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呼和
休閑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休閑體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
包呼和
(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部,內蒙古 028043)
在休閑全球化的背景下,休閑體育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這一趨勢對我國體育休閑的傳統(tǒng)觀念、休閑體育人才和休閑公共服務系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為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三方面促進休閑體育發(fā)展:1)休閑全球化將有利于國內外休閑體育文化的交融;2)有利于我國休閑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3)有利于吸引國外休閑體育資源,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休閑;休閑全球化;休閑體育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的80年代,90年代后,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宣布“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至此“全球化”一詞開始被廣泛地引用于各個領域并席卷世界的各個角落,形成全球化浪潮。在這一浪潮中休閑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余暇時間的增多,休閑全球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休閑體育作為休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全球化同樣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一趨勢對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而言既是一種挑戰(zhàn),又是一種難得的機遇。
休閑是指人們在可自由支配時間內自主地、以自己所喜愛的、認為有價值的方式,從事某些個人偏好性活動,并從中獲得慣常生活事務所不能給予的身心愉悅、精神滿足和自我實現(xiàn)與發(fā)展[1]。從休閑活動的內容上看,它包括了娛樂、游戲、個人愛好、旅游(除商務、會展旅游外)、健身康體以及部分文化消費活動,等等。作為人類社會演進的指示器,休閑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從休閑的發(fā)展史看,不管是亞里士多德的“休閑是一切事物環(huán)繞的中心”觀,還是老子“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中”的思想,無不體現(xiàn)了人類的休閑活動從來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在當代社會中,休閑的全球化趨勢更為明顯。休閑全球化的現(xiàn)實要求人們用全球的眼光來審視和把握人類休閑發(fā)展的趨勢,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握休閑全球化的特征。
1.1 休閑相關問題的全球化
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休閑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所牽涉的面也越顯廣泛,如休閑哲學問題、休閑經濟問題、休閑產業(yè)問題、休閑文化問題,等等。這些與“休閑”相關的問題已跨越了國家的界限,只有依靠全球各個國家的休閑學者、專家,以及休閑從業(yè)人員和休閑研究的愛好者共同參與才能理清脈絡,得到合理的解決。在體育領域中,同樣也存在著與休閑相關的全球性問題,即休閑體育全球化問題。休閑體育是指人們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閑暇時間所進行的體育活動,以此來豐富文娛生活,發(fā)展人的志趣、才能和個性[2],它既包括攀巖、探險、漂流、滑翔等時尚的、刺激性的體育運動,也包含武術、氣功和民族體育活動,以及大多數(shù)節(jié)慶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休閑體育甚至也可以囊括NBA、世界杯、奧運會等國際性體育賽事。而這些休閑體育所涉及的很多問題均需世界各個國家共同參與才會更有意義。
1.2 休閑活動的全球化
休閑活動范圍的全球化,首先體現(xiàn)在休閑會議相關活動的全球化,在國際上最具影響的當屬“世界休閑大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它成為世界各國休閑學者、專家進行交流的平臺。為跨國的休閑研究與休閑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次,各種賽事為休閑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尤其是一些重大的體育賽事吸引著全人類的目光,人們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其中,并從中得到休閑的滿足;再者,休閑活動范圍的全球化還體現(xiàn)在休閑機構的全球化趨勢上,如成立于1952年的世界休閑組織、美國休閑與娛樂協(xié)會、加拿大休閑研究協(xié)會、歐洲旅游和休閑教育協(xié)會、世界休閑與娛樂協(xié)會、亞太休閑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國際性研究機構。
1.3 休閑教育的全球化
西方學者認為,休閑教育的實質在于積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資本,是對人的教育和教養(yǎng)的投資,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也是終生教育。休閑體育教育是人類為了把握余暇、培養(yǎng)休閑能力而進行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包括提供信息以確保人們懂得抓住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休閑機遇;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幫助人們發(fā)展智力的、社會的和具體的技能;闡明休閑體育興趣和價值的意義,向人們提供引導和勸告,培養(yǎng)興趣和生活價值能與那些最值得讓人追求的活動相吻合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在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將休閑教育列為青少年教育的一條“中心原則”[3],作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途徑。隨著休閑的發(fā)展,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很多大學都設有休閑專業(yè)、休閑系,甚至休閑學院,其中部分學院還有相應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這些學院為相關企業(yè)、院校和科研單位培養(yǎng)了大批休閑專業(yè)人才。彭文革[4]對中外142所大學的“休閑體育”相關院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開設休閑教育的學院遍布在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等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代表北美洲的有美國和加拿大,共87所,占總數(shù)的61.28%。美國的休閑體育院校幾乎涵蓋美國的50個州。其中,有21所授予博士學位,占總數(shù)的14.79%,授予碩士學位的86所,占60.56%。休閑教育作為構建休閑文化的一種需要,是實現(xiàn)從“為體育的生活”到“為生活的體育”轉變的重要手段。
