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平,吳君,冒樹泉 王愛英,胡斌,張延華
(東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山東濟南250013)
劉鵬
(山東省章丘市白云湖特種水產(chǎn)養(yǎng)殖有限公司,山東章丘250219)
野生與溫室養(yǎng)殖中華鱉營養(yǎng)成分比較研究
宋理平,吳君,冒樹泉 王愛英,胡斌,張延華
(東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山東濟南250013)
劉鵬
(山東省章丘市白云湖特種水產(chǎn)養(yǎng)殖有限公司,山東章丘250219)
對體重500~600g野生和溫室養(yǎng)殖中華鱉(Trionyxsinensis)的腿部肌肉、裙邊及肝臟組織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比較分析。結(jié)果表明:野生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蛋白及水分含量高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脂肪含量低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粗灰分含量低于溫室鱉,但裙邊和肝臟的粗灰分含量高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總量的積累均好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和裙邊中非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總量高于溫室鱉;溫室鱉裙邊中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鱉;野生鱉肌肉共測出32種脂肪酸,溫室鱉肌肉共測出27種脂肪酸,野生鱉肌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于溫室鱉,而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溫室鱉。從鱉可食部分的營養(yǎng)價值來看,野生鱉比溫室鱉的營養(yǎng)價值高。
中華鱉(Trionyxsinensis);溫室養(yǎng)殖;野生;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
中華鱉(Trionyxsinensis)隸屬爬行綱(Repitlia)龜鱉目(Testudinata)鱉科(Tiornychidae) 鱉屬(Peoldsiuc),俗稱中國鱉、鱉、甲魚、水魚、團魚、元魚、王八、腳魚[1]及神守[2]等,水陸兩棲,因生活在淡水水域而俗稱之為“魚”,但因為鱉用肺呼吸,以四肢爬行,在陸上產(chǎn)卵,在分類地位上比魚類要高等得多。中華鱉屬偏動物性雜食性動物,食物組成種類多且復(fù)雜,其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5~30℃,分布廣泛,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動物,年養(yǎng)殖總產(chǎn)量位居世界首位。
甲魚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滋補佳品”。近幾年來,人們對仿自然水體養(yǎng)殖中華鱉(簡稱仿生鱉)和溫室養(yǎng)殖中華鱉(以下簡稱溫室鱉)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3-4],但關(guān)于野生中華鱉(簡稱野生鱉)和溫室鱉的營養(yǎng)成分對比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擬通過對野生鱉和溫室鱉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不同養(yǎng)殖環(huán)境對甲魚營養(yǎng)價值影響的依據(jù),為研制中華鱉的人工配合飼料,以及改善和提高中華鱉的營養(yǎng)價值,選擇合理的養(yǎng)殖方法提供依據(jù)。
1.1 樣品來源
野生鱉捕自濟南西郊小清河,樣本10只,體重范圍500~600g。溫室鱉購自濟南海鮮市場,為室內(nèi)全人工養(yǎng)殖樣品(全程投喂商品飼料),樣本10只,體重范圍500~600g。
1.2 取樣及處理
用乙醚蒙殺甲魚,分離內(nèi)臟及腹壁中的脂肪塊,分別稱重。然后取各鱉的裙邊、腿部肌肉及肝臟,分別切成小塊狀,干燥,粉碎,冷凍保存,待測。
1.3 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
水分含量測定采用105℃烘干失水法(GB6435-86);粗蛋白含量測定采用微量凱氏定氮法(GB/T6432-94);灰分含量測定采用550℃干法灰化法(GB/T6438-92);粗脂肪含量測定采用索氏抽提法(GB/T5009.6-2003)。
氨基酸含量采用酸水解法(色氨酸用NaOH水解)(GB/T 5009.124-2003)測定;脂肪酸含量采用氣相色譜分析儀測定(GB/T17377-1998;GB/T5009.168-2003)。
2.1 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裙邊和肝臟的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比較
表1 野生鱉和溫室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 g/100g
所測得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含量見表1。由表1可知,野生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溫室鱉,分別高出6.80%、1.11%、57.82%。野生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脂肪含量低于溫室鱉,分別低32.53%、25.18%、20.91%。野生鱉各部位的水分含量高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粗灰分含量低于溫室鱉,但裙邊和肝臟的粗灰分含量高于溫室鱉。
