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蘇省高考語文作文題
根據(jù)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游子吟》)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我愛這土地》 )
在這些神圣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qiáng)烈的慈愛,像激流一般飛涌出來。甚至毋須探詢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里,他們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于患難時的那么偉大,那么豐滿,那么幸福。(羅曼?羅蘭)
請以“憂與愛”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選;3.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憂與愛
你明兒個就回城里了?哦,你過來,做爹的有幾句話要跟你說。
記住以后回來,見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都打個招呼,記不得叫啥沒關(guān)系,人家都記著你哪!
前兒個你二爺給你遞煙,你說說,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煙好?你讓他老人家臉往哪擱!
回來那天,鄰居二嬸問你啥時候回來的,你說“今天早上”,說“今兒個”不就行了?撇啥腔?這才出去幾天,舌頭就不會打彎兒了?以后說話,先想想村里人咋說!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誰不知道喝了難受?你沒看你舅那天那個高興勁兒?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買不到!
昨兒個你跟你媽去南坡鋤草,你鋤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媽多疼,你還嘻嘻哈哈不當(dāng)回事兒?
鋤完草回來,吃完飯你就往那兒一坐,你不能幫你媽洗洗碗?你看你媽一天哪兒閑過一會兒?你小時候勤快勁兒哪去了?回城里你也這樣?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脫了吧!不穿西服就沒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沒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褲衩子有啥丟人的,你小時候不還光屁股滿村跑了嗎?自己得勁兒不就行了?
昨兒個那包點心,你啥給扔了?啥?過期了?莊稼人有啥過期不過期的?那點心是前莊你表姐給你媽捎的。她日子過得多緊巴你不知道?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勁兒?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個方便面,那玩意兒能比吃個饅頭營養(yǎng)?當(dāng)你媳婦面我不好說,你這是疼孩子?
下次別再偷著給你媽塞錢,我估摸著你媳婦也不知道。咱倆口子身子也還硬朗,吃喝不愁。你倆要為這事兒再鬧起來,讓咱倆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電話,讓孫子和你媽多講兩句。別用手機(jī)打,那玩意兒貴。記住了!
嘆啥氣?爹跟你講這話是為你好。爹這是怕你好話聽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換了別人,沒人跟你講這話。真有這么說你的,也都是擔(dān)心你心浮起來,將來會栽!你也該好好聽聽這些人的話,跟著人家好好干,因為他們才是真正擔(dān)心你、愛你的人。那些整天說好話的,沒安什么好心!
又嘆啥氣?把煙掐了!
【評語】絮絮的家常,濃濃的真情,全文幾乎不見“憂”與“愛”字,或嗔,或怨,或指責(zé),或提醒,字里行間卻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對孩子的“憂”與“愛”,讓人動容。語言質(zhì)樸,構(gòu)思精巧,可謂拙中見情,巧中顯愛。
憂與愛
茶與水的相遇,實在是一種前世今生的緣分。
我拂開茶葉盒的蓋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葉撒進(jìn)圓滾滾的茶壺,細(xì)長干硬的茶葉撞擊白瓷的壺底,如碎玉落進(jìn)深澗。滾燙的開水大口呼吸著涌進(jìn)茶壺,仿佛迫不及待去擁抱一個早已注定的誓言。茶葉以近乎瘋狂的姿態(tài)旋圍、舞動,一瞬間充斥了茶壺中的天地。
愛茶,不僅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誠無比的茶道,關(guān)于茶的一切。
愛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適性。黝黑粗壯的漢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飲一壺,那些自不必說的情分或人生感懷,都沏進(jìn)小小的杯里;與世無爭的雅士,禪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氳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開茶壺的蓋子,茶葉已完全舒展,清綠的水面上浮著泡沫。一切歸于寂靜,我仿佛聽到了一聲細(xì)細(xì)的嘆息。
誰在嘆息?誰在手捧著溫?zé)岬牟璞?,滿懷憂愁地嘆息?
既愛,又怎能不憂?
不論是中國的茶道還是日本的茶道,都講究四個字:和、靜、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韻的今天,誰又能褪去鉛華,閉門喧囂,再為自己沏一盞茶。
他們互相炫耀,自己茶葉的尊貴,茶具的精美。他們從冰箱里取出裝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氣的茶飲料。不由地?fù)?dān)憂,源遠(yuǎn)流長的茶文化將如何保持其充滿古意的純粹?
