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甄嬛傳》從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最近安徽衛(wèi)視舉行的綜藝亞洲偶像盛典上,該劇被評為最受歡迎劇集之一,在2012年10月9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樂視影視盛典,《甄嬛傳》一舉獲得最佳編劇、最佳電視劇、最佳導(dǎo)演三項獎。電視劇《甄嬛傳》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與本劇精湛的制作和演員出色的演繹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該劇本身的故事文化底蘊深厚,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里面融入了很多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和詩詞曲賦。所以,網(wǎng)絡(luò)上為之竟然掀起一陣“古詩詞”熱,還出現(xiàn)了“甄嬛古詩詞大全”、“甄嬛古詩詞解析”等專業(yè)文章;微博上自動發(fā)起了“看《甄嬛傳》 學古詩詞”的活動。本文中出現(xiàn)的詩詞曲賦是指廣義的古詩概念,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的韻文學。本文主要探討電視劇《甄嬛傳》運用詩詞曲賦的方式以及優(yōu)劣勢。
經(jīng)統(tǒng)計,在76集電視劇中(注括號的數(shù)字表示該詩詞曲賦出現(xiàn)的集數(shù))
引用的戲曲名字有9個,分別是《游園驚夢》(6)、《完璧歸趙》(6)、《竇娥冤》(17)、《鼎峙春秋》(22)、《薛丁山佂西》(22)、《勸善金科》(22)、《瑤臺》(22)、《南柯記》(22)、《娘子關(guān)》(37)。引用了部分原文的戲曲有2部,分別是《牡丹亭》的曲辭“良辰美景奈何天”(19)和題記( 19、22)?!端挤病返那o“火燒眉毛,且顧當(眼)下”(49)。
引用了部分原文的賦有3篇,分別是三國·魏·曹植《洛神賦》(13)、唐·梅妃《樓東賦》(14)、晉·張華《詠懷賦》(66)。
引用的詩詞共73首,(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其中《詩經(jīng)》8首,漢代詩歌5首,三國兩晉南北朝詩歌5首,唐詩34首,宋代詩詞17首,元代詞2首,清詩1首,今人詩1首。電視劇引用了包括了從先秦時代的《詩經(jīng)》、楚辭一直到清代的詩,甚至還有個別今人作的仿古詩,被引用最多的是唐詩宋詞,其次是《詩經(jīng)》。引用的篇幅幾乎都是一句、兩句,極個別的引用了全篇,如杜秋娘《金縷衣》、南華帝子《采蓮歌》、溫庭筠《菩薩蠻》、李白《長相思》和古詩十九首《可從遠方來》。
截用法指的是對電視劇人物的臺詞對一句詩詞曲賦截取了部分詞句,或者兩句詩詞歌賦截取部分再重新組合,為己所用。
第一種情況相對較多,如:
有的截用2個字,如“良人”是對《詩經(jīng)·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的截用(6);“莫愁”是梁代蕭衍《莫愁歌》“洛陽女兒名莫愁”的截用(46);“靈犀”是對李商隱的詩《無題》其一“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截用。(61)
有的截用4個字,如“暗香浮動”是對林逋《山園小梅》“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截用;“梨花帶雨”是對白居易《長恨歌》“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截用(6、18);“案牘勞形”是對劉禹錫《陋室銘》“無案牘之勞形”的截用(14);“紅袖添香”是對席佩蘭《壽簡齋先生》“紅袖添香伴讀書”的截用(14);“昆山玉碎,香蘭泣露”是對李賀《李憑箜篌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的截用(16、69);“寂寞空庭”是對劉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的截用(32)。“莊生曉夢”是對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截用(60)。
