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歧義容忍度影響英語學習及在課堂教學中的可選策略
麻恩海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通過對大學生歧義容忍度和高考成績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大學生的歧義容忍度普遍較低,歧義容忍度與學生的英語成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深入分析影響歧義容忍度的因素后,提出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解決策略,以期提高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
英語學習;英語教學;歧義容忍度
歧義容忍度是美國心理學家Frenkel-Brunswik (1949)首先提出的,把它定義為個體或群體面對一系列不熟悉、復雜的、或不一致的線索時,對模棱兩可的環(huán)境刺激信息進行知覺加工的方式。Budner (1962) 認為,歧義不容忍是一種將產(chǎn)生歧義的情景感知為威脅來源的傾向。Chapelle amp; Roberts (1986) 認為,歧義容忍度高的人能夠接受模糊不清的事物,而歧義容忍度低的人則無法容忍模糊不清的事物。McLain (1993) 發(fā)現(xiàn),歧義容忍度高的人更愿意冒險,更容易接受變化。英語學習的歧義容忍度是指一個人在面對不確定的英語語音,詞匯,句法,語篇,文化等模糊問題時的知覺加工方式。對這種模糊狀態(tài)的不同加工方式是否會影響英語學習呢?國外許多學者對此做了研究,其中,Chapelle 和Roberts (1986) 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歧義容忍度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呈顯著性正相關。Ely (1986,1995) 在對韓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歧義容忍度研究后指出,提高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的不確定性的認識至關重要。國內(nèi)也有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例如,周英(2000)在研究歧義容忍度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理解影響得出,歧義容忍度與聽力理解綜合能力以及聽后做題、推測和聽大意這三項分技能呈顯著性正相關。張慶宗(2005)就歧義容忍度對外語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做了實證性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歧義容忍度的學生比低歧義容忍度的學生更善于就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恰當?shù)膶W習策略??v觀以上研究,都是試圖證明歧義容忍度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而較少涉及影響歧義容忍度的因素及在課堂教學中的解決辦法,而筆者主要就是從這兩個方面展開研究和討論的。
在開學初,筆者使用Christopher第二語言學習者歧義容忍度量表(Second Language Tolerance of Ambiguity Scale)對某高校大一非英語專業(yè)兩個A班和兩個B班(根據(jù)英語高考成績,110分以上為A班,110分以下為B 班)共205 名新生進行了調(diào)查。該問卷共有12個項目,反應方式為四個等級:S A=4分,A=3分,D=2分,S D=1分,12分以內(nèi)為最強歧義容忍度,48分為最弱歧義容忍度,得分越高表明歧義容忍度越低。在學生填寫問卷之前筆者就向?qū)W生做詳細的說明,問卷填好之后,立即收回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205份,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學生的歧義容忍度和英語成績?nèi)绫?。
表1 學生的歧義容忍度及英語成績統(tǒng)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A班學生的歧義容忍度比B班學生的歧義容忍度高,A班高歧義容忍度學生比例遠高于B班學生比例。兩個A班之間和兩個B班之間學生歧義容忍度相差甚微,根據(jù)高考成績,A班學生的英語成績比B班高,兩個A班和兩個B班的成績相差不大,從而可知,學生的英語成績與歧義容忍度呈正相關??傮w來看,全部學生歧義容忍度的平均值為31.75,高歧義容忍度的學生僅占總?cè)藬?shù)的9%,中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歧義容忍度普遍較低,這一情況值得探究和分析。
為什么我國大學生的歧義容忍度會普遍偏低?為什么不同的學習者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歧義容忍度呢? 以下就影響歧義容忍度的一些主要因素展開論述。
1.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國教育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相對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的考試制度,如中考高考往往決定學生的一生,中考考好才能進重點高中,高考考好才能進重點大學,而且中高考的考試內(nèi)容缺乏靈活性,學生能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很小,逼得教師不得不按部就班的給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很多中國教師總是擔心自己的學生不能理解教學內(nèi)容,通常采取呈現(xiàn)式的教學方式,較少給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沒有挑戰(zhàn)教師、權(quán)威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答案,參考書的答案成了問題的唯一答案。面對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習慣性地產(chǎn)生一種排斥的心理,在沒有教師地引導和幫助下,面對不熟悉的、復雜的、或不一致的線索時,常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和高度的焦慮情緒,對模糊歧義的容忍程度普遍偏低。