想起洪應(yīng)明在《菜根譚》中所寫:“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無弦而常調(diào),短笛無腔而自適,縱難希遇羲皇,亦可匹儔秘阮?!闭娴?,“茶不求精”,只要“壺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擔(dān)憂,虛夸和浮華污染了那一壺清茶,最終遮蔽了曾經(jīng)向往真實的人生。
愛茶,卻也憂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熱愛永遠(yuǎn)不變,那種沉甸甸的憂愁也真實存在。憂與愛不論如何交錯,最終無言,就都化進(jìn)杯中,啜飲,細(xì)品茶中的苦與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涼了,有半卷的茶葉半沉半浮在中間,像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沉沉的空氣中凍結(jié),露著一半熱愛,卷著一半憂愁。
【評語】以輕靈的抒情文字述說一種文化的憂與愛,頗難駕馭。作者以精微的刻畫,滲透深摯的情思,首尾呼應(yīng),神完氣足,妙在“過程”的展開曲折有致。能夠?qū)⒑唵螌懙秘S富、復(fù)雜,將感受變得微妙、綿長、強(qiáng)烈,正是文學(xué)的妙用。而概括、點醒處,要言不煩,則又是此文精思所在。
憂與愛
人們說,社會是和諧的,所以“一個都不饒恕”的魯迅是要撤退的;人們說,社會是有愛的,所以沉郁頓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構(gòu)的。似乎那些亙古的憂慮是天地間大愛中的刺耳雜音。
可是我們時常見到的是,膚淺者用富麗堂皇的“愛”的金線織出燦爛卻脆弱的錦繡華圖,而先圣卻凝著憂郁沉澀的目光將“愛”字寫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們對于“愛”的追求過于狂熱,以至希冀掩蓋所有悖于愛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總是一副苦吟愁嘆形象的他顯然不合社會的主旋律。人們自然知道“詩圣”的心中確實有天下蒼生的大愛,但仍對他極端的表態(tài)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鴉,詩圣以一種更為“親民”的形象重見天日。這種娛樂化的方式在傳播上具備先天性的優(yōu)勢,但愈是傳播得泛濫,越讓人覺得理性的匱乏與交流的無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說:欣賞俏皮的、近乎天衣無縫的幽默,也意味著美化他的離題。杜甫失去了憂慮的本質(zhì),他的愛又將寄托在何處。
歷史早已告訴我們,一團(tuán)和氣的清明局面下,彌漫的是虛假的愛,真正包藏的是不懷好意的禍心。沒有那戳破假象的憂慮的諍言,愛的陣地遲早失守。自然地,我們會想到為人民鼓與呼的彭德懷,他的鐵骨風(fēng)范與理性本質(zhì)似乎刺擾了大躍進(jìn)的一派繁榮,但他那惱人的諫言卻真正把新中國拉回了懸崖邊。不和諧的憂慮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勝負(fù)一明,時代漸遠(yuǎn),戰(zhàn)血為雨露洗得干干凈凈,人們便以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愛的表達(dá)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憂了。就像喜羊羊總是會戰(zhàn)勝灰太狼一樣必然,愛的詮釋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愛。
人情固重難而輕易,喜新而厭舊,可以理解。但竊以為,“憂”時時刻刻都應(yīng)當(dāng)是一種不朽的時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與愛捆綁在一起,借用數(shù)學(xué)的語言講,憂是愛成立的必要條件?!熬蛹材┦蓝环Q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開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幾個疾人民之所疾,憂天下之可憂,敢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人。而他們是時代的瑰寶。
沒有憂的愛,就像沒有緯線只有經(jīng)線的布,一扯便斷了個兩截。
【評語】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語言,直陳世態(tài)之偽美、無憂之愛的虛浮。論述簡潔清晰卻又鞭辟入里,凸顯了憂之于愛的價值以及大憂方顯大愛的觀點。一氣呵成,氣勢博大,令人痛快淋漓。
憂與愛
老王蹲在墻角,兩手對插在袖筒,終于不耐煩地啐了一口。
小區(qū)近來又開始搞綠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轟隆隆的機(jī)子整天響個不停。這咬一口,那兒又吐出來,一排常青植物規(guī)矩地躺在路邊。
而老王進(jìn)城一年多了,還是不能習(xí)慣這個奇怪的地方??吹竭@些小樹,他總?cè)滩蛔涯罾霞夷瞧亍?br/> “噫,種兩壟豆角哪!這么好的地!”他望著花壇,嘆了口氣。
老王從前可是個種田好手,手上老繭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遷,老王無奈地住進(jìn)高樓,地耙、平車、鐵锨都沒地兒放,只好當(dāng)破爛扔了,只一把鋤頭實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墻根。
離開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瘋的草在向上生長。
那塊地,他回去看過幾次。曬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兒,沒有動靜。
他覺得心疼,那份煩憂藤條般纏捆了笑容。老王是個粗人,提煉不出“家園荒蕪”這樣的概念,他只是擔(dān)憂。
像擔(dān)憂秋日里留在地里沒收的一畝莊稼,擔(dān)憂扔在墻角的一包麩皮,或者一只禿了尾巴的老黃狗。
他拋棄了它們,他被逼無奈。
始終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間改頭換面,而對土地生生不息的愛哪能說斷就斷?
