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分v述的就是“老北京的一個不幸的知識分子舊家庭的故事,三個女人一個男人兩個孩子,一個破落的大院,演繹的是一出凄苦的人生劇目?!薄?】但是即使是這樣屢見不鮮的題材,在王蒙的筆下也可化腐朽為神奇。
關鍵詞:《活動變?nèi)诵巍?;另類的喧?/p>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0-01
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分v述的就是“老北京的一個不幸的知識分子舊家庭的故事,三個女人一個男人兩個孩子,一個破落的大院,演繹的是一出凄苦的人生劇目?!薄?】但是即使是這樣屢見不鮮的題材,在王蒙的筆下也可化腐朽為神奇。
詈語,俗稱臟話,即罵人話。由于詈語的特殊性質(zhì),很多文人學者都像躲瘟疫一般對它“敬而遠之”,以致在大多文學作品中更是難覓其蹤跡,但是在王蒙先生的《活動變?nèi)诵巍分?,作者毫不避諱地將洶涌澎湃的詈語大規(guī)模的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使小說呈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特色。
文本中主要的詈語情景集中發(fā)生在倪吾誠與姜氏母女之間,而倪吾誠和靜宜兩夫妻之間的紛爭是最具代表性的,夫婦倆的爭吵在文本中共有十三處,其中就有十處涉及文化的各個領域,表現(xiàn)為語言的對抗,對針眼和隨地吐痰的厭惡,有關刷牙、走路挺胸、就餐禮儀等生活習慣的不滿,對愛情觀念的爭論,對西方醫(yī)學的爭執(zhí)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科學的不同看法。
梳理文本我們可以揭示出兩人爭吵的根源。首先,性格原因?然而這個假設是行不通的。因為倪吾誠私下找律師談兩人離婚的原因,文本中清楚地寫道:“離婚的理由是什么?性格?性格怎么了?”倪吾誠的“回答是斷然否定”,并且文本也沒有講述過或透露出過兩人性格的不合。
其次,經(jīng)濟沖突?我們發(fā)現(xiàn),當夫妻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靜宜往往會拿丈夫最感頭痛的“錢”來說事,顯然沒有錢就不會有倪吾誠所想要的文明生活,沒有經(jīng)濟基礎何談上層建筑。于是“錢”就成為兩人吵架的導火索,但我們也不能被表面假象所迷惑。因為潑綠豆湯事件后,倪吾誠在家養(yǎng)病期間,靜宜與他有過促膝長談,“你倪吾誠真是混不上飯吃的那一天,我養(yǎng)著你!……我叫街要飯也得養(yǎng)活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靜宜為挽回丈夫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此外還有靜宜在倪吾誠被師大解聘時的心理活動,以此來作為佐證,即靜宜認為“解聘是她期待的,解聘帶來的是希望”,可見靜宜之前的“演說”確實是出于一片真心。所以,最后推斷可知,靜宜與倪吾誠的矛盾是文化的沖突。
他們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文化沖突是源于倪吾誠堅信的西方文明與靜宜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碰撞。倪吾誠對西方文明的崇拜越深,兩人之間的關系就越僵化,直至倪吾誠發(fā)展到對西方文明頂禮膜拜的地步,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就解體了。與對西方文明的高度贊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倪吾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憎惡,他認為只要是外國的就都是好的,凡是中國本土的就都是愚昧的。全盤西化的倪吾誠,這種病態(tài)癥已經(jīng)深入骨髓,與此相伴的是他的諸種令人捧腹的行為。如在家養(yǎng)病的他硬著頭皮吃下去令其作嘔的魚肝油,遭受了不必要的身體不適。還有由于垂涎趙尚同講“蟠尾絲蟲病”時流利的發(fā)音以及對外文的推崇,他明明無此病,卻還要去西單商場的西藥房買這種藥來吃。