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化辦學是評價一個高校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很多高校在國際上尋求辦學伙伴,開展交換留學項目,建立人才共同培養(yǎng)模式。交換留學項目的前提是國際學分互認制度,目前國內高校交換生學分轉換制度建設參差不齊,并且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筆者以天津外國語大學韓語系的學分轉換問題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索該項制度的建設。
關鍵詞:國際化辦學;學分轉換;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2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為了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專業(yè)過硬的高素質國際型人才,各高校開始加快國際化辦學的步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通過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擴大教育開放”,這為國際化辦學提供了切實的依據(jù)、指明了方向。交換留學能夠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為學分互認制度,即在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學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間實現(xiàn)相互認可與換算的制度。目前國內高校交換留學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國外高校與國內高校在課程設計,學分分配等方面存在差異,致使學分轉換制度的建設遇到重重困難,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這導致學生在參加出國留學項目時心存疑慮,影響了交換留學項目的開展。國內各高校情況不同,制定統(tǒng)一的學分轉換制度有較大的困難,筆者將結合天津外國語大學韓語系學分轉換問題的具體實例來探索該項制度的建設,以期健全學分轉換制度。
一、韓語系國際交流項目現(xiàn)狀
天津外國語大學作為一所外語類院校,國際化辦學步伐開始較早,通過與國外大學簽訂學生互換留學協(xié)議,每年派遣優(yōu)秀學生前往國外交流學習。韓語系平均每年招生50人,在校期間有85%的學生通過校際交流協(xié)議作為交換留學生赴韓國、朝鮮留學。學生通過國外留學來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加深對語言對象國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國際化視野,為就業(yè)增添砝碼。
目前韓語系共與10所國外高校建立了合作辦學模式,其中兩所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合作辦學模式分別有2+2項目(國內學習兩年、國外學習兩年),3+1項目(國內學習三年、國外學習一年),3.5+0.5項目(國內學習三年半、國外學習半年),考慮到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和畢業(yè)時間,一般選派大二、大三的學生交換留學,平均每年派出學生25名。
二、韓語系交換留學生學分轉換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學生在校期間的課程可分為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學分轉換所涉及的課程不外乎上述四種。由于選派的交換生一般為大二、大三的學生,并且這兩個年級的課程都會涉及公共必修課(思政類、體育、大學英語),公共選修課(6學分),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目前學校層面上已經(jīng)解決了交換生公共必修課的學分問題,學生如果因為出國留學導致公共必修課未能修讀,可參加小學期學習(集中學習)或回國后補修,如果國外開設相同或類似課程,可在國外修讀,回國后由相關開課部門進行學分認定,并轉換為國內相應課程學分。思政類課程為我國高校特色課程,國外未曾開設此類課程,因此學校每年組織兩次集中學習時間,出國且未修讀該類課程的同學可利用這種機會補修學分,也可回國后跟從下一年級修讀。體育和英語類課程分布在大一和大二,共四個學期,而國外高校都會開設此類課程,如果在大二期間出國留學,只要在國外修讀相應學期的課程并且取得合格成績,回國后由本校開課部門給予相關的學分認定便可。此外,交換留學生還涉及公共選修課,我校的公選課選修時間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學期直至大四,選修課學分為6分,通常為2-3門課程,7個學期修完即可,時間比較充裕,一般出國留學同學均可在國內修滿學分。
以上內容為我校公共課學分轉換的現(xiàn)狀,運行情況良好,學生比較認可。關于專業(yè)課方面的學分轉換,由于各系情況不同,學校將權力下放到各系,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各系的學分轉換制度。韓語系專業(yè)課學分轉換目前的做法是無論在國外選修何類課程,只要成績合格便能得到認可,學分不進行轉換,畢業(yè)成績單上不顯示國外期間的學習成績,只將國外成績單另附在國內成績單后。這種做法在操作上非常簡便,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1)專業(yè)課學習不精,能力提高有限。