憂與愛是利箭進(jìn)入皮膚,因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鋤頭。
然而作為一個農(nóng)民,一個失了根的農(nóng)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撫自己的,還好,還有一把鋤頭。
“舉——前探——”老王扛著鋤頭在一群老頭老太太前做著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鏡的老人們略顯生疏地扛好了鋤頭。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來做“鋤頭健身操”的教練,他稍一遲疑地也就答應(yīng)了。
因為他肩扛鋤頭時,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覺才會淡一點,那塊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潤起來。
最近,老王又開始了新研究——“鐵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憂,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愛。
【評語】一篇堪稱驚警的短小說。娓娓道來而內(nèi)含的憂思反而更加凸顯。作者善于細(xì)節(jié)勾勒,于細(xì)節(jié)中灌注情致,蘊(yùn)含深思;全文亦自細(xì)故入手,小小鋤頭中承載著對于農(nóng)業(yè)文明遠(yuǎn)逝情境的闊大思慮。由于落實到了農(nóng)民的感覺之中,文章中呈現(xiàn)的田園“荒蕪”之憂才尤為牽動情思。
憂與愛
竊以為,人間的味道有兩種:一種是草木味,一種是葷腥味。
年代也分兩款:鄉(xiāng)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鄉(xiāng)村年代,草木味濃郁;城市年代,葷腥味嗆鼻。
沈從文嘆息:鄉(xiāng)下人太少了!
一絲憂愁像雜草一樣慢慢滋生,是啊,他們哪兒去了呢?
所謂鄉(xiāng)下人,顯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說說我兒時的鄉(xiāng)下。
逢開春,門外便蕩起“賒小雞哎賒小雞”,悠長、飄曳、像歌。賒小雞,即以先欠后還的方式買新生的雞崽。賣家是游販,你買多少雞崽,他記在小本子上,來年開春他再來,你用雞蛋頂賬。那時,我的小腦袋瓜還在琢磨,要是欠債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丟了咋辦?豈不冤大頭?
后來,我突然明白這就是鄉(xiāng)下人的愛,一種信任的愛。
沒有彎曲的想法,用最簡單的約定,做最簡單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鄉(xiāng)下人,城市人——這個新產(chǎn)品不知從哪冒了出來。他們通算術(shù)、精謀略,每次打交道,鄉(xiāng)下人總吃虧。于是,進(jìn)城的人越來越多,鄉(xiāng)下的人的憂愁不僅如此。山燒成磚料,劈成石材,樹削成板塊,熬成紙漿……田野的膘,滾滾往城里走。
越市越來越肥沃,鄉(xiāng)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裝袋。
城門內(nèi)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紀(jì)前,雖早已有了城墻,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舊是鄉(xiāng)下人,骨子里仍透著草木味。
古商鋪,大清早就掛出兩面幌子:一曰“童叟無欺”,一曰:“別無二價”,一熱一冷。我猶喜歡第二幅的脾氣,有點牛,但以物真價實自居,嚴(yán)厲得讓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處是跌價促銷,跳樓甩賣,到處喜笑顏開的打折卡、優(yōu)惠券,反而讓人覺得笑里藏刀,不懷好意,前者是愛后者是憂。
某年,張中行去天津,路過楊村,聞一糕點出名,興沖沖前往,答無賣。為什么?因為沒收來好大米。先生納悶,普通米不成嗎?總比歇業(yè)強(qiáng)??!伙計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規(guī)矩。
我想這規(guī)矩,這死心眼的犟,就是鄉(xiāng)下人的愛。
想想鄉(xiāng)下人的絕跡大概就在這十幾年間。盛夏之夜,再也沒有遇見螢火蟲,這也是近年來的事。這就是鄉(xiāng)下人之憂,鄉(xiāng)村之憂。
