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邢湘臣/文
洛陽“假燕菜”傳奇
上 海 邢湘臣/文
近日,洛陽牡丹移師上海植物園,正值春光明媚之際,牡丹提前開放,爭艷斗彩,游人不絕,有人說:“上海人眼福不淺,洛陽牡丹扎根上?!?。
說到洛陽牡丹,聯(lián)想到洛陽的“假燕菜”來,“假燕菜”,故名思義,不是用真的燕窩烹調(diào)而成,是用其他代用品作原料。殊不知,假燕菜是由蘿卜和雞絲烹調(diào)而成,滋味鮮美,可與燕窩相媲美。此菜是著名的“洛陽水席”中的第一道菜,享有美譽(yù),其稱謂的由來還得追溯到唐代武則天的年代。
傳說武則天稱帝之后,天下太平,而且在民間出現(xiàn)不少“祥瑞”之事,說什么“麥生三頭、谷長三穗”之類。不論是真是假,一旦傳奏上去,武則天聽了之后當(dāng)然非常高興。有一年秋天,洛陽市郊有一農(nóng)民,地里長出一個特別大的白蘿卜,足足有三尺長,上青下白,這個巨大的蘿卜,被百姓視為神圣之物,而敬獻(xiàn)給武則天。武則天驚喜,立即命廚師將蘿卜烹調(diào)成菜。
蘿卜能做出什么菜呢?這可為難了御廚們,但女皇之命,誰敢不從。御廚們只好硬著頭皮,配上種種山珍海味烹調(diào)出色彩鮮艷、滋味鮮美的菜肴,呈獻(xiàn)武則天品嘗,哪知武則天品嘗后,口感鮮嫩爽口,滋味獨(dú)特,甚至可以和燕窩相媲美,于是賜名為“假燕菜”,并將其列為宮廷筵席的佳肴,供她經(jīng)常享用。女皇喜愛,一批官僚、貴族也以吃此菜為榮。宴飲時,也必將“假燕菜”作為宴席的頭道菜。即使在蘿卜斷檔的季節(jié)里,也費(fèi)盡腦汁用其他蔬菜來替代做“假燕菜”,以免掉身價。
后來傳入民間,人們便用蘿卜、肉絲、雞蛋、香菜等來烹調(diào),味道也不錯。因此,民間不論紅白喜事,待客娛友,他們習(xí)慣把“假燕菜”作為席上首菜。
到了明、清時期,唐代武則天賜名的“假燕菜”已被淡忘,并稱其“洛陽燕菜”,或簡稱“燕菜”。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襲衣”,洛陽是著名的“牡丹之都”,人們將對牡丹的喜愛融入“假燕菜”的烹調(diào)。牡丹的華貴和吉祥更使此菜形色生輝。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訪問洛陽時,洛陽廚師特地為他們精心烹調(diào)了一道“洛陽燕菜”。此菜看上去像一朵盛開的色澤潔白、鮮艷奪目的白牡丹,漂浮在湯面,菜鮮花香,品嘗之后,貴賓們贊不絕口。周總理夸贊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