不同組織間比較,粗蛋白在裙邊中含量最高,肝臟中最低;粗脂肪在肝臟中含量最高,裙邊中最低;水分肌肉中含量最高,肝臟中最低;粗灰分肌肉中含量最高,裙邊含量最低。
2.2 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比較
表2 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 g/100g
由表2可知,野生和溫室鱉肌肉(干物質(zhì))共測出18種氨基酸,包括8種必需氨基酸(EAA)、2種半必需氨基酸(Semi-EAA)和8種非必需氨基酸(NEEA)。野生和養(yǎng)殖群體氨基酸含量高低順序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為谷氨酸、賴氨酸、門冬氨酸、亮氨酸;含量低的為胱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野生鱉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總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4.84、4.84、32.03、61.71g/100g,均高于溫室鱉。
2.3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鮮味氨基酸含量比較
表3顯示,野生和溫室鱉肌肉5種鮮味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7.75、27.65g/100g,谷氨酸含量最高,甘氨酸含量最低。
表3 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的鮮味氨基酸含量 g/100g
表4 野生鱉和溫室鱉裙邊中的氨基酸含量 g/100g
2.4 野生鱉和溫室鱉裙邊中氨基酸含量
由表4可知,野生和溫室鱉裙邊(干物質(zhì))共測出19種氨基酸,包括8種必需氨基酸(EAA)、2種半必需氨基酸(Semi-EAA)和9種非必需氨基酸(NEEA)。野生和養(yǎng)殖群體氨基酸含量高低順序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為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羥脯氨酸、丙氨酸;含量低的為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野生鱉裙邊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分別為12.84g/100g和6.03g/100g,均低于溫室鱉的14.87g/100g和6.24g/100g。野生鱉裙邊中非必需氨基酸和總氨基酸含量分別為54.28g/100g和73.15g/100g,均高于溫室鱉的48.37g/100g和69.48g/100g。
2.5野生鱉和溫室鱉裙邊中鮮味氨基酸含量比較
表5顯示,野生和溫室鱉裙邊5種鮮味氨基酸含量分別為36.52g/100g、35.93g/100g,甘氨酸含量最高,門冬氨酸含量最低。
表5 野生鱉和溫室鱉裙邊中的鮮味氨基酸含量 g/100g
2.6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比較
由表6可知,野生鱉和溫室鱉脂肪酸組成不一樣,野生鱉肌肉(干物質(zhì))共測出32種脂肪酸,包括10種飽和脂肪酸(SFA)、9種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13種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溫室鱉肌肉(干物質(zhì))共測出27種脂肪酸,包括9種飽和脂肪酸(SFA)、7種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11種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野生鱉肌肉脂肪酸種類多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中C20∶5n3和C22∶6n3(EPA+DHA)含量為2.51%,低于溫室鱉的9.88%。
野生和養(yǎng)殖群體脂肪酸含量高低順序不一致。野生鱉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2.13%,多于溫室鱉的31.67%。而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為27.19%、30.01%,低于溫室鱉的27.99%、36.06%。野生鱉肌肉脂肪酸含量前3位由高到低的順序是C18∶2n6、C18∶1n9、C16∶0,溫室鱉為C18∶1n12、C16∶0、C18∶2n6。
表6 野生鱉和溫室鱉肌肉中脂肪酸含量 %
3.1野生鱉和溫室鱉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
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也對酶和激素的組成起重要作用,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動物生長發(fā)育和維持生命必需的營養(yǎng)要素。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野生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蛋白含量比溫室鱉高。產(chǎn)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野生鱉在大水體中活動量大,使組織變致密,導(dǎo)致機體中的粗蛋白含量上升所致[5]。另外,由于任何動物機體的各部分組成都有一個恒定的總質(zhì),其中某一部分偏高,另一部分的比重則會相對減少。本研究中,溫室鱉機體各部分中粗脂肪含量較高,因此,機體各部分中粗蛋白含量野生鱉要高一些;裙邊中粗脂肪含量兩者都很低,含量分別為3.18g/100g和4.25g/100g,所以,裙邊中粗蛋白含量也都在94g/100g以上。