2.1 傳統(tǒng)休閑觀念的陳舊與落后
休閑是以人們價值觀的變化和觀念的更新為前提的。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與文化源遠流長,從未中斷過;同時,古代中國還是一個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依靠農業(yè)和手工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專制的國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是一種典型的排斥激烈競爭的傳統(tǒng)的靜態(tài)的社會休閑觀。在兩千年專制統(tǒng)治的中國社會中,娛樂與類似的休閑體育活動從來都是貴族階級所獨享的,是宮廷嬉戲于養(yǎng)生的一種手段。盡管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而且,目前我國正經歷著改革開放的洗禮,但在國民頭腦中與現(xiàn)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陳舊、落后,甚至錯誤的休閑觀念嚴重阻礙了休閑體育的發(fā)展。休閑被認為是一種罪惡的誘惑,耽于逸樂的人被認為是缺乏自我控制、缺乏人生目標。因此,休閑體育被視為“玩物喪志”、“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等。崇尚古代文人墨客的靜態(tài)休閑觀,強調“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贊譽“體靜心閑”。這些落后、陳舊的,以及靜態(tài)的休閑觀念根深蒂固、盤根錯節(jié),猶如沉重的枷鎖束縛住國民的手腳,休閑體育的進程舉步維艱。
2.2 休閑體育人才匱乏
休閑體育不同于競技體育。競技體育是以獲得比賽的勝利為目的的少部分運動精英的體育。休閑體育也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群眾體育和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人民大眾在余暇時間自愿參加的,以健身、健美、醫(yī)療、消遣、娛樂和社交為目的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社會體育是指職工、農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參與的,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體育活動。而休閑體育則是取悅于大眾的世俗化體育,它旨在滿足大眾的休閑生活中健身與娛樂身心的需求,它追求休閑化、個性化,追求強身健體,娛樂身心,而不過分留意運動的風格技巧[5]。因此,從事休閑體育的人才需要掌握相應的休閑哲學、休閑社會學、休閑經濟學、休閑心理學、休閑與健康教育、休閑與環(huán)境保護、休閑與體育娛樂、市場營銷、法律、組織行為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來指導休閑活動。在國外,休閑正向著教育化的趨勢發(fā)展,在美國開設休閑專業(yè)的大學有400余所,在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大學均有休閑專業(yè)。在我國開設休閑專業(yè)的大學則鳳毛麟角。王野、吳曉紅等人對南京市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私人教練的學歷整體水平偏低,中專及中專以下學歷占總數(shù)的61.5%,畢業(yè)于體育院校的教練只占總數(shù)的15%[6]。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認識的提高,休閑與休閑體育將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養(yǎng)具備休閑體育指導、管理和經營能力的人才,以適應休閑發(fā)展的需要將成為21世紀休閑體育發(fā)展的直接挑戰(zhàn)。
2.3 休閑體育資源匱乏帶來的挑戰(zhàn)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固有的“為工作而生活”以及“為生活而工作”生活價值觀在不斷地發(fā)生轉換和演變,休閑及其應用正逐漸代替工作而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但人們對休閑體育的滿足是以休閑體育資源的供給為前提的。休閑體育資源是指影響休閑體育發(fā)展并能產生一定的社會、經濟效應的物質的和非物質形態(tài)的事物或現(xiàn)象。目前我國休閑體育資源與大眾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各種休閑體育設施并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休閑生活,尤其是社區(qū)中的公園綠地、文化廣場、體育館等。盡管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中經濟、便利的公共體育娛樂健身設施已經較多地出現(xiàn)在街頭巷尾,公園開始免費開放。但是,休閑體育公共服務系統(tǒng)薄弱的現(xiàn)象依然沒有得到改觀。有人對北京市朝陽區(qū)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擁有5萬左右人口的朝陽區(qū)某街道,室外體育休閑活動場地只有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的健身園[5]。根據(jù)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顯示,2000年中國大陸平均每7032人口中僅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而1994年的日本每2000人口中就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些現(xiàn)實的休閑體育資源狀況為休閑體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3.1 有利于國內外休閑體育文化的交融,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在我國,休閑體育的起源可追溯到遙遠的原始社會。《莊子》中記錄了古代先民“饑則思食,食飽則鼓腹而游;渴則思飲,飲足則跳躍自娛”。這種“鼓腹而游”、“跳躍自娛”的活動,當屬一種本能性的原始的休閑體育的寫照?!墩撜Z》中多處記載了孔子與弟子野游、沐浴、垂釣和射箭,但孔子“釣而不網,弋不射宿”,說明孔子只為消遣娛樂,而不以捕到魚或射中箭靶為目的[7]。受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影響,武術、氣功,以及節(jié)慶中的民俗活動構成了我國傳統(tǒng)休閑體育的主流,它講究“天人合一”、“順法自然”的休閑觀。與之相比,受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崇尚個性和自由的影響,西方休閑體育多追求個性張揚、自由彰顯和激情迸發(fā),從人格塑造上看,具有“外泄性”,即通過對內心不健康心理情緒的宣泄達到完美人格的塑造[8]。隨著休閑全球化的到來,多種休閑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成為必然,民俗的休閑體育走向世界,國外的休閑體育及文化也進入本土,多元性的休閑體育共存于歷史的舞臺,必將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發(fā)展。
