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茹
(長春市綠園區(qū)婦幼保健院,吉林 長春 130062)
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由于調節(jié)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并不是由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質性病灶或者由于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子宮出血。45~55歲的更年期婦女多發(fā)此病,主要發(fā)病機制是隨著婦女進入更年期,卵泡發(fā)育、成熟、退化不規(guī)則,以及卵巢功能衰退和雌孕激素比例失常,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經期延長、經量過多過少或不規(guī)則出血,經常因此而導致貧血,甚至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從而使患者的精神負擔過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而米非司酮是一種具有抗孕激素作用的載體類藥物,具有抗孕激素的明顯作用,對子宮內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調節(jié)作用。因此我院選用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并且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將我院治療功血結果及其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的95例確診為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95例,年齡43~57歲,其中43~47歲14例,占14%;48~52歲20例,占22%;53~57歲61例,占64%。且患者未有對米非司酮過敏者,所有患者無嚴重內科疾病,既往均無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等疾病,均無長期服藥史,并且患者均無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證。患者在治療前檢查肝、腎功能均正常;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血小板計數正常,但是血紅蛋白檢查異常。患者經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過多、月經量不足、經期時間不同程度延長等臨床表現。經病理診斷為,60例患者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期,25例患者診斷為單純增生過長,分泌期改變10例。
1.2.1 給藥方法
本組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藥物治療前均行診斷性刮宮術以排除子宮惡變,并確定為功血。囑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每晚一次,連續(xù)服用3個月為1個療程。貧血的患者同時予以抗貧血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患者同時服用維生素B等藥物。用米非司酮前后分別測呼吸、心臟、胃、內分泌功能1次,同時復查患者肝腎功能及超聲、心電圖,停藥后應堅持隨訪患者半年。服藥期間囑患者避免服用吲哚美辛、水楊酸及鎮(zhèn)靜劑等。
1.2.2 評價指標
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療前后均用陰道彩色超聲測量患者子宮大小、內膜厚度,根據測量數值計算子宮的體積并且測定血清激素水平:包括卵泡生成素(FSH)、黃體生成素(LH)、孕激素(P)、雌二醇(E2),并且常規(guī)治療前后觀察分析血紅蛋白(Hb)變化及藥物療效。
1.2.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16.0統(tǒng)計分析完成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以P<0.05,說明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所有患者均完成1個療程治療。95例患者在服藥后均出現暫時性閉經,隨訪其中20例患者在停藥后40~60d內月經稀發(fā),經量減少。有71例患者于停藥后直接進入絕經期,有4例因反復出血貧血嚴重而行子宮切除術,總有效率為95.7%。95例患者治療后E2和P平均濃度較用藥前明顯下降,但是FSH、LH稍見降低,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前后經B超檢查肝腎功能及子宮體積未見變化,心電圖檢查未見異常。但子宮內膜厚度在治療前后變化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患者檢測指標的前后變化表
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統(tǒng)局部的各種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多為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1-2]。此病多發(fā)于45~55歲婦女。卵巢雖是分泌雌激素的器官,且有發(fā)育的卵泡,但在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時不能形成成熟卵泡,故無排卵發(fā)生,因而不能生成黃體,分泌極少的孕激素,此為疾病形成機制。圍絕經期功血出血量多,出血時間極端化,可引起患者貧血,繼發(fā)感染[3],從而使患者精神壓力過大,降低生活質量。此病治療原則為適時止血,調整月經周期,使患者身心穩(wěn)定過渡至絕經期。治療方法主要有子宮內膜萎縮法、雌激素內膜生長法、子宮內膜剝脫法,但上述療法未能給患者帶來顯著療效,存在手術風險[4]、價格昂貴等不足而且在治療后還有復發(fā)可能,因此上述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受限。曾有學者指出,雌雄激素單療法效果顯著,但是單用雌激素治療可使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易引起惡性病變,所以一般不選用雌激素止血;而單一雄激素不能起到迅速止血的目的,無法應對緊急狀況的發(fā)生。米非司酮是19-去甲睪丸酮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一種孕酮拮抗劑,與孕激素受體(PR)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抑制孕酮的生物學效應,從而阻止卵泡發(fā)育導致排卵延遲,下調體內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而治療圍絕經期功血[5]。
本組米非司酮治療劑量為12.5mg,治療期間患者總體孕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僅有4例由于病情反復,出血異常而行子宮切除術,因此治療總有效率達95.7%。在本組95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進入絕經期,原因可能是米非司酮抑制了FSH和LH的分泌和釋放,因而負性影響卵泡發(fā)育,促進卵泡閉鎖,加速殘余卵泡的萎縮[6]。另外,米非司酮與卵巢顆粒細胞直接作用,可以促進細胞凋亡,同時抑制FSH、LH分泌,從而延遲甚至抑制卵泡發(fā)育,促使患者快速進入絕經期,以達到治療本病的目的。有學者指出,米非司酮的抗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具有劑量依賴性。其抗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主要變現為色素沉著,在本組中所有病例未發(fā)現色素沉著,炎癥反應等外周性抗皮質激素副作用,且貧血癥狀明顯改善。但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間歇出現惡心、嘔吐等輕度的胃腸反應以及多汗、發(fā)熱、頭暈、心悸等癥狀,與血中激素水平降低有關。本組患者滿意米非司酮治療效果,而且此藥物尚未發(fā)現明顯毒副作用,安全可靠,費用低廉,服用方便,可以有效的保持患者身心健康,以提高其生活質量,被廣大患者所接受,適合應用于臨床治療。
[1]劉軍.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32例綜合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21):148-1591.
[2]曹麗錦.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45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0):145-1461.
[3]劉國慶.米非司酮用于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1):152-1531.
[4]李坦.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14):1736-1737.
[5]谷守娟.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30例[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9,21(2):19-21.
[6]袁桃芬.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0):6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