互交織,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個鄉(xiāng)下人挑著擔(dān)子,滿筐嚶嚶雞崽。
【評語】此文奇妙處有三:一,奇在干練精辟的語言,一語中的、擲地有聲,耐人尋味。二,奇在獨到的見地。作者借“鄉(xiāng)下人”逐漸消失表達(dá)了對人性美隕落的憂嘆。三,奇在巧妙的構(gòu)思。先以對比突顯鄉(xiāng)下人的特點,再以“賒小雞”印證了鄉(xiāng)下人不會拐彎的質(zhì)樸,再與城里人對比,又將古今對比。對比之中,不著一字,憂愛已分明。
憂與愛
偉大的愛似乎都與悲劇有關(guān)。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類的情感戰(zhàn)勝了摧毀的力量。滿腔的悲憤化為安恬之時,愛才顯得那樣雋永清新。
而當(dāng)下的愛似乎與憂無關(guān),人們將愛等同于欲望:金錢包裹下的愛,簡單粗暴而缺乏美感。愛與其它利益混雜之時,失去其純度。血管里滿是金錢,憂傷也就變得廉價。
人類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之時,似越來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揮霍情感。用情淺自然不會身處其中,也不易觸發(fā)心中的憂思。憂與愛這一對飽受磨難的戀人,在生活中隱遁,逃開了人的內(nèi)心,逃開了這個時代的文字。人類的言語變得輕佻,心靈也就愈發(fā)堅硬。
實際上憂與愛是一個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誠摯的淚水,人類的情感就會怎樣豐盈。憂讓愛得以升華,愛讓憂富于靈氣,充滿溫情。向前世看,在憂與愛中人類開始了文明,在《詩經(jīng)》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給養(yǎng);向外看,莎士比亞的妙筆,不僅來自技巧,也來自其內(nèi)心與主人公的共鳴,對新人的關(guān)愛。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中,愛含蓄地出現(xiàn),并蓬勃地生長。
因此,現(xiàn)代人要尋找憂思,一定需要尋求意境。憂與愛藏在悲劇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們發(fā)現(xiàn)不了它們,它們并不藏在游戲和利益里啊!
也許閱讀是一條必由之路:它讓人暫時逃開生活的漩渦,讓人在瑣碎而具體的生活中能有一個冥想、清點自己的憂傷的空間。由于生活過于龐大,時代的腳步過分迅疾,小情感都會被不經(jīng)意地丟棄,好讓我們能追上時間。而閱讀中,時光徐緩而充實,在與生活有一定距離的悲劇里,我們得以接觸不曾體驗過的憂與愛,更接近人類崇高的情感,回憶自己不曾經(jīng)歷的時光,懺悔自己不曾犯下的過錯。然后,我們才能認(rèn)真地愛戀自己的命運(yùn),在憂傷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愛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為青年人。我們應(yīng)在這樣的體驗中認(rèn)識到,愛并非總是充滿歡笑的。我們應(yīng)了解愛之中所有的困難,這樣才能更平和地憂傷,更正確地給予情感。我們應(yīng)避開沒有情感的愛。
憂與愛在時代的威嚴(yán)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卻總在歷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輝。用人類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滿美感。憂與愛的力量充滿人心,人的表達(dá)才有價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評語】這是一篇思想比較深刻、說理相當(dāng)精辟的議論文?!皞ゴ蟮膼鬯坪醵寂c悲劇有關(guān)”,便起筆不凡。接著,作者以犀利的筆鋒痛砭時弊:“人們將愛等同于欲望”。進(jìn)而一針見血地指出:愛“失去其純度”,“憂傷也就變得廉價”。另外,作者還辯證地闡述了“憂與愛”的關(guān)系:“憂讓愛得以升華,愛讓憂富于靈氣”?!耙苍S閱讀是一條必由之路”,作者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出人意料”的擺脫現(xiàn)實困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