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位于遼寧省的東南部,地處黃海之濱、鴨綠江出??冢c朝鮮的第二大城市新義州隔江相望,是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歷史悠久。距今1.8萬年的“前陽人”遺址,印證了丹東人類文明歷史的源遠流長。丹東自戰(zhàn)國以來就是軍事、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與歷史遺存,知名的有虎山長城、甲午海戰(zhàn)遺址和烏骨城等。自古以來,丹東就是漢族、朝鮮族、滿族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和諧相處、共同生活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獨特文化形態(tài)。
因為從小生活在鄉(xiāng)下,幾乎很少進城,結(jié)婚后就遠嫁他鄉(xiāng),以前我對故鄉(xiāng)丹東之美,幾乎都停留在資料里和影像中。去年秋天,我有機會到丹東一游,才真正地領(lǐng)略了這座城市的詩情畫意。
中朝界碑一步跨,是我們游覽丹東的第一個景點。站在“一步跨”的界碑前,身后是中國車水馬龍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建設(shè)中的開發(fā)區(qū),而對面就是朝鮮的農(nóng)田,可見朝鮮農(nóng)民在田間勞作。
離開“一步跨”,我們來到鴨綠江公園。導(dǎo)游帶我們走向斷橋,站在傷痕累累的斷橋上,我仿佛聽到了當年美軍轟炸的炸彈隆隆爆炸聲;仿佛看到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壯觀場面。志愿軍烈士的塑像群,則時刻在警示游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鴨綠江上的斷橋是炸不斷的歷史記憶,它讓我們銘記過去又珍惜現(xiàn)在。
懷著肅穆的心情,我們從斷橋走下,乘坐游船穿過雄偉壯觀的鴨綠江大橋。在江上回望祖國的山水,遠處是濃墨重彩的錦江山公園,山下是現(xiàn)代化的建筑群,江邊是如織的游人,一片繁榮昌盛和諧的景象。
從游船下來,我們順著沿江高速公路繼續(xù)前行。僅僅一個小時,便到達了《劉老根》拍攝基地。在龍泉山莊,我們吃上了地道的農(nóng)家菜。不少當?shù)剞r(nóng)民靠一部《劉老根》富了起來,整個下午,我們都在劇中人物丁香家、大辣椒家到處串門。晚上在欣賞完當?shù)氐亩宿D(zhuǎn)演出后,我們選擇了臨江的“二柱子”家居住。
次日,我們驅(qū)車趕往寬甸天橋溝。走進秋季的天橋溝,仿佛進入一個龐大的色彩王國。天橋溝中有座海拔1086.7米的老佛爺山,峰巔一奇形碩石沖向云端,酷似一巨佛端坐云間。在“天橋”的西面,一處被稱為“鴿子洞”的天然石棚,可容納二三百人。穿過石棚向里走,一條清澈溪流從山上蜿蜒向下,潺潺流水在石塊、石板間叮咚作響。由谷底到山巔,千樹萬樹色彩斑斕。
沿著清澈蜿蜒的小溪走向楓葉谷深處,遠觀層層楓葉如紅霞漫天,近賞整片楓葉如瑪瑙明珠幔。離開楓葉谷,導(dǎo)游又帶我們返回市區(qū)看銀杏路。十月的銀杏黃是丹東城里的主體色彩,可謂是滿城金碧輝煌,黃得令人激動不已。銀杏是丹東十月的詩言,滿城的銀杏仿佛給丹東披上了金色的龍袍。腳下那條落黃滿地的大道,好像是一路金箔鋪就,難怪當?shù)厝朔Q為“黃金大道”。走在松軟的黃金大道上,就像置身于一個金色的童話世界之中。
好山好水造就了丹東的美麗。我驕傲,我是丹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