2.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文化影響著人的生活習慣、人的思維,從而影響人的心里機制,歧義容忍度。東方文化崇尚集體主義,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個人服從集體;還有儒家的中庸之道,使得東方人傾向于保守與內(nèi)斂,反對個人主義,不喜歡張揚個性,不強調(diào)自我抱負與價值的實現(xiàn),更注重集體的團結(jié)和諧。西方文化則崇尚個人英雄主義,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和施展個人抱負,喜歡冒險和探索,特別重視個性的培養(yǎng),人們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毫無保留。因此,東方人在一般情況下都盡量避免一切不確定與模糊的因素,崇尚穩(wěn)定,不能容忍異端思想,信奉權(quán)威和集體的意見。而西方人卻具有靈活性,喜歡冒險與創(chuàng)新,接納能力較強,對生活與學習中的模糊現(xiàn)象有較強的容忍力。所以,西方人的歧義容忍度普遍要高于東方人的歧義容忍度。
3.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是認知風格的另一種提法, Herman A. Witkin (1962) 把認知風格分為場獨立型(Filed Independence) 和場依存型 (Field Dependence)。場獨立型是指能從許多場中感知出相關的項目,不受表面的影響,能靈活的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和多種可能。而場依存型易受場的影響,在場干擾的情況下,很難找出相關項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面對復雜的場容易心浮氣躁,對多種可能具有排斥心理。場獨立型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歧義容忍度,否則就不能在場的干擾下對單獨的變量進行分析,識別具體的事物,場依存型則反之,因此不能縱觀全局,抵觸復雜環(huán)境及多種可能性。
4.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diào)控三個方面。自我評價與歧義容忍度密切相關,自我評價過高,就會自傲,不注意細節(jié),從而歧義容忍度也就太高,自我評價過低,面對模糊復雜、不確定的情境就容易產(chǎn)生強焦慮。情感過濾假設(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高的憂慮對外語學習是不利的,過高的焦慮不僅阻礙語言的理解,甚至產(chǎn)生厭惡情緒、逃避和抵觸心理。與歧義容忍度緊密相關的自我體驗是自尊心,自尊心一般,自我界定比較寬松,這樣的學習者容易接受不同的思想,對不確定的東西容忍度較高。自尊心強,自我界定比較嚴格的學習者不易容忍暫時的不確定性,教條且缺乏靈活。善于自我調(diào)控的學習者能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任務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表現(xiàn)出較高的歧義容忍度,不善于進行自我調(diào)控的學習者始終堅持統(tǒng)一的標準,表現(xiàn)出低歧義容忍度。
結(jié)合我國大學生歧義容忍度普遍偏低的現(xiàn)狀和影響歧義容忍度的因素,鑒于歧義容忍度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下面提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可選策略。
1.闡述歧義容忍度知識,了解歧義容忍度水平。
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歧義容忍度對外語學習的影響。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語法翻譯法的影響,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英語普遍具有英漢一一對應關系的定向思維。當在英語句子中找不到相應的漢語詞匯和相應的句子結(jié)構(gòu)時,就會產(chǎn)生焦慮和抵觸情緒。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要給學生闡述一些語言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觀念,讓學生知道碰到一些不熟悉復雜的模棱兩可的歧義現(xiàn)象是學習英語所不可避免的。其次,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歧義容忍度水平。教師可通過歧義容忍度量表如Norton(1975)的Measure of Ambiguity Tolerance, Ely (1989) 的 Tolerance Ambiguity Scale等測出學生的歧義容忍度水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讓歧義容忍度低的學生通過自我監(jiān)控更多的注重宏觀方面。
2.重視略讀泛聽訓練,適當增加限時作文和即興演說練習。
縱觀我國小學到高中的英語教育,就會發(fā)現(xiàn)有重精讀精聽輕略讀泛聽的現(xiàn)象,教師常常擔心學生沒弄懂,因此會精講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句子。缺少略讀泛聽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在讀英語時,也像上課那樣追求“完美”,弄懂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單詞,追求清晰標準的答案,容不得半點模糊。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必須重視略讀泛聽訓練,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略讀泛聽訓練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所學材料,掌握文章大意,不局限于細節(jié)的理解,不求唯一的答案,只要意思相近即可。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宏觀上,對一些模糊的語言現(xiàn)象有所容忍,從而提高歧義容忍度。課堂上限時作文在我國英語課堂教學中地運用也是很少見的,通常的寫作都是家庭作業(yè),原因是如果作文在課堂完成,勢必占用很多時間,但是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知道,學習認真的學生寫作文時都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查閱相關資料加以考證以求準確無誤的,這樣的練習有必要,但總是這樣的練習顯然也會導致另一個極端,學生沒有資料求助下就怕寫,怕用新的句子、新的語言形式。因此,應把限時與非限時作文練習結(jié)合起來。最后,即興演說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歧義容忍度的重要方式,即興沒有給學生逐詞逐句斟酌的時間,說相對寫而言,語言形式要求自然可以降低一些。
3.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自信心。
