而干預后A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與B組比較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健康教育干預前后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值比較結果
國內(nèi)外研究證實,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加重胰島素抵抗的狀態(tài),促進糖代謝異常的發(fā)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的高危因素之一[1~4]。結果顯示,肥胖及高血壓是糖尿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BMI≥25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在生活習慣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將肥胖和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分組進行干預研究,綜合各方面的優(yōu)勢對肥胖和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據(jù)患者情況隨時調整干預方案,結果顯示,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兩組患者依從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兩組干預前依從性指標中控鹽差有顯著性差異,干預后無明顯差異。BMI≥25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在依從性控制指標控油差、控鹽差和家庭成員支持上有明顯改變,健康教育干預后飲食習慣更健康、家庭社會支持更充分。而對于BMI<25的糖尿病患者,在依從性控制指標進食果蔬少、不運動或偶爾運動、家庭成員支持均有明顯改善,本組糖尿病患者本身具有相對較好的飲食習慣,所以發(fā)生改變的指標較少。干預前后A、B兩組在攝入總熱量、運動強度不夠、吸煙、飲酒和熬夜等指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患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因此,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家庭成員支持這項指標上,A組在干預前后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B組干預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說明,B組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家庭支持,依從性高于A組,因而在各項指標的控制上相比于A組更容易達到要求。由此可見,家庭成員支持與否對于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預效果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肥胖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糖指標控制效果均不及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這可能和自身遺傳和內(nèi)分泌因素有關。干預前兩組間血脂水平尚無統(tǒng)計學差異(>0.05),但在具體值上B組稍好于A組,由于肥胖糖尿病患者容易存在血脂異常情況,A組的這3個指標要差于B組。經(jīng)過2年的健康教育干預,A組和B組間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方面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血脂各項指標和正常值比較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是B組指標要優(yōu)于A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屬于近期指標,健康教育干預后,A組和B組都有所降低,A組相對于干預前有所降低,但仍未達到正常值范圍,而B組各項指標控制得更為理想,兩項指標均達到正常值的范圍。
在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家庭支持、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5~6]。有研究顯示,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僅有短期效果,而且一次教育還會存在持續(xù)性效應[7~8]。定時監(jiān)測血糖是實行糖尿病治療個體化的關鍵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及時調整治療措施,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然而,糖尿病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需要醫(yī)務人員、家人、朋友以及患者自己不斷地監(jiān)督和提醒。家庭支持顯得尤為重要,患者的家屬除了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支持患者,更重要的是起督促、協(xié)助治療和護理的作用。因此,也應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其對糖尿病有基本的正確認識[9]。本研究嘗試通過社區(qū)護士對肥胖和非肥胖的糖尿病群體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糾正2型糖尿病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肥胖和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兩組群體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對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將產(chǎn)生重要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發(fā)病率仍會逐年升高,應加強群體健康宣教,尤其對于中老年人群更應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制定一系列針對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逐步加強群體健康保健意識,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發(fā)病率。
[1] 朱旅云,任青娟,胡麗葉.肥胖2型糖尿病發(fā)病相關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9,19(15):2371-2374.
[2] Vita JA,Keaney JF.Endothelial function:a barometer fo cardiovascular risk[J].Circulation,2002,106(4):639-641.
[3] Wang YZ,Xiang GY,Lin L,et al.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eptin and type 2diabetes mellitus[J].Medicine,2007,17(21):2661-2663.
[4] 萬曉珊.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及干預綜述[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6,23(4):251-253.
[5] 周勇妹,鐘寧,高文娟.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與血糖控制情況相關性研究[J].廣東醫(yī)學,2012,15(5):1566-1568.
[6] 林芳宇,陳維清,劉濤,等.廣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9-12.
[7] Acik Y,Bulut HY,Gulbayrak C,et al.Effectiveness of adiabetes educationand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blood glucosecontrol for patient swith type 2diabetes in a Turkis community[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4,35(4):1012-1018.
[8] Tankova T,Dakovska G,Koev D.Educ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iabetic patients[J].Patient Educ Couns,2004,53(3):285-290.
[9] 劉麗瓊,陳瑜.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J].廣東醫(yī)學,2011,32(21):2845-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