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取決于蛋白質(zhì)自身的氨基酸,特別是必需氨基酸(EAA)的組成與含量。從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到,野生鱉和溫室鱉均含10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成分,但野生鱉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總量的積累均好于溫室鱉。這表明,中華鱉生長環(huán)境會影響所生產(chǎn)的蛋白質(zhì)的質(zhì)和量。即人體在食用等量的鱉組織時,野生鱉的粗蛋白含量高,且其中的必需氨基酸總量也高,使人體消化吸收的可利用蛋白和氨基酸的總量增加,其營養(yǎng)價值相對要高。同時,由于鮮味氨基酸含量增加,使鱉產(chǎn)品鮮味增加。中華鱉味道的鮮美程度與肌肉和裙邊中鮮味氨基酸的組成和含量有關(guān),氨基酸系的鮮味物質(zhì)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華鱉肌肉和裙邊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中總鮮味氨基酸量約占氨基酸總量的一半,這可能是中華鱉味道鮮美的主要原因,野生鱉肌肉和裙邊中鮮味氨基酸總量略高于溫室鱉,味道更鮮美。產(chǎn)生以上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野生鱉在大水體中活動量增加,使組織變致密,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和有效氨基酸的含量上升所致。這種變化規(guī)律類似于散養(yǎng)的家禽味道好于籠養(yǎng)的家禽[5]。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野生鱉肌肉和裙邊中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溫室鱉。已有資料證實,氨基酸平衡中同樣不能忽視非必需氨基酸的價值,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酪氨酸可由必需氨基酸轉(zhuǎn)化而來,在飼料中有足夠的非必需氨基酸可以減少必需氨基酸轉(zhuǎn)化為非必需氨基酸的輸出量[6-7]。王淵源[6]在對斑點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胱氨酸能夠取代或節(jié)省60%~100%斑點叉尾鮰飼料中的蛋氨酸,酪氨酸能夠替代50%的苯丙氨酸。由此可以推斷,造成溫室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配合飼料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過低或是其中的氨基酸組成不平衡。
由于蛋白質(zhì)在生物體內(nèi)占有特殊的地位,中華鱉的生長主要是靠蛋白質(zhì)在體內(nèi)的積累。因此,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過低,會導(dǎo)致機體生長緩慢,體重減輕,體質(zhì)變?nèi)?而蛋白質(zhì)含量過高,既不經(jīng)濟又加重機體代謝負擔,將無法分解多余的蛋白質(zhì)提供能量用于生長,結(jié)果會造成蛋白質(zhì)的轉(zhuǎn)換率下降[8]。因此,開展不同規(guī)格中華鱉飼料中適宜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平衡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際生產(chǎn)意義。本研究所用野生與溫室養(yǎng)殖鱉在個體大小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具有可比性。已有的資料表明,可用魚體蛋白質(zhì)中氨基酸的組成模式(特別是必需氨基酸配比)來確定同一階段飼料中的必需氨基酸配比。如Ogino[9]采用魚體蛋白質(zhì)中必需氨基酸量來推算鯉魚(Cyprinuscarpio)的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所得結(jié)果與Halver等[10]的方法測定結(jié)果十分一致。因此本研究結(jié)果(特別是其中野生鱉肌肉和裙邊氨基酸組成與含量的分析)可以指導(dǎo)人工養(yǎng)殖中華鱉適宜配合飼料的配制。
3.2 野生鱉和溫室鱉粗脂肪和脂肪酸的含量
本研究中野生中華鱉肌肉、裙邊和肝臟中的粗脂肪含量低于溫室鱉,分別降低32.53%、25.18%、20.91%。受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野生鱉天然餌料不充足,導(dǎo)致機體脂肪含量低,同時生長速度也比較慢。另外,野生鱉活動范圍比溫室鱉大,運動量自然大一些,四肢運動,體內(nèi)不斷消耗脂肪。溫室鱉運動量較小,易造成脂肪大量沉積。
脂肪是加熱產(chǎn)生香氣成分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尤其是高含量的PUFA能顯著增加香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的多汁性[11]。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PUFA具有明顯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壓、提高生物膜液態(tài)性、抗腫瘤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12]。中華鱉肌肉脂肪酸含量豐富,特別是HUFA含量極高。錢國英等[13]報道,鱉脂肪組織含有多量的PUFA,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其降解后產(chǎn)生多量的琥珀酸,給食物帶來美好的風(fēng)味。本研究中,野生鱉肌肉中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含量(42.13%)要高于溫室鱉(31.67%),說明野生鱉在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上優(yōu)于溫室鱉。EPA和DHA已被稱為人和動物生長發(fā)育的必需脂肪酸[14]。野生鱉的EPA和DHA含量為2.51%,低于溫室鱉的9.88%,這可能是由于溫室鱉配合飼料中添加了含有EPA和DHA的魚油,而野生鱉天然餌料EPA和DHA含量低引起的。另外,野生鱉和溫室鱉的EPA和DHA含量高于重口裂腹魚(EPA0.62%,DHA1.56%)、中華倒刺鲃(EPA0.18%,DHA0.58%)以及黃鱔(EPA0.74%,DHA1.33%)[15-17]。