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林,劉守正,燕好軍,吳建偉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Gorge等[1]報道占髖部骨折的31% ~51%。且其發(fā)病率在逐年增加。傳統(tǒng)的非手術治療死亡率高[2],目前國內外多數學者認為,只要沒有手術禁忌證,均考慮手術治療。而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仍是手術治療的難點,對該部位進行內固定治療的方法較多,動力髖螺釘(DHS)是上世紀70年代研發(fā)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金標準”,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國外已經有很多文獻進行隨訪,報告其療效優(yōu)于DHS。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3月手術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70例,PFN-A組40例,DHS組30例,兩種治療方法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本組70例分為2組,PFN-A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65~91歲,平均76.8歲。按照Evens-Jensen分型[3]:Ⅲ型14例,Ⅳ型17例,Ⅴ型9例;其中伴有內科并發(fā)癥29例。DHS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9~82歲,平均71.6歲。按照Evens-Jensen分型:Ⅲ型11例,Ⅳ型13例,Ⅴ型6例;其中伴有內科并發(fā)癥21例。隨訪時間14~30個月,平均1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型、并發(fā)癥等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仰臥于骨科牽引床上,行患肢外展位牽引內旋復位,C型臂X線透視證實骨折復位,然后根據PFN-A或DHS內固定的不同手術。(1)DHS內固定術:取股骨上段外側入路,切口長一般15cm,顯露股骨上段及大粗隆,檢查骨折復位良好。在股骨大粗隆頂點下約2cm處,用135°導向器引導,打入定位針,C型臂透視導針正位位于股骨頸中下1/3,側位位于股骨頸正中,用組合鉸刀沿導針擴孔,攻絲,將選擇好的DHS螺釘擰入,達股骨頭軟骨下0.5~1.0cm,套入合適長度的套筒鋼板,螺釘固定于股骨干。(2)PFN-A內固定術:股骨大粗隆頂點向近端縱行切開5cm,三棱錐自大粗隆尖向股骨髓腔方向開口,C型臂X線監(jiān)視下插入導針,見導針位置滿意,彈性鉆擴大大粗隆入口,將PFN-A插入股骨近端髓腔,釘尾平大粗隆尖,通過瞄準器近端鎖孔向股骨頸內打入1枚導針,正位位于股骨頸中下1/3,側位位于股骨頸正中,空心鉆沿導針鉆孔,只打開股骨外側皮質,沿導針錘入PFN-A螺旋刀片,鎖定螺旋刀片,定位器引導下打入遠端1枚鎖釘,旋入主釘尾帽。兩組手術切口均放置負壓引流管,記錄手術時間,術中、術后出血量。典型病例見圖1、2。
圖1 患者男性,52歲。右股骨粗隆間骨折EvansⅢ型,切開復位DHS內固定。a~c.術前、術后X線片
圖2 患者男性,62歲。右股骨粗隆間骨折EvansⅣ型,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a~d.術前、術后X線片
術后常規(guī)應用頭孢類抗菌素預防感染,一般應用3d。術后第1天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足趾各關節(jié)屈伸活動功能鍛煉;第2天拔引流管;第3天直腿抬高及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積極防治內科疾病,術后6周復查X線片,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決定扶拐部分負重行走。
應用SPSS11.0軟件,用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
本組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4~30個月,平均17個月。DHS組內固定失效6例,其中鋼板、螺釘松動斷裂,骨折移位3例,加壓螺釘切割穿出股骨頭頸2例,髖內翻1例。PFN-A組內固定均在位有效。兩組內固定失敗率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評價按照Harris評分標準進行評定[4],總分100分,包括疼痛44分,功能46分,畸形及關節(jié)活動各5分。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DHS組優(yōu)10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優(yōu)良率73.3%;PFN-A組優(yōu)17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優(yōu)良率90.0%。PFN-A組優(yōu)于DHS組,兩組優(yōu)良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種方法術中、術后各項指標比較
DHS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釘板系統(tǒng),其經過股骨頸的拉力螺釘固定于骨折近端,具有靜力加壓與動力加壓雙重功能,能維持良好的頸干角,準許早期部分負重。DHS治療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成功率高,但對于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由于股骨頸后內側骨缺損,應力不能通過股骨頸傳導,內植物應力增大,導致螺釘切割股骨頭或鋼板疲勞斷裂;DHS螺釘入釘點即股骨外側壁骨折,易外側移位,導致內固定失敗;對于股骨反粗隆間骨折,骨折本身有向外移位的傾向,DHS又是通過使近端骨折塊向外下移位加壓獲得穩(wěn)定的,因此極易導致骨塊移位,固定失敗。本組DHS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3例出現斷釘、斷板,2例股骨頭切割、1例髖內翻,可見,DHS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應慎用。
PFN-A是在PFN的基礎上研發(fā)改進、用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新型髓內固定裝置。手術切口僅5cm,不顯露骨折端的閉合復位和功能重建[5],使手術微創(chuàng)化。錘入的螺旋刀片與夯實的松質骨之間形成牢固的鉚合力、使股骨頭頸獲得堅強的固定[6]。螺旋刀片與主釘的自鎖裝置,加強了抗旋轉能力。因而,能滿足固定牢靠及早期功能活動的要求[7]。本組PFN-A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無內固定失敗,無髖內翻畸形。
與DHS比較,PFN-A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操作簡捷、微創(chuàng),固定可靠,克服了DHS抗旋轉能力差及股骨距區(qū)易產生應力集中、術后并發(fā)癥多等不足,是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理想的內固定方法。
[1]王愉思,何畔,魏磊平,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與DHS內固定治療高齡不穩(wěn)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0,25(10):869 -870.
[2]盧志軍,胡軍,趙偉林,等.DHS和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1,26(2):100 -101.
[3]朱江濤,衛(wèi)小春.股骨粗隆間骨折分型[J].實用骨科雜志,2007,13(7):410 -413.
[4]潘方,高益斌,虞建浩,等.不同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11,14(4):394-396.
[5]唐佩福,姚琦,黃鵬,等.PFN-A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7,7(7):622-624.
[6]范忠明,曹陽,伍瓚,等.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9,24(2):152.
[7]王樹青,閔曉輝,王家琪,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8,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