3.2 休閑體育的全球化將有利于我國休閑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休閑體育產業(yè)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一個新概念,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圍繞人的休閑體育活動進行的各種體育事業(yè)。它包括體育用品業(yè)、體育健身娛樂業(yè)、體育旅游業(yè)等。休閑體育是人們休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與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達到影響整個社會生活的目的。例如,美國人用于購買休閑用品與器材和參加休閑活動的費用高達3500億美元,其中95%都是由營利性服務機構承擔的休閑服務[9]。在英國,運動休閑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7%,而在俄羅斯為1.9%[10]。在我國,隨著兩個戰(zhàn)略(奧運戰(zhàn)略與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全面實施,體育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且有了實質性的發(fā)展。1997年,我國的體育產業(yè)增加值為 156.3億 RMB,1998年為 183.56億RMB,預計到2010年體育產業(yè)的增加值至少可達281.2億RMB,占GDP的0.3%[11]。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依有很大的差距。伴隨著休閑的全球化,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休閑體育價值的認識程度正逐漸提高,休閑體育消費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必將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3.3 有利于吸引國外休閑體育資源,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帶動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進入21世紀,我國體育運動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金牌總數(shù)排名第一。在休閑體育方面,我國有13億人口,且體育人口在不斷的增加,休閑體育正處于發(fā)展時期。我國這種特殊的休閑體育大國的地位,無疑對全球休閑體育資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這種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帶動了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休閑”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隨著社會的進步,休閑全球化的特征愈加明顯。在休閑全球化的背景下,休閑體育向全球化形式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這一趨勢對我國體育休閑的傳統(tǒng)觀念、休閑體育人才和休閑公共服務系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為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休閑全球化將有利于國內外休閑體育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我國休閑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吸引國外休閑體育資源,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1]宋瑞.國內外休閑研究掃描——兼談建立我國休閑學科體系的設想[J].旅游學刊,2004,19(3):46-54
[2]李曉東,彭剛.論我國高校休閑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5):125 -126
[3]于光遠,馬惠娣.休閑 游戲 麻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48
[4]彭文革.中外142所大學“休閑體育”相關院系與專業(yè)設置[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8):56-58
[5]徐佶.當代中國休閑體育及其興起背景[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5):23-25
[6]王野,吳曉紅.南京市大型健身俱樂部私人健身教練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1):33 -36
[7]孟剛,鄒之縉.體育游戲:人類閑暇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最佳形式[J].四川體育科學,1996,16(2):40-42
[8]羅林,劉春來.對我國休閑體育發(fā)展的幾點理性思考——從文化、經濟和教育的角度[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6):24-26
[9]克里斯托佛·阿·埃丁頓.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休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6,16(3):92-96
[10]盧元鎮(zhèn).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
[11]楊亞玲,白曉旭.淺談21世紀初葉我國體育產業(yè)的新發(fā)展[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1):153-154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Chinese Leisure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eisure Globalization
BAO Hu-h(huán)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otionalities 028043,China)
It is an inevitable tendency for leisure sports to become globalization,which carries great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ly conception,talents of leisure sports and commonality service system.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provides us opportunity.It makes for cultural exchange of leisure sports,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and attracting overseas resource.
Leisure;Leisure Globalization;Leisure Sports
G811.4
A
1007-323X(2012)02-0020-04
2011-12-11
包呼和(1964-),男,內蒙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