這說明中華鱉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保健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飼料中的脂肪酸組成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著魚體脂肪酸的組成,受影響的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飽和脂肪酸的影響相對較小[18]。野生鱉食物組成種類多且復(fù)雜,包括泥鰍等魚類、蝦蟹等甲殼類、水生與陸地昆蟲類等軟體動物、水蚯蚓與蚯蚓等環(huán)節(jié)動物及動物尸體,以及各種植物種子,瓜、菜、水草和陸生植物嫩葉等。本研究中野生鱉在脂肪酸組成上明顯優(yōu)于溫室鱉,野生鱉肌肉(干物質(zhì))共測出32種脂肪酸,包括10種飽和脂肪酸(SFA)、9種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13種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溫室鱉肌肉(干物質(zhì))共測出27種脂肪酸,包括9種飽和脂肪酸(SFA)、7種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11種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這種脂肪酸組成及含量差異可能是由人工養(yǎng)殖鱉的餌料攝入過于單一以及人工配合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過低造成的,同時提示需要對現(xiàn)有的人工飼料配方進行修正。
[1]趙振經(jīng).鱉的養(yǎng)殖技術(shù)[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xué)出版社,1991:1.
[2]張幼敏,李茵明.鱉的控溫養(yǎng)殖與病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7:9.
[3]李應(yīng)林.光明型生態(tài)養(yǎng)鱉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J].漁業(yè)機械儀器,1996,23(2):4-7.
[4]王賓賢.甲魚人工養(yǎng)殖概況及生物學(xué)特性[J].內(nèi)陸水產(chǎn),1996,(1):28-29.
[5]錢國英,朱秋華.養(yǎng)殖水體大小對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xué)報,,2003,27(2):217-220.
[6]王淵源.魚蝦的蛋白質(zhì)需要量和其研究方法[J].動物學(xué)雜志,1991,26(5):42-48.
[7]王家林,常 青,梁萌青.飼料中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比率對牙鲆生長、氮的沉積與排泄的影響[J].海洋水產(chǎn)研究,2006,27(3):67-72.
[8]Adron J W,Blair A,Cowey C B,et al.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level and dietary energy source on growth,feed convers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turbot (ScophthalmusmaximusL.) [J].Aquaculture,1976,7: 125-132.
[9]Ogino C.Requirement of carp and rainbow trout for essential amino acids[J].Bull Jap Soc Sci Fish,1980,46: 171-174.
[10]Halver J E,Tiews K.Finfish nutrition and fish feed technology [M].Berlin: Hememam Cimbh and Co.,1979.
[11]炳旭文,蔡寶玉,王利平.中華倒刺鲃肌肉營養(yǎng)成分與品質(zhì)的評價[J].中國水產(chǎn)科學(xué),2005,12(2):211-215.
[12]杭曉敏,唐涌濂,柳向龍.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進展[J].生物工程進展,2001,21(4):18-21.
[13]錢國英,朱秋華.飼料種類對中華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水產(chǎn)學(xué)報,2002,26(2):134-138.
[14]張 強,王永利.尖海龍與日本海馬脂肪的提取和分析[J].分析化學(xué),1996,24(2):139-143.
[15]陳 琴,黃 鈞,唐章生,等.南美鯡魚的含肉率及肌肉營養(yǎng)評價[J].動物學(xué)雜志,2002,37(1):53-57.
[16]邴旭文.中華倒刺鯉和光倒刺鯉肌肉營養(yǎng)品質(zhì)的比較[J].大連水產(chǎn)學(xué)院學(xué)報,2005,20(3):233-237.
[17]周興華,向 梟,陳 建.重口裂腹魚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J].營養(yǎng)學(xué)報,2006,28(6): 536-537.
[18]馬愛軍,劉新富,翟毓秀,等.野生及人工養(yǎng)殖半滑舌鰨肌肉營養(yǎng)成分分析研究[J].海洋水產(chǎn)研究,2006,27(2):49-54.
2012-09-02
山東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GGB12003)。
宋理平(1974-),男,山東昌樂縣人,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產(chǎn)動物營養(yǎng)研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10.004
S966.5
A
1673-1409(2012)10-S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