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寒
(湖南省衡陽縣婦保健院,湖南 衡陽 421200)
胃良性疾病胃切除術后近側(cè)殘胃內(nèi)發(fā)生的惡性腫瘤,稱為殘胃癌[1]。為探討胃遠端部分切除后殘胃癌早期診斷問題,本文對我院1994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8例殘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期望了解殘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殘胃癌形成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殘胃癌的診治提供參考。
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殘胃癌患者病例88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為7.8∶1;年齡在36~72歲,平均55歲。所有病例均經(jīng)胃鏡活檢證實,以潰瘍型腫物為主。所有病例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后均輔以化療。TNM分期依據(jù)國際抗癌聯(lián)盟制定的腫瘤TNM分期法(2007版)。
出院后均對所有患者進行門診隨訪和電話隨訪,每3~6個月隨訪1次,無失訪者。收集的所有資料和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檢驗法對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以Cox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本組所有88例患者均進入預后分析。隨訪結(jié)束時,本組仍存活1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約為25個月。行根治性切除術者的生存期限較非根治性切除者明顯要高(P<0.05,表1),Log-Rank檢驗顯示生存期與患者的腫瘤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根治情況、有無轉(zhuǎn)移等因素密切相關(P<0.01),Cox多元回歸分析顯示預后與患者的腫瘤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根治情況、有無轉(zhuǎn)移等因素密切相關(P<0.01),是影響殘胃癌預后的獨立因素(表2)。
近年來,殘胃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殘胃發(fā)生癌變的風險約為健康人群的6~8倍[2],可能與胃內(nèi)酸性環(huán)境的改變,十二指腸逆蠕動增強,導致十二指腸液反流和包括胃HP在內(nèi)的各種細菌的大量增殖等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改變密切相關[3]。本組實驗結(jié)果顯示,殘胃癌的病理類型、TNM分期、是否有遠處轉(zhuǎn)移和治療方式是影響其術后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結(jié)果顯示,盡早行根治性切除可改善患者的預后。且腫瘤發(fā)現(xiàn)的愈早療效愈好[4]。因此加強對殘胃癌的早期診斷對于改善殘胃癌的預后十分重要,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①加強胃部切除手術后的隨訪,堅持隨診的患者有助于殘胃癌的早期診斷。②胃切除術后約有近1/3的患者出現(xiàn)上消化道癥狀,從而可能掩蓋殘胃癌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胃部分切除術后重新出現(xiàn)胃部癥狀或癥狀沒有緩解反而加重者,則應行胃鏡或進一步檢查[5,6]。
表1 殘胃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表2 殘胃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Cox回歸分析
因此,要改善殘胃癌患者的預后,應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定期行胃鏡檢查,對出現(xiàn)吻合口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等病變者更要定期復查,以免延誤診斷。
[1]李樹軍.殘胃癌及外科治療[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4,17(1):74-76.
[2]鄭建建.殘胃癌病因?qū)W研究及其進展[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5,27(2):158-159.
[3]潘源.薛強,梁寒,等.320例胃癌根治術后預后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8,35(2):739-743.
[4]徐敬立.殘胃癌22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藥雜志,2005,27(4):502-503.
[5]Han SL,Hua YW,Wang CH,et al.Metastatse pattern of lymph node and surgery for gastric stump cancer[J].Surg Oncol,2003,82(4):241-246.
[6]王光明.殘胃癌28例臨床分析[J].新醫(yī)學,2005,36(3):166-167.