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育的核心價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我們作為教師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兒童發(fā)展是現代教育核心的定位,兒童立場應該是現代教育的立場。立場很重要,是認識和處理問題時的態(tài)度和所處的地位,直接影響著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結果。本文就兒童立場與習作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兒童立場”就是要讓兒童真正成為“兒童”
新課程與舊課程的區(qū)別,從核心來看是以什么為中心,舊課程以“知識”為中心,而新課程是以“學生”為中心。多少年來,我們習慣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孩子”的名義,去要求學生,去教育學生,但結果卻往往傷害了學生。過去習作課,我們要求學生立意要健康,要有意義,要寫積極向上的東西,孩子只好編造什么“公交車上讓位子”“橋頭上推車子”“公園里送回迷路的孩子”。我們過分強調程序性、操作性、技巧性,熱衷于炮制種種寫作方法,讓孩子機械模仿、削足適履。長此以往,學生試圖寫教師想要的東西,成人腔調十足,把兒童變成了“小大人”。
“兒童立場”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早在老子就主張“復歸于嬰兒”,教育向嬰兒狀態(tài)返回。孟子認為,孩子天性就是“善”的,教學只需提供“擴而充之”的條件就可以了,猶如園丁為種子提供陽光、雨露就可以讓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主張學生主動、自主地去發(fā)展,教學不過是為學生善的種子提供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站在兒童的立場審視我們的習作教學,我們首先要讓兒童成為“兒童”,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其次,我們的習作教學要充分放松學生的心靈,改變僵硬呆板的面孔。再次,我們的習作教學要更加開放,關注兒童的生活與需求。比如,習作教學大多是在命題作文、結構作文、形式作文、文類作文、改寫作文、課堂作文、考試作文等范圍里訓練?,F在我們要向體驗作文、意見書寫、成長手記、生態(tài)記錄、自我探索、生活作文、心靈對話、文學想象、戲劇編導等范圍進行拓展。
二、“兒童立場”就是要讓兒童永不泯滅“天性”
兒童的“天性”有八個詞語:交往、成功、好奇、幻想、游戲、模仿、嘗試、贊揚。那么,我們如何把握好兒童的“天性”來有效地進行習作教學呢?
1.“交往”與“成功”——兒童表達的需要
兒童喜歡與他人交往,害怕孤單;兒童更喜歡自己能夠有成功的表現,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兒童的特點,進行習作教學?!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是這樣說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注意“表達”和“交流”這兩個詞語,這是寫作的目的。第二學段“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钡谌龑W段“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蔽覀冊谧魑慕虒W中,不能讓學生為作文而作文,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寫作的興趣。我們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正交際的需要。如三年級上冊習作2《我的自畫像》,那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畫畫自己、介紹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把學生的作品貼在墻上,讓大家認識自己。五年級上冊習作4《請您原諒我》,讓學生把不便當面說的心里話寫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交給對方。四年級上冊習作3:“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就讓學生寫一寫,然后貼上郵票寄出去。其次,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有“發(fā)表”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我們要轉換角度,拓展渠道。如將學生由學校角色轉換為社會角色,如公民、記者、輔導員、志愿者、講解員、導游等;將閱讀對象由強勢的評判教師轉換為一般聽眾或弱勢的交談對象,如同學、讀者、向你求教的小學生等;將寫作目的由合乎規(guī)范獲得高分,轉換為與他人溝通、說清事實、講明道理、便于理解和接受、對讀者有幫助等。渠道主要指學生“發(fā)表”習作,也就是努力幫助學生建立“讀者群”。比如在??l(fā)表,在電臺播出,在墻報上張貼,在學生間傳閱,甚至由老師朗讀,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熬W絡習作”將學生習作放在網上,成為一個開放的文本,接受老師、家長及各種陌生人的閱讀批評。
2.“好奇”與“幻想”——兒童探索的本能
