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fā)起來?!迸d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那么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促進高效學習,讓課堂學習快樂起來?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9-7053-02
當今世界,社會進步一日千里,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計算機是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不可少的工具。初中信息技術雖非考試學科,但對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必學的基礎學科,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在多年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總結以下幾點:
1 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帶著興趣學習,枯燥無味的知識就會變得生動有趣,被動的學習也會變成主動。課未始,趣先行。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樂學不倦。同時,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接受外來信息和知識,主要是通過人體的各種器官實現的,是先有感覺后有認知。因此,在講課前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動畫補間”動畫——旋轉的風車一課時,我先問學生小時候玩過風車嗎?你的風車是怎么做成的?由哪幾個部分構成的?先讓學生回憶、討論、回答。接著教師展示幾個小動畫:單個勻速旋轉的風車、一排勻速旋轉的風車、由快到慢旋轉的風車、由慢到快旋轉的風車。教師重點提醒學生觀察單個勻速旋轉的風車,此動畫由哪些元素構成的,什么在動,什么不動?在Flash8中至少用幾層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躍躍欲試。
教師要感染學生,先要感染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傳授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奔とひ龑В瑔酒饘W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2 注重自主實踐操作,品嘗成功樂趣
動手能力就是一種實踐能力,是探索科學必須具備的能力。學生——教育的產物,將擔負為國家、為世界尋找科學真理的重任。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
如在學習“旋轉的風車”這一動畫補間動畫時,以前我總是擔心學生自學學不會,于是我演示一步,讓學生做一步,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索然無味,全班有六十多位學生,結果只有幾位做成功。如今我痛定思痛,狠下決心,一步也不講,讓學生對照課本、參考學案進行自主實踐,結果大大出乎我的預料,全班竟有一半多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嘗到成功樂趣的學生,看到老師和同學欣賞的目光,自覺指導幫助同學,形成了互幫互學的好風氣。
愛因斯坦說過:“你要知道科學方法的實質,不要去聽一個科學家對你說些什么,而要仔細看他在做什么。能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才是真理?!睋P振寧博士也曾說過:“成功的奧秘在于多動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要注重自主實踐操作,給學生品嘗成功樂趣的機會。
3 借助實物演示,將抽象概念形象化
教師通過實物、模型等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學習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學生生動的表象,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性經驗。因此,這種方法對小學生比較實用。
教師通過實物演示導入新課,即可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增強直觀教學效果,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表象,為學生感知、理解知識創(chuàng)造了條件,又可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例如在學習Flash動畫制作時要用到一個“層”的概念,這對于初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概念。于是我自制了一個實物模型來幫助學生理解。我在三張透明膠片上用彩筆分別繪制了一架飛機、一艘輪船、一幅大海藍天背景圖。我將背景圖膠片放到后面,飛機、輪船的膠片放到前面,三張膠片疊放到一起。當我移動飛機膠片時,感覺到飛機在藍天上飛行;當我往相反方向移動輪船膠片時,看到輪船在海上航行。通過這一實物演示,直觀地告訴學生:Flash的層就像透明的膠片一樣放置著不同的動畫圖像,當其中的一部分圖像運動時,就會產生出動畫。接著我讓學生思考:如果我將飛機、輪船畫在同一張透明膠片上,飛機、輪船還能往不同的方向移動嗎?顯然不能,這樣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在Flash動畫制作中不同的動作要占用不同的層。這樣學生對為什么要進行動畫分層有了直觀認識,化解了難點,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4 提倡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睂W生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差異,通過“合作學習”,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基礎好的學生自愿主動地幫助基礎弱的學生,也讓原本不自信的學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提高了效率,使教師布置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例如在講授完“FrontPage”以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用三課時制作“美麗的家鄉(xiāng)”網站。在網頁中可以有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四個學生為一組,各成員依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明確自己的任務。課下完成素材的搜集、版面布局的設計草圖。上課時完成網頁的制作。最后由小組長展示本組的網站,由老師和同學共同評選出最佳作品。這個任務中涉及到各種技能的運用,如: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聲音處理、網絡知識等多種操作技巧。由于每位學生對于某種軟件的掌握程度不同,各有所長。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這項綜合性的任務,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取長補短,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為了讓自己的小組作品被評為最佳作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各盡其能、各負其職。如:負責搜集素材的同學用盡了各種途徑來搜集素材:圖書、網絡、報紙等,負責版面設計的同學有用表格布局網頁的、有用框架布局的、有表單網頁結構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僅得到了發(fā)展,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他們經歷了共同完成綜合性任務的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來自學生對學科本身所產生的興趣,當學生對所學知識表現出極大興趣時,他們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思考、認真研究,從而取得好成績。因此,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就一定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李文娟.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有效途徑[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6.
[2] 蘇聯(lián)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 鄭金洲.教學方法應用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