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雷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山東 棗莊 2774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nèi)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在我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劇,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人數(shù)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較急,臨床表現(xiàn)多不典型,且往往伴有多種其他軀體疾病,病死率往往較高。為了解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提出可行的預防處理措施。因此,筆者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內(nèi)科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進行胃鏡檢查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年齡(以60歲為界)將其劃分為老年人組和非老人年組,對照分析2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胃鏡檢查結(jié)果和伴隨疾病情況,現(xiàn)將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對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療的135例行胃鏡檢查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與同期130例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按照年齡(以60歲為界)將其劃分為老年人組和非老人年組,老年人組135例,男86例,女49例;年齡60~87歲,平均(69.37±5.83)歲。非老年人組130例,男97例,女33例,年齡18~59歲,平均(40.28±7.93)歲。
所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嘔血和/或者黑便病史,排除因服用藥物而導致的假陽性黑便結(jié)果。所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患者出血后72h內(nèi)行胃鏡檢查,且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變胃組織行病理檢查。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及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cè)檢驗。
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嘔血40例,黑便56例,嘔血加黑便者39例;在非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嘔血35例,黑便60例,嘔血加黑便35例,2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表現(xià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93,P>0.05)。
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非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鏡結(jié)果顯示: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急性胃黏膜糜爛為主。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糜爛及胃癌的發(fā)病率均分別高于非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十二指腸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發(fā)病率均低于非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其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隨疾病率為51.11%(69/135),非老年人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10.77%(14/130),2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隨疾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50.11,P<0.05)。見表2。
表1 不同胃鏡檢結(jié)果在兩組患者中的對比結(jié)果
表2 不同伴隨疾病種類在兩組患者中的對比結(jié)果
本研究表明,老年組與非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均以潰瘍病變最多見,與非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的是,老年組非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潰瘍?yōu)橹鳎抢夏耆私M非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十二指腸潰瘍?yōu)橹鳎?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一致[1,2]。老年人消化性潰瘍具有以下特征: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高位胃潰瘍或者巨大潰瘍較常見;潰瘍愈合往往較緩慢且容易復發(fā),較易并發(fā)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發(fā)生癌變;患者的預后往往較差[3]。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老年人胃黏膜呈退行性病變,防御能力下降,易受損害等;其次,老年人往往動脈發(fā)生硬化從而引起胃黏膜血供不足,黏膜的再生修復受到影響,且老年人常常伴有心功能下降,造成胃黏膜淤血、缺氧致胃黏膜損傷;再次,老年人常因其他疾病而服用非甾體類藥物,破壞胃黏膜屏障,對胃黏膜有明顯損害,且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加重或促進了消化性潰瘍的形成,是老年人消化性潰瘍和出血的重要誘因[4];最后,老年人受到精神刺激,有吸煙飲酒習慣者,也是誘發(fā)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急性胃黏膜糜爛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病因的第二位,明顯高于非老年人組,2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老年人常同時合并有多種其他系統(tǒng)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ㄈ绺哐獕?、高血脂、冠心病等)、呼吸系統(tǒng)疾?。ㄈ缏宰枞苑渭膊。┘澳I臟系統(tǒng)疾?。ㄈ缏阅I功能不全)、膽結(jié)石膽囊炎等,因而,老年人往往服用較多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某些血管擴張藥物以及抗生素等,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都可直接造成老年胃黏膜損傷。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癌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老年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這與老年人消化器官退行性變、腺體萎縮、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減少,防御能力差等有關。由于患者起病往往比較隱匿,出血量少,早期診斷往往很困難,應引起臨床醫(yī)生的足夠重視。因此,出現(xiàn)消化道不適的患者反復多次胃鏡檢查及活檢有利于診斷,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5]。
綜述所述,為了減少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率,提高老年人生存質(zhì)量,減少并發(fā)癥,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我們應該去除老年患者各種精神刺激,按時按量就餐,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高蛋白低血脂飲食和戒煙限酒;同時,對于有胃腸疾病史的老年人應慎用非甾體類藥,必要情況下同時服用抑酸類藥進行預防。
[1]汪春蓮,任海英,歐陽春暉,等.198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討[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6,12(6):648-649.
[2]黃延.142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檢查病因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31(2):41-42.
[3]姚麗,李海濤.78例老年人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9.
[4]劉蔚,楊鐵一,孫明明.上消化道出血798例分析[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4,44(3):72-73.
[5]劉模榮,王紅,謝海燕.老年消化性潰瘍臨床、內(nèi)鏡及病理特征分析[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2,25(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