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月明和尚與柳翠的故事出現(xiàn)在了不同作家的多個文學作品中,故事的內(nèi)容與情節(jié)有著相似之處,也存在相異之處。本文即筆者對此故事進行了查閱與了解之后,所做的一個簡要的梳理以及對此故事的一點拙見。
關(guān)鍵詞:紅蓮;月明;徐渭;分流;合并
作者簡介:李春梅(1989-),女,漢族,四川綿陽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09級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01
月明和尚與柳翠的故事,說的是府尹柳宣教不滿玉通禪師,指使妓女紅蓮引誘其破戒;玉通含恨而亡,轉(zhuǎn)而投胎為柳宣教之女柳翠,淪為妓女,敗其門風,最后被玉通法友月明和尚度化的故事。
關(guān)于月明和尚與柳翠的故事,最早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中記載了類似的民間傳說:普濟巷,東通普濟橋,又東為柳翠井,在宋為抱劍營地。相傳紹興年間,柳宣教者,尹南安,履任之日,水月寺僧玉通不赴庭參,宣教憾之,計遣妓女吳紅蓮,詭以迷道,詣寺投宿,誘之淫媾。玉通修行五十二年矣,戒律凝重,初甚拒之。及至夜分,不勝駘蕩,遂與通焉。已而詢知京尹所賺也,慚怩而死,恚曰:“吾必敗汝門風”。宣教尋亡,而遺腹產(chǎn)柳翠,坐蓐之夕,母夢一僧入戶,曰:“我玉通也”。既而家事零落,流寓臨安,居抱劍營。柳翠色藝俱絕倫,遂隸樂籍,然好佛法,喜施與,造橋萬松嶺下,名柳翠橋。久之,皋亭山顯孝寺僧清了,謂凈慈寺僧如晦曰:“老通墮落風塵久矣,盍往度之?!比缁弈艘曰壴劻?,為陳因果事,柳翠幡然蒙出家之想,如晦乃引見清了,清了為說佛法,奧旨及本來面目,末且厲聲曰:“二十八年煙花業(yè)障,尚爾耽迷耶?”柳翠言下大悟,歸即謝鉛華,絕賓客,沐浴而端化。歸骨皋亭山,從所度也?!?】
明代徐渭《四聲猿》中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也寫此事,分為前后兩出,分別敘述紅蓮引誘玉通破戒、月明和尚度化柳翠兩個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內(nèi)容與《西湖游記》中所記頗為相似。但徐渭的作品中,故事更加荒誕、情節(jié)更加離奇、人物更加豐滿,并且?guī)в袘蛑o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他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精神。《四聲猿》被譽為“詞壇飛將”、“明曲之第一”,而《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作為《四聲猿》之一,以風趣和詼諧的筆調(diào)寫內(nèi)心的憂憤與狂放,其貢獻與價值自是不言而喻。【2】
馮夢龍《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故事情節(jié)亦大類田汝成所記。但故事經(jīng)過文人之筆潤色,增添了更多地向善思想:柳宣教不再那么邪惡,他不僅有學識,而且有政績;紅蓮不再那么魅惑,她既有無奈,也有被迫;柳翠雖做了行首,卻如《西湖游覽志》中所記,從小愛好佛法,造橋鑿井,造福一方,又每月朔望,閉門念佛。【3】
清人吳龐(字士科)著有《紅蓮案》,創(chuàng)造性地將徐渭加入到柳翠與月明和尚的故事之中,從而將故事的重心大幅度地轉(zhuǎn)移到了徐渭的人生經(jīng)歷與憂憤苦悶之上。劇中柳宣教指使紅蓮誘惑玉通破戒、玉通轉(zhuǎn)世成為柳翠的情節(jié)不變,但在作者安排下,徐渭與玉通、月明二師成為了好友。當徐渭知曉了玉通與紅蓮之事,心中非常不快。此時柳宣教又說服錢塘令幫助紅蓮奪取了徐渭的書屋,徐渭又因殺妻事件入獄。后來,徐渭得到胡宗憲的重視和起用,查辦了紅蓮等人,為自己更為好友一雪前仇。當徐渭見到柳宣教之女柳翠,并不知其是玉通轉(zhuǎn)世而成,只是直覺“若與相識”,便將其釋放。直到柳翠遇見月明,頓悟宿因,乃從月明為尼。后徐渭訪玉通舊居,恰好遇到柳翠與月明,暨開玉通之塔,柳翠忽化為玉通,與月明相攜坐化。徐渭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吏家庭,從小就以能文為人稱贊。但他只考中了秀才,之后便屢試不第,以致終生在功名上都沒有成就。他學習并接受各家思想,同時又是一個關(guān)心時事、喜愛兵法的人。直到胡宗憲當了浙閩軍務總督,聽說了徐渭的文名,才把他招致幕下。徐渭替胡宗憲寫了很多奏章文牘,胡宗憲也對他十分器重。后來,胡宗憲遇事下獄,徐渭也受到了政治迫害,此事導致他一度憂憤成狂?!?】《曲海總目提要》中對《紅蓮案》的解釋是:“玉通徐渭相隔百年,士科以渭曾演此事,故扭合于渭;以又渭才高未遇,借此以舒郁吐奇,作后人談柄耳?!薄?】將玉通與徐渭設置為好友,雖然不合史實,有欠妥當;但此劇借徐渭之手殺紅蓮,又設置徐渭最初身陷囹圄、最后官至總督的傳奇情節(jié),不僅起到了諷刺的效果,更隱射了徐渭的慘淡經(jīng)歷,所以筆者認為此劇在前人基礎(chǔ)之上又為故事開拓了新一層的意義。
月明與柳翠的故事,還有很多其他的記載,前人的研究也比較地詳細完備,其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一是“紅蓮”的故事——紅蓮引誘禪師破戒,二是“度柳翠”的故事——月明和尚度化柳翠。月明和尚與柳翠故事的兩個部分,有各自發(fā)展的階段,也有并流的階段。有的作品只記載了故事的前半部分,有的作品又只記載了故事的后半部分,而徐渭和馮夢龍的作品則二者兼而有之。加之徐渭和馮夢龍的作品出現(xiàn)較晚,所以應該是集前人成果而成。
“度柳翠”的故事衍生了眾多的作品與成果,徐渭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與馮夢龍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便是其中的最佳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紅蓮”的故事并未衰亡,《清平山堂話本》中的《五戒禪師私紅蓮記》與《喻世明言》中的《明悟禪師趕五戒》即由其發(fā)展而來,故事內(nèi)容大致相似:五戒禪師見紅蓮心動,破戒后坐化,轉(zhuǎn)世為蘇軾。明悟禪師為報五戒之恩,追隨而去,投胎成為佛印,二人由互有嫌隙到相知相伴,最后一起仙逝。在這一個分支的發(fā)展過程中,故事已經(jīng)從“紅蓮”故事的佛教與淫欲中脫離出來,歌頌了真摯的友誼?!?】
參考文獻:
【1】田汝成.《西湖游覽志》第三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徐渭.《徐渭集》第四冊.中華書局.1983。
【3】馮夢龍.《喻世明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4】張全恭.《紅蓮柳翠故事的轉(zhuǎn)變》.《嶺南學報》第五卷第二期.1936。
【5】徐渭.《徐渭集》第一冊.中華書局.1983。
【6】洪耿.《清平山堂話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7】謝謙.《論“度柳翠”雜劇的兩個系統(tǒng)》.《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