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學生預習方法的研究,找到一種適合學生的.簡單易行的預習方法——六步預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能盡快掌握這種預習方法,并應用于學習中,從而學會預習,形成一定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預習 自主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152-01
預習是學生在學習新的教學內容之前,進行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自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小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對于預習作業(yè)往往無所適從,多數(shù)學生只是簡單地讀幾遍課文,或者當作一種可做可不做的作業(yè)。教師如不恰當指導,預習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奏效。
怎樣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預習的習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運用了一套簡單易操作且有效的六步預習法,這種預習方法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動中完成預習要求,在自主活動中使良好的預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
1 具體簡介
“六步預習法” 即:一標段落,二畫生字詞,三朗讀課文,四找疑難處,五查資料,六積累好詞句。(其中前三步在一年級開始學習使用,后三步在二年級開始學習使用)其具體含義如下:
“一標段落”是要求學生每預習一篇課文前,都要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序號。如果是詩歌,則標出小節(jié)序號。這個小序號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學生對課文有一種基本的感性認識,有了這種認識,對課文的謀篇布局就會有初步的了解。這種了解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會有較好的影響,使學生知道自己今后寫習作時也可以這樣安排段落。二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便于操作,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直接向學生點明第幾段,哪幾段比較重要,學生質疑時也可直接說明第幾段有疑問等。
“二畫生字詞”即要求學生把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都要標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采用不同的符號,但必須要簡單,否則影響學習效率。 在三年級階段,由于學生的課本不再全文注音,所以不僅要畫,還要把生字注音,這樣有利于掃除閱讀中的障礙。
“三朗讀課文”即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一直到讀通順為止。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都是適于朗讀的,多數(shù)課文讀起來都是瑯瑯上口。通過朗讀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朗讀的遍數(shù)由學生自己決定,當自己認為朗讀的效果較好之后就讀給家長聽,然后由家長給自己打出一個分數(shù)。課文內容熟悉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四找疑難處”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各項步驟之后,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地方用“?”標出。“學貴有疑”,有疑方有所得。我也引導學生學習質疑的方法: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習,并把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相對照,權衡優(yōu)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真正養(yǎng)成了“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查資料”是借助工具書或其它途徑,查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查疑難問題,查課文的背景資料。低年級的學生應把重點放在查字的音、形上,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查字典了解詞語的本義,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并試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學生自己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并進行細致整理,提前瀏覽,初步掌握。待到課上,可借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這樣的學習才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yǎng)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于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六積累好詞句”,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畫出或摘錄下來。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書中的課文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它們短小精悍,語言精煉,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典范。我教給學生用喜歡的簡單標記畫出。這樣會教給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學生在以后讀書時也會格外注意好詞佳句,隨時標畫出。學生對自己標記的內容往往印象深刻,自然訓練了其記憶和運用的能力。從三年級開始,我要求學生進行摘抄。長此以往,不但提高了學生讀書注意力,加強了其對語言文字的內化吸收,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的表達能力。
怎樣做才能讓學習盡快掌握這“六步預習法”呢?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先把口訣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在他課本的第一面上,以便隨時參閱。
第二,向學生講透“六步預習法”的意思以及每一步應怎樣做。
第三,以一篇課文為例指導預習。一開始指導學生預習要在課堂上進行,先讓學生說一遍口訣,然后按照口訣依次完成每一步的要求。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按要求去做,這樣不到一周,學生大部分就基本掌握“六步預習法”。個別學生最多一個月就基本養(yǎng)成按“六步預習法”預習課文的習慣。時間一長,這種預習方法學生熟記于胸,真正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語文課本上到處留下預習的印跡。 隨著學生掌握的熟練程度,我逐步我這種預習放到課前,讓學生在家中進行。
第四,當學生熟悉了這種預習方法之后,要求學生寫出預習提綱。
2 效果
使用這種預習方法之后,學生適應快,效果也比較顯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
2.1 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也有了一定層次的理解,在聽課時,注意力就會比較容易集中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上,做到聽課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就教師而言,教師在設計、檢查預習作業(yè)的過程中,既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課堂教學,又有利學生大腦開發(fā)和潛能挖掘,提高學習效率??梢赃@么說,課前預習是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2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這種預習方法后,學生感覺比較自信,上課舉手的頻率非常高,提出的問題也非常有新意,學生不斷地互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參與意識大大增強,教師再適時地進行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3 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讀書能力
在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之后,我就鼓勵他們在課外讀書時使用。學生興趣非常大。學生在課外讀書時也有法可循,邊讀邊畫邊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奠定了堅實的一步!
2.4 提高了學生使用和利用工具書的能力
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涉及面非常廣,學生在自己預習課文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碰到許多想要了解的內容,那么就會主動去利用工具書或其它途徑查找,查到的內容就可以充實到自己的預習提綱中。在課堂交流中,學生的這些內容就可以展現(xiàn)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工具書的利用和使用率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習的途徑更加多樣化,能力的提升則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