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冠慧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
CT模擬定位(CT-simulation)是以CT圖像及通過重建圖像為假體的計算機虛擬模擬定位,較常規(guī)模擬定位機更加準確地顯示腫瘤范圍和有關器官的輪廓、腫瘤和重要臟器之間相互位置關系等,是進行精確放射治療的基礎。CT模擬定位可以被簡單描述成:CT掃描定位+BEVDRR(虛擬模擬)+DRR驗證。由于其準確性高且實施簡便,僅僅使用CT診斷設備,主要通過軟件實現(xiàn),因而已迅速成為一種標準的放射治療前模擬方法[1]。筆者結合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間108例頭頸部腫瘤患者通過CT模擬定位技術進行放射治療,報道如下。
CT模擬定位共108例頭頸部腫瘤患者,其中男73 例,女35例,年齡14~77歲,平均年齡46.4歲。其中鼻咽癌52例,腦膜癌8 例,垂體瘤2 例,上頜竇癌13 例,喉癌28例,口腔癌5 例。全部病例為首程接受放射治療。
頭頸肩固定架;EFFCAST型熱塑面罩;GE lightspeed RT型醫(yī)用CT模擬定位機定機;治療加速器采用Elakta-Precise 5746型醫(yī)用直線加速器,并配備40對多葉準直器(MLC);Advantage-Sim軟件和三維可移動激光定位系統(tǒng);Elakta View-GT射野影像驗證系統(tǒng)(EPID),H型塑料面網(wǎng)和有機玻璃底板及A、B、C、D、E五種型號的固定枕;膠片;數(shù)字化儀;VIDAR膠片掃描儀及儲存資料的計算機;瑞迪AUTO-CUTTER系統(tǒng);MasterplanTPS;網(wǎng)絡系統(tǒng)。形成集圖像診斷、圖像傳送、腫瘤定位和治療計劃為一體的高精度腫瘤定位計劃系統(tǒng)。
1.3.1 體位固定
頭頸部腫瘤患者常規(guī)放療采用塑料面網(wǎng)固定等中心模擬定位[2]。定位時,患者仰臥于定位床上,根據(jù)患者頭型、頸部長短等情況從ABCDE五種型號的塑料頭枕中選用合適的頭枕,達到固定患者和限制患者器官移動的目的。
1.3.2 CT掃描
利用三維激光定位系統(tǒng)和定位刻度板確定擺位點,CT掃描前在離腫瘤部位就近地方布設體外參考標記,進行增強掃描。
1.3.3 獲取參考圖像和照射野圖像
通過網(wǎng)絡系統(tǒng)將CT掃描圖像傳輸給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三維重建,靶區(qū)勾畫,確定重要器官。在射束方向觀(BEV)窗口下布野、選擇劑量權重并進行劑量計算和優(yōu)化,利用等計量曲線和劑量體積直方圖(DVH)對計劃評估、確認。
1.3.4 虛擬模擬
再將確認的計劃通過網(wǎng)絡系統(tǒng)傳輸?shù)饺S激光定位系統(tǒng)進行校對,并CT掃描驗證,確定誤差在正常范圍后,再將射野形狀輸入三維切割機,制作鉛擋塊并驗證,確認無誤后方可對位治療。
CT 模擬過程在CT 重建圖像上進行,CT 掃描能精確確定腫瘤靶區(qū)。但要注意CT掃描參數(shù)的掌握,數(shù)據(jù)的精確采集以及CT 值的測定能滿足放療的需要。通過對108例頭頸部腫瘤患者的CT模擬過程,定位成功率達100%。在治療過程中頭頸部腫瘤誤差為(1.0±0.3)mm,在誤差允許范圍(<8.0 mm)內(nèi)[3]。
在CT模擬定位中,頭頸部腫瘤的擺位,較胸、腹部一般腫瘤擺位要求精度高,因為頭部的形狀似圓球形,患者在仰臥位時固定點易向左右轉(zhuǎn)動,而連接頭部的頸項又是一個多變易動的部位,可伸、可縮易造成頭過仰或仰頭不足,這就給擺位帶來許多不利。針對這些弊端,我們根據(jù)患者頭型、頸部長短等情況通過采用A、B、C、D、E五種型號的塑料頭枕,達到固定患者和限制患者器官移動的目的。在整個定位過程中,患者處于舒適自然的體位。
在臨床應用中,除了CT模擬定位機外,通常也采用X射線模擬定位機進行腫瘤靶區(qū)的定位。兩種常用的模擬定位技術相比較,X線模擬技術有顯著的缺陷,見表1。
目前,CT技術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小肝癌、鼻咽癌、結腸腺癌、腦膿腫及腦轉(zhuǎn)移瘤等各種病理檢查的診斷中,有70%左右的患者[4]適用CT模擬定位。CT模擬定位技術經(jīng)過近20年的發(fā)展和多年臨床應用,現(xiàn)已成熟,并已成為高精度放射治療不可缺少的設備,而以CT模擬定位為基礎的精確放療已成為現(xiàn)代放療的發(fā)展趨勢。
表1 X線模擬與CT模擬的比較
[1]崔智.用于放射治療的CT模擬技術[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9(20):3-4.
[2]Cho KH,Khan FM,Levitt SH.Cose bene fi t analysis of 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s a model[J].Acta Oncol,1999,38(5): 606-611.
[3]歐陜興.三維適型流程治療保證與治療控制對三維適型放療價值與評估[J].廣東醫(yī)學,2004,24(2): 149-150.
[4]胡逸民.腫瘤放射物理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4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