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地理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從前提和條件方面談了滲透情感教育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地理;師生關系;語言
教學教學,既有教又有學,我們的教學過程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交流過程。情感教育是我們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之紐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用情感動學生、用趣激勵學生,使我們的師生關系進一步融洽和諧,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探究精神。新課程標準中也曾要求地理教學應有目標、有計劃、有意識地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充分地意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滲透情感教育的前提
我們大家都知道: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上好課的基礎。在我們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能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關鍵是看我們的課堂教學氣氛。如果教師表情嚴肅,動不動就嚴厲呵斥學生,那么他們就不會表現(xiàn)出靈氣與個性,也不可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更談不上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了;如果我們教師態(tài)度親切、和藹、不專橫,那么學生就會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就能有效地調(diào)動他們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課時,我這樣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同學們,你們知道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嗎?假如你是一名地質探測隊隊長,你將怎樣來解決這一問題呢?”同學們聽了后是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是滲透情感教育的條件
世界上有眾多地理景觀、地理事物,我們的學生卻往往不能直接感知,雖說在新課改下多媒體教學技術已深入課堂,多少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但畢竟是九牛一毛,很多的時候還是靠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把學生帶入神圣的地理課堂。例如,在學習《水土流失的危害》時,我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給學生朗誦了下列一段文字:“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美麗富饒,自然景觀更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tài)。有雄偉高大、綿延不絕的喜馬拉雅山脈;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有神秘莫測、郁郁蔥蔥的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的東非大裂谷……”這段洋溢著滿腔熱情的引言,加深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滲透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是滲透情感教育的條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我們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我們教師應該根據(jù)地理內(nèi)容較多、知識面復雜、涉及面較廣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創(chuàng)建新形勢下的地理課堂而努力。
(作者單位 江西省信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