個別截用5個字,如“春閨夢里人”是對陳陶《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截用(17)。
第二種情況相對較少,如:“秋來百花殺盡”是對黃巢《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兩句的緊縮截用(20);“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高樓塌”就是對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離亭宴帶歇指煞】老藝人蘇昆生唱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前后兩句的截用,詞句稍有出入,但意思完全一樣(22);“螽斯羽,宜爾子孫”是對《詩經(jīng)·周南·螽斯》中“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的截用(44);“妾心如古井,不起波瀾?!笔菍μ拼娙嗣辖肌读遗佟贰安懯牟黄穑墓啪苯赜煤笞儞Q順序使用(48)。
套用法指的是在保留詩詞曲賦形式特征的前提下,套入了新的詞句,使其產(chǎn)生了新的詩意。
1.“一入宮門深似?!碧子么藿肌顿浫ユ尽贰昂铋T一入深如海” (2、37)。
2.“縹色玉纖纖”套用了李煜《菩薩蠻》)“縹色玉柔擎” (13)。
3.“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和溫實初女兒靜和名字得來“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套用了《詩經(jīng)·國風·鄭風》中的《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詩句(51、64)。
4.“郎情似酒熱,妾意如絲柔;酒熱有時冷,絲柔無斷絕?!笔菍h樂府《孔雀東南飛》“君當如磐石,妄當如蘆葦。蘆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的套用(61)。
5.“修成玉顏色,賣與帝王家”,是對元無名氏雜劇《馬陵道》“修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套用(73)。
化用是指借用原有的詩詞曲賦的意境或者句、段,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再重新組合,靈活運用,重新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有的是正面化用,只需將引用的詩詞曲賦加以概括、深化,意思基本不變。在電視劇中,這類化用較多,如第8集甄嬛對著海棠花說:“不枉我夜夜紅燭高照,總算是催得花開了”是對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化用,兩者都是用紅燭高照海棠花,不讓其睡去而使其盛開之意。再如,第37集甄嬛感嘆宮中女人的命運時說:“紅顏彈指老,恩寵先已斷。到時候能陪我斜倚熏籠坐到天明的也只有你和梅姐姐了。”她的話化用了白居易 《后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的詩意,都是講皇上對后妃的恩寵消失得很快,后妃只能在深宮里寂寞度日的苦楚,只不過電視劇中的“紅顏彈指老”又增加了女人老得快的意境,比原詩多了一層憂慮之感。其它的如第16集中安陵容建議甄嬛刺繡圖案時說:“凌容覺得與其繡一只帶著昭陽日影的寒鴉,”是化用王昌齡《長信秋詞》“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的詩意。甄嬛說的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妹妹自然是宜室宜家”化用了《詩經(jīng)·周南·桃夭》的慶賀新嫁娘出嫁的詩意。第61集中“君恩如流水,匆匆過”,化用了李商隱《宮辭》“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的詩意。第75集中皇上對寧嬪說:折子永遠看不完,有時也想人生苦短,何必如此勤政?寧嬪說:我也這樣覺得,人生苦短,須盡歡才是。兩人的話化用了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詩意。