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改變傳統(tǒ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權(quán)威地位,教師的角色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向?qū)W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的推動者和指導者。首先,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The concept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教師在利用教學資源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其次,作為學習的推動者和指導者,意味著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的疑難問題教師要少做灌輸性講解,把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去討論、歸納、總結(jié)。而且,對于缺乏自信的同學,要讓他們回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樹立信心,再逐漸提高要求。
4.介紹異國文化,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在母語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很少會遭遇語言歧義,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基本上都能確定輸入語(linguistic input)的意思,不會懷疑輸入語的句法錯誤,也不會因日常用語的發(fā)音正確與否而煩惱,更不會擔心在任何一種交際場合中用錯詞或用錯句。而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卻頻頻遇到歧義現(xiàn)象,如糾結(jié)于某個音發(fā)得準不準,某個詞是什么意思,某個句子是否有語病,造成這種差異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學生缺少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沒有相關的圖式(schema)所以只能就當前的材料理解材料,碰到歧義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奇。另外,東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要讓學生了解這些差異,分析造成這些差異的緣由,使學生對他國的文化持包容的態(tài)度,增強跨文化意識。
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得出: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歧義容忍度普遍較低,歧義容忍度對英語成績具有很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以下應對策略:闡述歧義容忍度知識,了解歧義容忍度水平;重視略讀泛聽訓練,適當增加限時作文和即興演說練習;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自信心;介紹異國文化,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當然,也不能矯枉過正,歧義容忍度過高或超高也會造成學生對英語缺乏敏感度,嚴重時可導致洋涇賓英語的形成。另外,課堂教學總是靈活多變的,還有很多策略有待去探索,研究和總結(jié)。
[1] Buduer, 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essment, 1962, (30): 29-50.
[2] 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 Chapelle, C. amp; Roberts, C. Ambiguity Tolera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as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Language Learning, 1986, (36): 27-45.
[4] Frenkel, Brunswik, E.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n Emotional and Perceptual Personality Variab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49, (18):108-143.
[5]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6] Norton, R.W. Measurement of Ambiguity of toleranc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essment, 1975, (30): 109-113.
[7] Susan M. Gass amp; Larry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 [M].New York: Routledge, 2008.
[8] 周英. 歧義容忍度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理解的影響 [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3): 4.
[9] 張慶宗. 歧義容忍度對外語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6).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ImpactofAmbiguityToleranceonEnglishLearningandStrategiestoDealwithItinEnglishTeaching
Ma Enhai
Ambiguity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was found to be low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glish learning show positive correl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 After analyzing various factors of influencing Ambiguity Tolerance, the paper provided English teachers with som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iciently.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ambiguity tolerance
麻恩海,在讀碩士,西華師范大學。
1672-6758(2012)09-0114-3
H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