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學生;閱讀能力;信心
閱讀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是學生豐富知識、增強本領、成就事業(yè)必備的素質。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讀書不知道停頓,枯燥乏味,缺乏情感,還有唱書現象,離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有一段距離,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提高。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把愛灑給學生,讓學生樹立起朗讀信心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藝術就是愛的藝術。愛既是溝通師生的橋梁,也是啟迪孩子智慧的金鑰匙。我在教學中首先從愛開始,讓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相信人家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我先范讀做好示范,讓他們模仿。我班有個學生口齒不清,有時還帶口頭語,心理素質差,每逢他站起來讀書,由于心慌,讀不成句子,有時添字、有時丟字,再加上口頭語,弄得全班啼笑皆非。我先找他談話,培養(yǎng)他的心理素質,又給他反復做示范指導,并且多給他讀書的機會,及時加以表揚,還讓大家給他鼓掌以此鼓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兩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我班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語言規(guī)范、流暢,聲音響亮,聲情并茂。
二、深入體會,以情動人,才能有感情地朗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采用多種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精心地設計問題用以導讀。導讀能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脈絡,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共鳴。讀出感情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我常給學生說文章的情感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是通過朗讀體會到的。當引導學生進入那種境界,語感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進入有感情的朗讀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這課,課文深情地回憶了父親在極其困頓的情況下堅持送我上車離家鄉(xiāng)并給我買橘子的背影,表現了父子情深以及我對父親的深深懷念之情。我先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再讓學生仿讀,熟悉課文以后,通過學生質疑、討論、交流以及點撥,切實地讓學生理解了作者抒寫父親背影的真正用意,不是簡單的告別和普通的背影,而是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陶冶情操,然后再通過配音朗讀,引導學生進入那種氛圍。如果不是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學生最后就不會讀得有聲有色、入情入境。因此,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真正情感的吐露,是學生深刻理解主旨的體現和還原。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先導,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鑰匙。只有設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就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為此我班開展了各種讀書活動:演講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等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帶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效果明顯,成效突出。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班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大大提高,促進了課堂教學。有的學生能背誦古詩300首;有的學生能背誦散文50篇;有的學生喜歡上了宋詞,講得頭頭是道,還能發(fā)表個人見解。有一個學生對《三國演義》入了迷,每逢講述三國故事,都是繪聲繪色,人物活靈活現:有赤膽忠心、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陰險狡詐、亂世奸雄的曹操;有肝膽相照、有情有義的關羽;還有性格豪爽、一片赤誠的張飛等等,引得全班學生喝彩。這些活動的開展,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閱讀能力,真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必須堅持的長久之計,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需要長期的訓練,需要教師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這樣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利國鎮(zhèn)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