有的是反面化用,指的是對引用的詩詞曲賦的詞語略加變動,使用的是其反面的意境。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如第14集甄嬛把曹操《短歌行》中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最后一句改成“終于有枝可依”,就表達了與原詩相反的意思,原詩是找不到歸宿,引詩表明找到了皇后這個歸宿。再如第51集甄嬛對王爺說的話:“陌上雖然花開,但請你務(wù)必急急歸來”反義化用了吳越王寫給他王妃的詩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電視劇可以把詩詞歌賦其他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如音樂、舞蹈、畫面結(jié)合,藝術(shù)感染力更強。
首先,電視還可以把詩詞歌賦描述的場景形象化地呈現(xiàn)出來,更直觀地打動人心。如安陵容唱《采蓮歌》的時候,劇中對安陵容出現(xiàn)的季節(jié)、場景及服飾的精心營造,使這首詞的魅力達到了極限。盛夏季節(jié),皇上和一群嬪妃在有綠水環(huán)繞的亭臺宴樂,湖面上紅蓮盛放。從遠處飄來美妙的《采蓮曲》,緊接著,一條木蘭舟緩緩駛來,上面坐著一位嬌羞的古典美人,身著艷紅服飾,輕紗遮面,手持一支有綠葉掩映的嬌艷欲滴的紅蓮,向皇上款款地唱著情歌。圍觀的皇上和嬪妃你一言我一語,評論著服飾、美人及歌聲的動人之處。耳能聞目能睹,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視聽欲求,令人心曠神怡,又帶上了濃厚的文化意蘊,極具優(yōu)美的藝術(shù)享受。
其次,詩詞歌賦本來是節(jié)奏鮮明比較有音樂感的藝術(shù)形式,在電視媒介上呈現(xiàn)出來時,如果是抑揚頓挫地朗誦出來,或者配上樂唱出來,就使它的感染力增強,特別是配樂的詩詞,看過的觀眾幾乎都耳熟能詳,感覺沁人心脾。
在本劇中跟音樂的結(jié)合的有插曲——驚鴻舞、配樂——長相思、配樂——湘妃怨(古琴)、配樂——杏花天影、片頭曲——紅顏劫、片尾曲——鳳凰于飛、插曲——采蓮曲(伴奏)、插曲——采蓮曲、插曲——菩薩蠻、插曲——金縷衣。
詩歌、音樂、舞蹈的一體化,再加上電視畫面的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最后再跟故事情節(jié)的緊密結(jié)合,使詩詞歌賦的藝術(shù)魅力擴展到了極致,致使許多人迷上了這些古色古香的古詩詞,去尋覓、閱讀和賞析探討。個人認為,在這些配樂的詩詞歌賦中,屬插曲《菩薩蠻》(溫庭筠)最成功,最令人潸然淚下。原因在于:首先,它短小精悍,比李白的《長相思》要短,容易記憶;其次,它意蘊深厚,描寫的深閨貴婦人對相偎相依的愛情的深切渴望卻只能在那慵懶的意態(tài)、孤芳自賞的情態(tài)中體現(xiàn)出來,這些情感又和深宮女人雖然錦衣玉食卻不得一心上人相伴的刻骨寂寞結(jié)合在一起,不能不令人傷情。
1.瞬時藝術(shù),不利于慢慢體會欣賞詩詞歌賦
電視畢竟是一種依靠畫面和聲音來呈現(xiàn)的瞬時藝術(shù),許多意蘊深厚的詩詞歌賦必須靠反復(fù)閱讀涵詠才能體會其深味,而這些詩詞如果被引用在電視屏幕上是稍縱即逝,很多不能仔細體會。所以,《甄嬛傳》搬上電視熒屏時,詩詞歌賦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二。另外,電視劇即使引用詩詞歌賦,,也只是吉光片羽,很少長篇大論。
2.通俗藝術(shù),不利于比較生僻但經(jīng)典精辟的詩詞歌賦的引用
電視劇是一種大眾通俗藝術(shù),所以多引用一些大眾化的詩詞歌賦,結(jié)果很多被引用到熟爛的程度,令觀眾生厭?!墩鐙謧鳌匪玫拇蟛糠衷娫~歌賦因為和情節(jié)融合無間,這方面的毛病較少,但也不是沒有。