以上倪吾誠種種行為都驗證了他的病態(tài)心理,他把西方文明捧得超出了實際,再加之相互之間沒有坦誠的溝通交流,這使其妻子和家人無法忍受,進而演變?yōu)榧彝巿?zhí)。倪吾誠與姜趙氏有關隨地吐痰的爭執(zhí)和他勸守志的靜珍再婚的紛爭,都足以說明他與眾人之間的文化沖突,他的這些做法在姜氏母女看來,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習慣的公然挑釁,具有“打破常規(guī)”的意義。長此以往,家庭成員之間沖突的加劇使得家庭關系破裂,倪吾誠與靜宜的隔閡也如鴻溝一般不可逾越。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一個家庭就這樣轟然倒塌了。
但是男女主人公相處了十多年未離婚,可見倪吾誠有他自己解決和規(guī)避紛爭的方法。
A.孔子“禮”的思想
盡管倪吾誠口頭上說他不喜歡孔子學說,但孔子學說中積極的文化意蘊在中國幾千年的發(fā)展中仍是顛撲不破的,孔子文化雖不被倪吾誠所認同,卻被他潛在的實踐著。正如史福崗所說:“更長的時間,中國不會有哪個有頭腦有理性的政治家反對或者放棄孔夫子的,除非他不想在中國搞政治?!庇蛇@樣一個連老外都懂得的淺顯的道理,可以看出孔子學說已滲透到中國文化的血液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本位,不論是誰,都無力撼動它的存在實質(zhì)。就如第一次倪吾誠與姜趙氏因隨地吐痰這一惡習而發(fā)生爭執(zhí)后,在靜宜的勸說下,倪吾誠為了彌補家庭裂痕,盡敬老的義務,給姜趙氏賠不是,這就是倪吾誠實踐“以和為貴”的例證。
B.鄭板橋“難得糊涂”的哲學
鄭板橋“難得糊涂”的條幅被掛在倪吾誠正房迎面的墻上,“他覺得這種糊涂哲學有理,有用,妙,能安穩(wěn)人”。在倪吾誠與靜宜因倪藻的一些習慣而生氣,即待發(fā)作時,“他看了一眼鄭板橋的書法,便死皺著眉頭忍了下來”,正因為在此刻糊涂哲學所起到的很好的安撫人心的克制作用而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一觸即發(fā)的爭吵,足見這種糊涂哲學所帶給人的“心平氣和,萬事無可無不可的平靜感”。
C.孟官屯——陶村一帶野蠻的殺手锏
倪吾誠雖向往欽羨西方文化與科學,但卻無法徹底脫離中國農(nóng)村文化,其表現(xiàn)為:被杜公問急時,“臉上忽然出現(xiàn)了那種孟官屯——陶村人的標準的茫然麻木的神情”。所以不論他外表怎么洋氣,如何追求洋化,但骨子里還是帶有中國的傳統(tǒng)因子,尤其是那種最令他厭惡的茫然麻木神情,有時也會在他的臉上浮現(xiàn)。此外,他還會采取野蠻的策略,“無師自通地想起了孟官屯——陶村一帶男人對付女人的殺手锏來了,他大喝一聲:我要脫褲子了!邊說邊做狀?!边@一招使三個女人立刻落荒而逃,這是中國農(nóng)村落后的低級的分歧解決方式,令人哭笑不得的無奈的客觀現(xiàn)實。
作者將男主人公解決規(guī)避紛爭的方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看到這些方式的不可取之處。如今切合當前中國的發(fā)展形勢,被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普遍認可的解決方式是“和諧”?!昂椭C”是中國現(xiàn)在與未來文明的、民主的與現(xiàn)代的人際關系的曙光。與此同時,“和諧”也是文本中人物所尋求但未果的解決紛爭的方式。從紛爭解決方式的演變,可以看出中國人現(xiàn)在文明發(fā)達的程度和改良意識,隨著大國崛起,中國人在不斷地改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陳腐愚昧的糟粕,文明正深入人心,中國社會中像倪吾誠一樣的“多余人”【3】將逐漸成為歷史的回憶。
王蒙的《活動變?nèi)诵巍方o了我們很多深發(fā)的空間,是一部值得被后人不斷研究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作品。
注釋:
【1】郭寶亮,《王蒙小說文體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80頁
【2】郭寶亮,《王蒙小說文體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80頁
【3】趙文輝,《中西文化沖突中的“多余人”--<活動變?nèi)诵?gt;中倪吾誠形象的解讀》,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