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紀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依賴科學技術,發(fā)展科技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明確指出:我國基礎教育必須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是一項繁重而迫切的任務。
關鍵詞:學習習慣;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鐘啟英,重慶市鐵路中學教師,籍貫:四川眉山,學科: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01
學校要實施素質教育,主要載體是課程,主要途徑是學科教育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其落實素質教育的情況如何,不僅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整個基礎教育的質量,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意義重大。
語文素質是以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健全的審美意念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有機復合體。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開發(fā)智力、感受社會文化熏陶和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習慣的和諧共振,共同構成提高語文素質的基本內涵。其中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因為語文素質中占很重要地位的語文能力“要在習慣中才能行成”。(葉圣陶語)
葉圣陶先生有很多文章談到學生學語文要養(yǎng)成習慣的問題,有的文章反復強調。他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兩方面必須聯(lián)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養(yǎng)成習慣”。他甚至還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語文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良好習慣的首要條件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實現(xiàn)由知到能的轉變。課堂上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最終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自能讀書不待老師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必須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是學得方法,練成技能,養(yǎng)成習慣的結果。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工具。教師的責任也不是把篇篇文章裝進學生的腦子里去,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參與語文實踐。在實踐中能動自主地領悟語言規(guī)律、感悟人生和社會,充分獲得生活經驗的頓悟和積淀。那么,語文素質的提高也將指日可待了。
其次,持之以恒?!板憻捔晳T要有恒心,隨時隨地當作一件事做”。因為習慣不可能依書照本,也不可能計日程功。更何況一旦有了不良習慣改起來就更難。因此,要通過嚴格而又反復持久的訓練。這一既是對教師而言,又是對學生而言。
那么,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手。
聽話習慣:聽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葉圣陶先生強調要“養(yǎng)成專心聽話的習慣”,“必須特地留意人家怎樣用詞,怎樣表達意思,留意考察怎樣把一篇篇長長的語言順次地說下去”。
說話習慣:說話與聽話同等重要。要養(yǎng)成有禮貌說話的習慣。要求學生大膽地說,說真話,訓練學生根據說話的內容,選擇恰當?shù)恼Z氣,準確表達文章所寫的意思。
聽與說是密不可分的,聽是吸收,說是輸出。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一般人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不聽話、說話,有時還要多聽多說,不僅說一些零碎的話,還得說整段整篇的話……??梢?,聽說能力是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必備能力,是人之本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勢在必行。因此,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按照先易后難,先單一后綜合的客觀規(guī)律,來確定訓練內容和要求。初一年級時,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以學號為順序,把昨天“新聞聯(lián)播”的主要內容說一遍,其他同學聽后,再指定一位同學復述。以及聽成語說典故,成語接龍等。到初二就適當?shù)丶哟箅y度,讓他們說得多一些,記得多一些。我的辦法是請同學講成語故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適當作筆記,這人同學說完后,再指定一位同學復述昨天講的成語故事。以及進行語文知識擂臺賽等。初三年級通過語文活動課開故事會、辯論會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閱讀習慣: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毒拍炅x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養(yǎng)成精讀的習慣”,“養(yǎng)成略讀即速讀的習慣”,“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即雖然從整體看語文教學效率不算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不能盡如人意?!钡總€學校、每個班級總會有少數(shù)語文尖子生,問他們經驗,大多回答得益于課外閱讀。一位連續(xù)三年在上海中學生作文競賽中獲得一等到獎,后來考入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同學在介紹經驗時說:“我的體會就是一句話:多讀。從課內到課外,從文學到科技,多多益善?!鼻嗌倌陼r期大量課外閱讀是許多知名學者、作家通向成功之門的必由之路。有了數(shù)量,才會有質量,對中學生來說尤其如此。
閱讀內容需要教師指導,引導學生讀那些文質兼美的時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略讀、精讀的方法,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我向學生推薦訂閱《中學生閱讀》和《作文通訊》,由于這些雜志切近學生生活,學生很愛讀。有的學生讀了這些不解渴了,還可以向他們介紹層次更高一些的讀物,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語文能力也逐步提高。
教師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讀書先看序文”的習慣,“養(yǎng)成學生先看目錄的習慣”(葉圣陶語)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等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使學生積極投入主動參與,顯示自己的閱讀涉獵面,激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
寫的習慣:養(yǎng)成卷面整潔,注意行款格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習慣,“動筆之前想定個簡要的提綱,寫在紙上也好,記在頭腦里也好,這是一種好的習慣。寫完了,從頭至尾看一遍,然后自己審核,自己修訂,這是一種好習慣。寫完了,站在讀者的角度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這樣做從群眾觀點審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種好習慣。”(葉圣陶語)養(yǎng)成修改自己文章的習慣。要引導學生多寫多練,養(yǎng)成習慣,最好能培養(yǎng)出興趣。
寫的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觀察生活,觀察周邊的人和事。三言二語,隨時寫下對自己有感動的東西。我主要采用“每周一練”的方式。時而命題、時而自擬題。寫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每星期一交,好的文章,面批后由作者再修改,然后念給同學聽,由同學進行評析。期末匯集成冊——班級優(yōu)秀作文集錦。由此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養(yǎng)成了習慣。
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最重要的就是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沒有高素質的教師是難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學生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么教師就應具備這些習慣,并以此感染學生,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