由于未對學生在國外期間所學課程的內容和數(shù)量進行規(guī)定,導致學生隨心所欲,只學感興趣、較容易的課程,放棄有益的、較難的專業(yè)課學習,所學課程五花八門,有些甚至與所學專業(yè)毫無關聯(lián),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有限。部分同學回國后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語法、翻譯方面絲毫未有進步,錯失了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并且有些同學鉆空子,每學期只選修一兩門課程,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2)成績單上成績缺失,給學生造成不利影響。
學生在畢業(yè)前,各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人員會對學生四年期間的成績進行審核,只有成績合格、學分修滿才可畢業(yè)。出國學生的成績雖然未進行轉換,但成績合格便可沖抵國內期間的課程學分,因此在畢業(yè)問題上出國學生不用擔心。很多出國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畢業(yè)成績單上出國期間國內課程的成績一般為0,雖然能順利畢業(yè),但在找工作時會受到質疑,申請國外留學核算成績績點時會受到一些不利影響。
3)制度上存有漏洞,造成學生懈怠心理。
筆者負責出國留學項目的學生選拔工作,在問及為什么出國留學時曾經(jīng)有名同學回答說:“大三國內的課程太難了,聽學長說國外課程比較容易,出國可以逃避大三課程?!闭怯捎趯W分轉換制度不健全,造成學生有空可鉆,導致學生產(chǎn)生出國逃避國內課程的心理,如不及時遏制,將有悖交換留學項目開展的初衷。
三、針對問題,制定措施
韓語系專業(yè)課學分轉換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制度的不健全,問題的復雜性導致采取一刀切的辦法,這非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學科的發(fā)展。針對學分轉換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
1、明確規(guī)定課程內容及數(shù)量
為了保證國內外課程轉換的順利進行,學生在留學期間應根據(jù)同期間國內專業(yè)必修課的內容和數(shù)量來進行選課,在國外開設課程中如有類似課程,應當選修,如無類似課程,可選修其他與專業(yè)相關課程,回國后可沖抵國內相關課程。另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生可根據(jù)個人愛好選修其他課程,回國后可與專業(yè)選修課進行學分轉換。明確規(guī)定課程內容及數(shù)量,有利于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并且能夠敦促學生國外期間的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將國外成績轉換為國內成績
目前韓語系未能將國外成績轉換為國內成績主要是因為課程數(shù)量和內容的不對等,我們如果明確規(guī)定課程內容和數(shù)量后,轉換就變得比較容易。教學管理人員可根據(jù)學生國外所修課程,與國內相關課程進行對等轉換,如缺失某門課程,回國后重新修讀。關于成績記載方面,如果對方成績標準與我校相同時,可直接轉換;如果對方按A、B、C、D、F等級評定成績時,可按照A+ 100,A 95,A- 90;B+ 89,B 85,B- 80;C+ 79,C 75,C- 70; D+ 69,D 65,D- 60; F不及格的標準來轉換成績。這樣學生畢業(yè)成績單上所有課程均有成績記載,避免了就業(yè)和留學方面的不利影響。
3、加強制度建設,做到有據(jù)可依
學分轉換制度在施行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教學管理人員仔細分析,妥善處理相關問題,同時要認真總結,不斷完善學分轉換制度,使工作有規(guī)可依,有據(jù)可循。要加強交換學生的出國前教育,使其清楚國外的學習情況,避免學生懈怠心理的出現(xiàn),真正實現(xiàn)國際化辦學的宗旨。
國際交換生學分轉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進國際化辦學的開展,同時也有利于國際教育資源的共享,我們在進行學分轉換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妥善解決突出問題,總結出一套符合學校規(guī)定、學生利益的好制度,真正實現(xiàn)辦學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王瑞德,“大學國際交換生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5月
[2]、賈萍、方惠圻、 王琳,“中外高校學分互認比較制度”,當代教育論壇,2010年第4期
[3]、袁耀宗,“關于我國高校學分互認問題的思考”,教師,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