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驚”現(xiàn)象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普遍存在,其背后體現(xiàn)的是靈魂信仰。本文結合“收驚”現(xiàn)象分析靈魂信仰,并進一步闡釋靈魂信仰對人們觀念及生活習俗的影響。
關鍵詞:“收驚”;“靈魂信仰”;影響
[中圖分類號]:B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1
“收驚”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通過宗教儀式將被驚嚇者(主要是小孩)的魂收回來的儀式。類似的儀式在先秦時期就存在,屈原的《招魂》中有:“朕自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牽于俗而恙穢。上無所考此盛德兮,常離憂而愁苦?!睋?jù)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這是屈原在召楚懷王的亡魂。“收驚”現(xiàn)象背后體現(xiàn)的是靈魂信仰。
人類最初的信仰是從自身開始的,如對夢境和死亡的不解導致人們相信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肉體是具體的、摸得著的,靈魂是虛幻的、摸不著的。我國對靈魂的觀念很早就存在的:《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本文將從“收驚”現(xiàn)象中淺談“靈魂信仰”。
一、“收驚”現(xiàn)象及原因淺析
“收驚”的方式會因地方不同而有差異,文章借助本人當?shù)氐牧曀钻U釋“收驚”的方式。收驚前,主持者(一般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會做一些材料上的準備:一個中等大小的碗,裝滿米,用一塊干凈的布包著,再包一件小孩平時穿的衣服,將一根針插到碗中央。材料準備好后,老人提醒周圍的人保持安靜,開始念口口相傳的咒語或是經(jīng)文。過程中,老人閉著眼,握著包著碗的衣服的末端,在小孩的腦門面前來回地轉圈。咒語或是經(jīng)文會念三遍,整個過程大概會持續(xù)15到20分鐘。收驚完后,老人會囑咐家長把米帶回去:同樣包著布和衣服扎著針,在小孩的床頭放一晚上,第二天將米做成飯讓小孩吃掉就萬無一失了。
“收驚”的緣起和靈魂信仰有關。在古代醫(yī)療設施十分落后的年代,小孩的夭折率比較高。人們認為:一是小孩的靈魂還小和身體結合的還不緊密,容易受驚嚇而走失;另一方面則是有厲鬼在作祟勾魂。
“收驚”時材料的講究也是靈魂信仰的體現(xiàn)。米是用來收容靈魂的,碗的某個邊角發(fā)現(xiàn)缺口的部分便是孩子掉的魂的一部分,被收到米堆里去了。過程中要用小孩穿過的衣服,這是作為靈魂信仰一部分的接觸巫術的體現(xiàn)。江紹原的《中國人的發(fā)爪和接觸巫術》:它們(指割去的肉或者筋骨)受的待遇,照那些人的眼光看,仍能影響到本主,而且影響到他的全身心。譬如說,它們被火燒,本主就覺得全身熱不可耐;被冰冰,他就覺得全身戰(zhàn)栗;他們被毀滅,他的性命也不能保;而且如其旁人向它們作如此如此的吩咐,它們的原主的思想感情也就不由自由地如此如此起來。人們認為自己與自己身上即使已經(jīng)棄去的部分,肉也罷,筋骨也罷,仍保持著同感的關系:小孩子穿過的衣服,自是有小孩子的毛發(fā)和痕跡遺留,和小孩子的鬼魂有著某種聯(lián)系。
針被認為有驅魔辟邪的作用,“鬼門十三針”在中醫(yī)里雖說是不很正統(tǒng)。但是,針灸在中醫(yī)里很重要的位置。此外,針扎在上面,才會有空隙,失散的靈魂才能透過衣服和布料回到碗里。將那碗米放在小孩的床頭,自是希望魂魄能夠自己回到小孩子身體里去。靈魂回到肉身里,病自然痊愈了。
二、“靈魂信仰”及其影響
我國靈魂觀念萌發(fā)大致在蒙昧時代中后期。在北京周口店發(fā)現(xiàn)的山頂洞人的遺骸周圍有鉆孔獸骨等隨葬品,這些隨葬品被認為是靈魂不死觀念的產(chǎn)物。西安半坡仰韶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甕棺,其蓋盆底部有小孔,許多研究者都認為是給死者的靈魂留有出口。
靈魂信仰的發(fā)源是極其自然的。面對死亡,人們自然會產(chǎn)生“人為什么會死亡”和“人死后會到哪里去”的疑問。古時,中國人的認為:“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陽魂為神,陰魄為鬼”。由此可見,我國古人相信靈魂和形神是可以分離的,靈魂離開了人的肉體之后人便死了,成了鬼。許慎的《說文解字》釋鬼為:“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陰氣賊害?!碑敃r人們認為鬼是人死后的歸宿。靈魂信仰也由此產(chǎn)生了。
靈魂信仰對人們有眾多影響,首先是修仙和輪回觀念。人們相信有靈魂,并希望“靈魂不死”,追求長生。魏晉南北朝時,人們熱衷于煉丹和求仙,希望擺脫肉體的桎梏,白日升天而靈魂長存。佛教興盛之后,人們認為靈魂由閻王管理,并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和地獄)中輪回,便開始關注現(xiàn)世的修行。
靈魂信仰對人們的很多習俗也有影響。在人們的意識中,最初的靈魂是有血緣關系之別的。《左傳·僖公十年》:“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睂τ谡K劳龅挠H戚,被封為祖靈,由此產(chǎn)生“祖先崇拜”。中國的三冥節(jié)——清明、中元節(jié)和十月朔便是為了祭奠祖先的。
此外,大人會給小孩子帶“長命鎖”以來鎖住小孩的靈魂,防止靈魂被厲鬼勾引而走失。有了長命鎖小孩魂不離魄,自然“易養(yǎng)成人”,且會“長命百歲”;傍晚的,大人們警告小孩不能吹口哨,這樣會把鬼勾來把你的魂給勾走;一個人在山上時,聽到有人喊你的名字,絕不能答應,正如發(fā)爪和人靈魂的聯(lián)系,名字和靈魂也是有聯(lián)系的。因此,在山上有人叫你的名字,可能是那些孤魂野鬼在勾你的魂,答應了,你的魂就要被勾走了。
結語
“收驚”現(xiàn)象可以體現(xiàn)人們的靈魂信仰。靈魂信仰在我國萌芽極早,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人類對自身和未知的死亡探究的結果,并對人們的觀念和民俗產(chǎn)生重要影響。人們對靈魂的問題還在進行著探究,靈魂信仰對人們生活也持續(xù)產(chǎn)生著影響。
參考文獻:
[1]、陳世鐃編.左傳選譯[M].江蘇:鳳凰出版社,2011.
[2]、徐建華,金舒年主編.楚辭選譯[M].江蘇:鳳凰出版社,2011.
[3]、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4]、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苑利主編.二十世紀民俗學經(jīng)典(信仰民俗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6]、鐘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