兒童天生“好奇”,喜歡“幻想”,喜歡到戶外去活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探索”的欲望。蒙臺梭利說:“兒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兒童就天性來講,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者?!蹦敲矗诹曌鹘虒W中,教師一定要保護好兒童“好奇”與“幻想”的天性,因為習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教師理應讓學生有生活、有體驗、有感悟,這樣兒童才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第一學段:“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钡诙W段:“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钡谌龑W段:“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游戲”與“模仿”——兒童學習的方式
兒童天生喜歡“游戲”,善于“模仿”,這也是突破習作教學難關的“秘方”。我們知道,兒童習作最大的困難就是覺得“無話可說”,我們可以把“游戲”的理念引入我們的課堂,讓兒童在玩中體驗,在玩中感受,在玩中習作。如一位老師把魔術引入課堂,將一張白紙放在裝滿水的杯子上,倒過來會發(fā)生怎樣的情況呢?還有一個老師做了一個游戲“感受兩分鐘”,共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在兩分鐘內寫出班上女同學的名字,看誰寫得最多;二是讓學生設計一個定格動作,讓學生做出這個動作并堅持兩分鐘。學生不但覺得好玩,而且非常樂意去做,教師也在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做做、想想、說說,最后學生獲得一種人生的感悟,時間的長短往往是一種感受,有時覺得時間很短,有時卻覺得時間很長?!澳7隆笔莾和瘜W習的基本方式,在習作教學中,要深刻領悟這個理念。第一學段“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二學段“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因此,教師要加強“隨堂練筆”與“讀寫結合”。
4.“嘗試”與“贊揚”——兒童體驗的密碼
兒童喜歡“嘗試”,這也是兒童從小就有學習的欲望;兒童又特別喜歡“贊揚”,稍稍給兒童一點“陽光”,他們就會“燦爛”得不得了。首先,教師要降低要求,重視過程,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習作的起步初期,教師應從寫話入手,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在習作教學中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學生心中只有具備了真情實感,才可以做到言之有物。其次,教師要毫不吝嗇地“贊揚”學生,“為了歡樂而出世的鳥,怎能坐在籠中歌唱?”鼓勵學生放開自己的手腳,抒寫自己眼中的“真”。在兒童的詞典里,沒有什么叫“不可能”,也沒有什么叫“不能夠”,我們常常說:“兒童寫的東西,可以說是天使在說話?!?/p>
三、“兒童立場”就是要讓教師永遠留存“童心”
兒童與成人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常常發(fā)生沖突。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跟成人的沖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著猛撲過去,并把他壓垮。因此,“兒童立場”就是要讓教師永遠留存著可貴的“童心”。
1.教師要讓自己成為“長大的兒童”
教師首先要變成孩子。但是要當孩子,必須使自己往后退一步,即回到孩子的時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學。孩子的世界,并不比成人的世界簡單,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候會給我們很多智慧。他們的表現和思考,他們的喜怒哀樂,很多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研究的。其次,教師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育孩子。再次,教師變成兒童,是為了引領兒童,勤勞、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與品質的養(yǎng)成便成了教育永恒的主題,教師不能讓故事走向庸俗,而引領兒童走向崇高,在兒童的心里筑起一塊高地。對于教師來說,發(fā)現兒童也是發(fā)現自己,我們是不是還有童心?我們是不是還像他們一樣純真?在孩子面前,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2.教師要讀讀兒童文學
安徒生說:“兒童讀我的故事,成年人讀我的思想?!眱?yōu)秀的兒童文學是一個人一生都要親近的。一個人一生應該兩次讀兒童文學。在兒童時代讀,那時候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好奇心,想象大膽,童年讀兒童文學作品,信以為真,給自己構建了一個想象的世界,遠比我們的現實生活豐富得多;成人以后,還要閱讀兒童文學,這個時候閱讀,雖已清楚童話是虛構的,但童話的背后還有思想。畢加索說:“要花一生的世界去學習如何像孩子一般作畫?!焙⒆訉懺姡渤3J恰盁o師自通”。教師可以確信,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臺灣作家張曉風說:“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要常常用這樣的詰問來提醒自己,“兒童立場”是我們教育的起點,也是我們教育的歸宿。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