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強 周青美 (贛州市立醫(yī)院內四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NP)是糖尿病(DM)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隨DM病程延長可達60% ~95%〔1〕,可累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導致手足感覺缺失、疼痛、麻木,甚至截肢、死亡,是DM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2〕。因此,如何防治DNP已成為DM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分析甲鈷胺與法舒地爾聯合治療DNP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96例,參照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DM診斷標準〔3〕,全部診斷為2型糖尿病(T2DM),并有明顯的神經病變癥狀:①肢體感覺異常:手足麻木、蟻行感、疼痛、發(fā)涼等癥狀;②運動神經: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③肌電圖示神經傳導障礙,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45 m/s,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40 m/s。同時排除嚴重出血性病變、急性感染、精神障礙、嚴重肝腦腎功能不全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DM病程、DNP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健康宣教、飲食控制、適量運動等常規(guī)治療,每天注射胰島素強化控制高血糖,使 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對照組給予甲鈷胺〔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081125A〕500 μg,加入0.9%生理鹽水10 ml靜脈注射,1次/d。聯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鹽水250 ml靜脈點滴,1次/d,以2 w為1個療程。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48)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48)
組別 性別(男/女)年齡(歲)DM病程(年)DNP病程(年)FPG(mol/L)HbA1c(%)聯合組 27/21 51.3±4.2 11.3±3.3 3.8±1.3 11.3±3.5 9.5±3.4對照組 28/20 50.8±4.5 11.2±3.2 3.7±1.4 11.2±2.8 9.6±3.5
1.3 療效評價
1.3.1 神經傳導速度(NCV)應用丹麥DANTEC公司生產的DISA2000型肌電圖儀測定治療前后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CV和SCV變化;
1.3.2 臨床療效〔4〕(1)顯效:肢體感覺異常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肌電圖NCV恢復正?;蜉^前增加≥5 m/s;(2)有效:肢體感覺異常癥狀、體征明顯減輕,NCV較前增加<5.0 m/s;(3)無效:肢體感覺異常癥狀、體征和肌電圖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常規(guī)監(jiān)測血壓、血尿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等,記錄與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NCV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后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MCV、SCV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聯合組改善更為顯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5%(42/48),對照組為70.8%(34/4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P <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CV變化比較( s,m/s,n=48)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CV變化比較( s,m/s,n=48)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MCV SCV MCV SCV聯合組治療前 43.23±3.34 41.31±2.41 38.17±3.11 40.12±2.31治療后 51.33±4.571)2)50.72±4.451)2)48.42±2.641)2)51.60±2.721)2)對照組治療前 43.26±3.32 41.12±2.45 38.11±3.22 39.81±2.52治療后 47.35±4.341) 45.61±3.501) 43.21±2.441) 47.14±3.231)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血壓、血尿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均未發(fā)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
DNP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造成的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缺血病變、自身免疫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5〕。目前并無特異性療法,主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給予擴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等綜合治療,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氧化應激是損傷胰島β細胞、加重胰島素抵抗的共同通路〔6〕。目前一系列基礎及臨床研究業(yè)已證實氧化應激損傷是DM發(fā)病過程中一個原發(fā)且獨立的參與因素〔7,8〕。
甲鈷胺通過甲基化的功能參與體內甲基轉移和核酸、蛋白質、卵磷脂的合成,促進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能保護損傷神經和促進損傷神經修復,從而改善NCV。但也有文獻報道〔9〕,單用甲鈷胺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神經損傷修復后的功能恢復仍不盡如人意。鹽酸法舒地爾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通過增加肌球蛋白輕鏈磷酸激酶的活性使血管擴張,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周圍神經的血供而使NCV加快;同時,可通過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拮抗氧化應激,保護神經細胞抗凋亡,促進神經再生。目前,單用甲鈷胺或鹽酸法舒地爾治療DNP取得良好療效已有文獻報道〔10,11〕,但尚未有兩者聯合治療DNP的研究。甲鈷胺與法舒地爾聯合治療DNP可以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起到疊加、協同作用,提高療效,且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唐 彥,談 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進展〔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1):9-11.
2 劉硒碲,夏 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27(2):317-9.
3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78-80.
4 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9-52.
5 范賓科,謝 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因素分析〔J〕.天津醫(yī)藥,2009;37(7):600-1.
6 鄭 志,許 迅.糖尿病并發(fā)癥統一機制學說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J〕. 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28):2011-2.
7 陳紅霞,張 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J〕.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7;27(1):47-8.
8 Boulton AJ,Vinik AI,Arezzo JC,et al.Diabetic neuropathies: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5;28(4):956-62.
9 文 燕,范林霞.紅花黃色素粉劑聯合甲鉆胺與單用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對比觀察〔J〕.新疆醫(yī)學,2009;39(5):59-61.
10 陳丹杰,劉特炯,陳少川.法舒地爾聯合小牛血去蛋白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187-9.
11 劉震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