首先,少數(shù)大眾化的詩詞歌賦被重復(fù)引用,導(dǎo)致熟爛,令人頓生千篇一律之感。如對“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上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的引用,雖然不能引起人的新奇之感,但因為引用得當,也不算什么大的毛病。只是本劇中,總有一些詩詞歌賦,被兩個不同的人各引用一次,如果不是他們心有靈犀,只能解釋作者有些江郎才盡,才會給人重復(fù)之感。如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引用,皇帝拿來評價甄嬛的裝束,甄嬛拿來評價安陵容的裝束;“昆山玉碎,香蘭泣露”,皇帝拿來評價安陵容的歌聲,三阿哥拿來評價瑛貴人的箏聲;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在第17集允禮與甄嬛談話時引用,在第22集中又被甄嬛提起為安陵容辯護。
其次,比較生僻的詩詞引用,使一般的觀眾不明所以,對劇情不理解。如對南宋朱敦儒《鷓鴣天》詞句的引用“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劇中皇帝以為找到了意中人,才得意地引用了這一句,表現(xiàn)得到美人之后的志得意滿。而果郡王一臉正經(jīng)地對余鶯兒說是李白的詩歌,皇帝最喜歡李白的詩歌,這本來是果郡王試探余鶯兒的文學修養(yǎng),想知道她是否是冒名頂替,是一個伏筆,但觀眾如果不知道是朱敦儒寫的話,就體會不到這句詞的妙處和作用。還有對“良人”的引用,觀眾如果沒有對《詩經(jīng)·唐風·綢繆》的了解,怎么會理解“良人”是丈夫之意,又怎么會體會甄嬛春情的萌動?再如果郡王允禮看見甄嬛的玉足后說:“李后主曾云縹色玉柔擎來稱贊佳人的皮膚白皙,所言果然不虛??墒俏铱床蝗缬每~色玉纖纖更見玉足的雪白纖細之妙?!薄翱~色玉柔擎”本意是美人用潔白如玉的纖手,高舉著淡青色的酒的酒杯向我敬酒,所引之詞只解釋了“玉柔”之意,沒有解釋“縹色”之意,對詞句的理解不甚準確。
3.容易暴露演員和編劇文學修養(yǎng)的不足
如把生僻的字音讀錯,一些文史常識搞錯,貽笑大方。
字音讀錯的,有以下四例。
南京語言文字研究者朱啟豐指出了三例皇上讀錯的字音,分別是“嬛嬛一裊楚宮腰”中“嬛”應(yīng)念“xuān”,而不是huán;“甄宓”的“宓”應(yīng)該念fú,而不是mì;玉嬈彈琴彈的曲子《淇奧》中的“奧”應(yīng)念yù,而不是ào 。[1]
本人找出的甄嬛讀錯的一個字音是“腰中雙綺帶”中的“綺”,應(yīng)該念qi,而不是yǐ。
文學術(shù)語搞錯的有一例。雍正皇帝命甄嬛彈奏半闋《山居吟》中的“闕”字使用錯誤??甲C“闕”字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闕”在先秦,它是“完畢”的含義,秦漢時期,它成為歌曲的單位名詞。漢魏以來,沒見到稱一支歌曲或者一首樂府詩為一闋的文獻。晚唐這詞開始復(fù)活,宋代被普遍用作詞的單位名詞。完整的一首詞稱為一闋,比如林逋《點絳唇》中有“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狈稚舷卤榈脑~,可以成為上下闕或者前后闕。[2]實際上琴曲以“闋”來論者鮮見,且自詞興起以來,“闋”便幾乎成為其專屬。所以說,曲子不論“闕”,“半闋”沒法界定,沒法彈起。
綜上所述,電視劇《甄嬛傳》運用這些詩詞歌賦的方式多種多樣,以簡單的引用法最多,其他三種方式稍少,這說明了在現(xiàn)代社會詩詞歌賦被電視劇傳承方式的特征更多的是,吉光片羽式的引用法和簡單的截用法、套用法,比較高級的化用法和創(chuàng)新法則比較少。因為電視媒介的特殊原因,我們在電視劇中引用詩詞歌賦時,要注意發(fā)揚它可以可以和聲畫結(jié)合的生動形象性的優(yōu)勢,同時要避免它的劣勢,即不能引用太生僻和太爛俗的詩詞歌賦,要注重古典文化修養(yǎng)的積淀。
[1]轉(zhuǎn)引自《甄嬛傳中皇上屢讀錯字 甄宓的宓應(yīng)念“福”》, 金陵晚報2012年5月6日。
[2]《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8月版,25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